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与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8-08-07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南郑州450006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性囊性病变囊性

1.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南 郑州 450006)

2.河南省煤炭总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郑州 450006)

李爱丽1 穆清林2 苏 琳1

临床多将胰腺上皮或间质组织形成的含囊腔病变定义为胰腺囊性病变,目前临床针对不同类型胰腺囊性病变采取的治疗策略往往不同,因而治疗前充分了解病灶具体情况必要性极大。超声造影(CEUS)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均是当前诊断胰腺囊实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但国内外较少有研究对二者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EUS与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取得成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及CT检查结果均符合胰腺囊性病变相关诊断标准者[1];(2)年龄为30~75岁者;(3)确诊为单发病灶者。排除标准:(1)对造影剂过敏或伴有肾功能损伤者;(2)已接受临床治疗者;(3)病灶位置较深、隐蔽或获取影像模糊者;(4)病灶直径<1.0cm者;(5)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难以配合检查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64例;年龄为33~71岁,平均(54.2±16.3)岁;病灶直径为1.3~8.0cm,平均(3.6±1.5)cm。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

1.2.1 CEUS检查:采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设置为1~5MHz),先采取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找寻兴趣区域;随后予以2.4mL造影剂混悬液快速静脉推注(造影剂应用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 Vue),固定探头并切换至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显像模式,对兴趣区域进行固定监控,采样期间嘱患者间断性屏气,采样时间≥2min。

1.2.2 MRI检查:采用GE公司提供的Signa EXCITED HD 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仪(设置层厚为5mm,间隔0mm,视野为240mm×180mm,矩阵为256×256,螺距为1.5,采用8通道体线圈),扫描垂直轴位横断面,序列包括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1加权成像(FEPGR-T1WI),重复时间(TR)为180ms,回波时间(TE)为2ms;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S-T2WI),TR为6000ms,TE为90ms;3D动态增强扫描(3DLAVA),TR为3.9ms,TE为1.8ms,增强扫描用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量0.1mmoL/Kg),高压推注后延迟行三期增强扫描。

1.3 图像分析

1.3.1 CEUS图像分析:观察病灶回声情况与周围胰腺实质及肝脏间的差异,造影剂灌注时相、增强程度及增强方式,结合血流走行、周围脂肪组织回声与胰管扩张情况进行信息整合。

1.3.2 MRI图像分析:通过分析病灶信号与相邻胰腺实质信号高低程度差异,观察病灶部位与规模、囊腔数目与大小、钙化情况及其与胰管的联通关系。上述图像分析均参考《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2]中提及的相关标准进行鉴别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像特点分析见图1-4,见表1。

2.2 病理学活检结果90例患者经病理学活检确诊囊性肿瘤62例(68.9%),其中黏液性囊腺瘤17例(18.9%),浆液性囊腺瘤10例(11.1%),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8.9%),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8.9%),神经内分泌肿瘤14例(15.5%),胰腺癌5例(5.6%);确诊非肿瘤囊性病变28例(31.1%),其中假性囊肿23例(25.5%),真性囊肿5例(5.6%)。

2.3 两种影像检查鉴别诊断结果分析90例患者经CEUS检出囊性肿瘤49例(54.4%),诊断准确度为74.4%(67/90);经MRI检出囊性肿瘤51例(56.7%),诊断准确度为78.9%(71/90),两种检查方式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P=0.481),见表2。

3 讨 论

胰腺囊性病变分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其中囊性肿瘤尽管有良恶性之分,但其良性肿瘤恶变风险较大,临床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而非肿瘤囊性病变则可视具体情况选择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因此对病变类型进行定性鉴别分析至关重要。

MRI作为临床常用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凭借其对病灶出血性坏死中水分子活动的识别敏感性,可反映囊腔出血区域及血性碎片走行,并区分以陈旧性出血所致铁血黄素沉着而产生的出血成分分层现象[3]。据相关文献报道,黏液性囊腺瘤是具有潜在恶变能力的交界性肿瘤,带有纤维薄膜的单囊或含有多个子囊[4],由于内部柱状上皮细胞中富含黏蛋白,使其腔体内填充有较多黏液。本研究MRI影像中,黏液性囊腺瘤T1、T2下均呈现高信号,且增强扫描下见囊壁结节信号强化,这表明其黏液可在T1WI扫描下获得高信号,而通过观察囊壁与分隔强化程度可进行有效鉴别诊断。有学者指出,MRI在显示胰腺囊性病变囊腔、内部分隔与胰腺实质之间差异方面有较高对比度,加之增强扫描技术的介入,微囊性结构得以更为完整的展现[5]。

表1 各类胰腺囊性病变在CEUS与MRI中的影像特点

既往常规二维超声作为探查胰腺囊实性疾病的首要检查方法,诊断效果较为粗略,即使借助彩色多普勒技术获取其内部血流信息,仍局限于分辨率不足[6]。此外CT检查通常费用较高而辐射较强,且CT造影剂能对患者脏器造成一定损伤[7],因而宜采取其他造影方式代替检查。CEUS则凭借超声微气泡造影剂在血流中产生反向散射信号,被诊断仪所捕获后提供精密度更高的组织与病灶血流灌注微循环状态信息[8],极大提升超声影像对病灶细化分型诊断的敏感度,已在多个领域中获得广泛运用。相关研究认为,胰腺囊性病变病灶分隔与囊壁中通常含有不同性质的结节或突起,造影剂灌注与廓清效果受其影像较大,故灌注时相与增强模式特征较为典型[9]。本研究结果显示,CEUS与MRI下各类胰腺囊性病变影像特征均有所不同,而二者对其鉴别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CEUS与MRI均可有效鉴别胰腺囊性病变类型,猜测二者联合可获得更高诊断准确度。范智慧等[10]发现,病理学活检镜下可见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在CEUS中均可表现出血供丰富且分隔密集的类实性肿瘤,因而仅借助CEUS再将胰腺囊性肿瘤向下细分类型时极易产生误诊,临床诊治需引起重视。

综上,CEUS与MRI鉴别诊断各类胰腺囊性病变时均可获得异质性较大征象,诊断效果差异不大,均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病灶诊断信息。

表2 CEUS与MRI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n)

图1-2 女性,42岁,病理确诊为实性假乳头状瘤。图1:CEUS下静脉相囊壁厚度不均匀,内壁有结节样凸起,病灶内部灌注增强较弱而囊壁与结节增强显著。图2:MRI下T2WI高信号,可见灶区侵袭主胰管,囊性病灶边界模糊与实性边界清晰并存,囊壁有点状结节样。图3-4 男性,46岁,病理确诊为假性囊肿。图3:CEUS下动脉相囊腔与胰腺实质同步增强,囊壁未见增强征象。图4:MRI下T1WI低信号,可见类椭圆形灶区,囊壁单薄而囊腔均一性良好。

猜你喜欢

性囊性病变囊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分析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对21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价值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miR-20a、Let-7a表达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