最美的风景是大桥
——记中铁十一局郑万高铁湖北段一分部总工程师、共产党员苗涛
2018-08-07郑传海
文 / 郑传海
透过你的身影,同行们真正地发现:创新,是郑万高铁方家庙和清凉河特大桥建设者映入同行眼帘里的最美风景。
有的人用眼睛说话,你则不一样,是用忙碌的身影在沟通,透过你的身影,同行们真正地发现:创新,是郑万高铁方家庙和清凉河特大桥建设者映入同行眼帘里的最美风景。
百灵鸟儿有个好嗓子,它唱的歌儿最动听。对正在抓紧建设的郑万高铁和汉十高铁诸多同行来说,郑万高铁南漳境内的方家庙和清凉河特大桥建设的一项项创新成果最诱人。
去年至今,诸多同行参观了方家庙和清凉河特大桥施工中探索出来的一项项创新成果后惊叹,这分明是把桥梁建设的每个细节当风景画来镌刻,真正是最美的风景!
大爆冷门,桥梁建设“四项工艺”全线推广
郑万高铁湖北段集聚的施工队伍,全是我国青一色的桥梁、隧道建设的知名企业和技术管理精英。谁也不会料想,苗涛技术团队能成为一道秀美的“风景”。
2016年底,郑万高铁湖北段上场伊始,武九客专湖北公司提出“把郑万高铁建设成为中国高速铁路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时隔半年,在南漳境内担负方家庙和清凉河特大桥等桥梁工程施工的中铁十一局郑万高铁湖北段5标一分部爆出了冷门:由分部总工程师苗涛率领的技术团队研发和使用的自动喷淋养护技术、桩头凿毛环切技术等四项新工艺,把我国桥梁建设质量和建设绿色工程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此,武九客专湖北公司先后多次组织全线各标段和汉十高铁中交、中建等集团所属项目部、总监办和设计单位参观并把“四项工艺”向全线推广。
2016年底,苗涛率领的技术团队,在中铁十一局郑万高铁湖北段5标项目部和分部经理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中国高速铁路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这一目标,不断创新项目管理,力推项目管理向现代工程管理转变,原材料质量检测、桥梁钢筋笼制作、桩头钢筋保护、凿毛环切、墩身钢筋绑扎、内支架搭设、墩身养护等所有与现场施工有关的“细微小事”,一律进入了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笼子”,通过健全与建设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相对应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创新重点和监管指南等内生机制,借助信息化管理的魔力,跳出传统作业和管理方式的“牢笼”,用“指尖艺术”玩转现场生产调度、检测、配送、机械化施工等,现场管理真正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墩身自动喷淋系统则是苗涛率领攻关团队,经过对水循环系统、支架系统、喷淋系统和喷洒养护控制等7个子系统反复改进,最终实现通过自动感温控制动态喷淋和自我调节喷淋时间,做到360°全覆盖喷淋养护、自动控制、无人管理和养护用水循环利用。
沙漠洗礼,铸就沙柳般的坚毅品格
2007年7月,苗涛大学毕业加盟公司后的人生第一站就是远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临策铁路项目部。
“哇,去内蒙古可以天天看沙漠了。”苗涛像多数向往去毛乌素沙漠旅游的人一样,脑海里顿时闪现出过去在小说和电视剧里看到的画面,黄沙漫天,大漠落日,风吹草低,牧羊鞭下,到处都是牛羊……
几天后,苗涛发现,这里并不像小说和电视剧里描绘的那么美,站在无尽的沙漠上,不要说测量放线、技术督导,跟在装运沙土的车辆后面,在路基上现场把关了,就是戴着防沙眼镜,在飞奔的车轮卷起的弥漫黄沙面前,连装载机这样的庞然大物都难以分辨。这样的日子,与度日如年又有啥区别?
每天在工地的来回路上,苗涛发现,在这一望无际的沙漠里,能见的植物只有沙柳,在这恶劣的生存环境里,沙柳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十分顽强,即便是在这贫瘠、板结和常年干旱无雨的盐碱地里,她们仍然深深地植根于大漠之中,顽强地生长,紧紧地固守着身边漫漫的黄沙,不准她们随着肆虐的大风祸害原本就很脆弱的毛乌素沙漠。
再看看自己身边那些曾经从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过来的前辈们,他们就像这沙漠沙柳一样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就在这时,苗涛暗下决心,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要像老兵们一样干出个样儿来。
第二天,苗涛就向分部负责人请假,要亲自赶到临策项目部,向党工委书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书记与苗涛开玩笑说,递交入党申请书,就算是党的人了,那就要服从组织安排,工作也得干出个样儿来才行。苗涛憋红了脸,紧握着拳头说:“沙柳无声,品格作证。苗涛向党,脚印作证。请组织看我的行动吧!”。
“桥痴”绣花,用“显微镜”抓住技术细节
作为桥梁建设强国和高铁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铁路桥梁施工的各项工序和工艺不但十分成熟,而且十分完美。被自己的爱人称之为“桥痴”的苗涛发现,尽管如此,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人操作不当和疏忽大意,现场督查不细致而产生的质量通病仍就比较普遍。建设中国高铁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像墩身裂纹和钢筋保护层偏低,漏筋和蜂窝麻面,承台裂纹和墩顶积水等质量通病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2016年底担任郑万高铁湖北段一分部总工程师后,苗涛就抓住过去普遍存在的一些细小质量通病不放,紧紧围绕桥梁钢筋保护层偏低、墩身裂纹、漏筋、蜂窝麻面、承台裂纹和墩顶积水等细小问题开展课题攻关,决意从工装的关键环节和施工工艺的技术性因素入手,杜绝这些司空见惯却又无法从根本上予以根治的质量通病。
郑万项目一上场,苗涛就带领技术人员首先从桩基施工开始研究,针对传统的破桩方式会对承台钢筋造成损伤,使得混凝土桩头的完整性无法保障,他协调钢筋加工厂一起,在连续一周的反复选材试验之后,提出了在钢筋笼靠近混凝土桩头一端1米多长的每根钢筋外面,裹上珍珠海绵并外穿PVC套管等方法,既保证了桩头完好无损,又减少了工人破桩头的工作量,同时还节约了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