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法律思维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018-08-06王锐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学生管理运用

王锐

【摘 要】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因此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需依据学生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教学效果,还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高职院校需使用法律思维对学生进行管理。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缺少法制意识的危害,研究了怎样使用法律思维做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法律;思维方式;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运用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缺少法制意识的危害

(一)管理工作混乱

相较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在我国的发展是漫长的,但是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因而学生管理工作缺少法律的约束,很多管理人员并不认为需要采用法律方式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致使学生管理工作缺少相关的法律及法规作为依据。由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及依据,致使学生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较弱,他们在解决学生问题时极易出现全凭自己心情的情况,甚至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存在假公济私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管理人员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采用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未能对学生一视同仁,且忽视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此时,假如学生意识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或自身合法权益被损害,或者学生的合理申报被忽视时,将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校园安全事件,这与建设和谐校园是相悖的。

(二)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

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法制管理观念较淡,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淡,并未做到居安思危,致使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一些纠纷,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法律纠纷。假如发生这些问题,社会公众将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高职院校进行笔诛墨伐,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一旦发生这种事情,不仅会损害高职院校的权威性,还将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这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怎样使用法律思维做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一)完善学生事务管理相关制度规范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均是粗放型的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学生日常管理办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这些管理制度并不包含法律知识。学校的发展与法制有着密切联系。高职院校不仅需明确规定学校各级教学行为,还需保证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及系统性,保证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有依有据。另外,高职院校需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的有效性,因此,学校需依据经济发展与教育环境改变不断更新学校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以保证其有效性。若在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发现漏洞,高职院校需对其进行修订;针对操作性较差的规章制度,高职院校需不断完善这些制度保证其可以充分落实到实处。如此才可以确保管理人员可以依法进行教学、管理学生,推动高职院校稳定发展。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维护学校秩序与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然而,目前学生管理人员大多只重视维护学校秩序,在管理工作中忽视了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致使学生不满意学校的管理行为,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纠纷。因此,学生管理人员需改变自己的思维凡是,在重视学校秩序的同时还需重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管理人员需学习并掌握《宪法》《教育法》等法律知识,依据法律知识及教师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科学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同时,高职院校还需依据我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观念,科学管理学生,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学生对管理人员的信任及认同感。

(三)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

高职学生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需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使学生可以主动遵守学校规定。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稿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权力及义务。

我们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权力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参与权。简单来说就是学生有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使用教学资源的权力;学生有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活动的权力;其次,获益权。学生具有获得院校就业创业指导的权力;学生有获得奖学金及助学贷款的权力等;再次,管理权。学生有参与学校民主选举活动的权力;学生拥有给学校提建议的权力;最后,申诉权。假如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有异议,其有权向学校、教育部门提出申述;假如学校、教师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有权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述及诉讼。

我们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义务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守法。学生在校期间需遵守国家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不得出现违法行为;其次,守纪。学生在校期间需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比如: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但是高职院校需保证学校这些规定需符合法律规定;再次,学业。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遵守学校规定,还需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且需保证自己的考试成绩真实有效;从次,缴费。学生需依据学校规定缴纳学费与相关费用。最后,道德。在校学生需遵守学生规范,尊重教师,学生还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管理人员需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也许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反之将影响学校的稳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观,使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自己的义务。

(四)建设法律职能部门

高职院校需建设法律职能部门为本校学生提供法律服务。例如:对外维权。在暑期,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暑期打工或社会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时学校需为学生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高职院校需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权益。研究发现,很多在校大学生并不知道怎样使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而,高职院校的法律服务部门可以搜集一些真实案例,并将其印制成宣传册,向学生讲解这些案例,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律纪录片或包含法律知识的动画,或者是微信、微博宣传维权知识,使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复杂,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规范执行程序与管理流程

高职院校需不断规范执行程序与管理流程,不断规范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以免学生管理人员出现以权谋私的情况。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把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与学生管理、教育等工作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公平性及公正性。

另外,高职院校需监管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保证管理人员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工作。比如: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管理人员需要给学生申述的权力,同时高职院校还需建设申诉处理委员会,假如学生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可向申诉处理委员会提起申诉,并由申诉处理委员会进行处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領导需依据法律规定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提高高职院校的法制程度,同时还需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提升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同感,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苏海淼. 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J]. 世纪桥, 2016(8):82-83.

[2]王萍.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的几点思考[J]. 长江丛刊, 2016(36):219-219.

[3]谭润. 高职法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J]. 知识经济, 2017(22):158-158.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学生管理运用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