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融合互促方法研究

2018-08-06刘述丽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课程教学改革

刘述丽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教学意义的基础上,认清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与利弊问题,探索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融合互促方法,以期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水平,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课程教学;改革;融合互促;方法

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心和培养目标。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解决问题以及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同时还为各兄弟院校之间提供了信息交流和职业培训的平台。因此,职业技能竞赛作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推动器,已经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推动器,促进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课程教学的融合互促发展,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对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都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与利弊分析

(一)“利”的现状分析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考察学生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带动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推动器[1]。具体表现在:(1)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面对职业技能竞赛的高技能、新技术、新规范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技能,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更新发展自己的业务水平,督促自己不断的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和实操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团结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从而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职业教育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学生。(2)推动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专业需求、面向企业、面向实际工作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因此,竞赛规程的编写必须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标准,竞赛训练的内容也是实际生产岗位所需。教师在参与比赛指导的过程中,会更清楚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之间的联系,从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推动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3)推动实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技能竞赛的训练和技能竞赛主办院校的申办都以实训基地为基础和依托。根据竞赛要求和日常教学需要,调研学习实际生产单位和优势院校的实训场所,更新实训设备,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工位,优化实训环境,促进日常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提高比赛保障能力。(4)搭建企、校、师、生多方受益平台,互利共赢,推动社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技能竞赛凸显的社会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了院、企双方的沟通与合作,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反哺教学;企业单位在参与的过程中,更能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同时竞赛中出类拔萃的高技能选手,凭借着他们较强的团队意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心理应变能力,被用人单位所青睐,有的当场被用人单位录用。

(二)“弊”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由规模扩张发展到稳定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技能竞赛也呈市、省、国家多级赛制、多元项目发展,全国各高职院校报名参赛的积极性和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断加大。尽管职业技能竞赛的初衷和本质是正确的,然而,当这种机制被过度重视或模式化后,其对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2]。根据对浙江省十几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并结合笔者所在的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坝工土料试验工、岩矿鉴定与地质综合编录技术两个竞赛项目与水利工程专业常规教学的融合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参赛项目的选取不考虑专业需求。学院对竞赛过度热情,不考虑竞赛项目是否和本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相关,是否能和课程相融合,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相关课程,但只要有比赛就一定参赛。这样本末倒置,会使教师和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竞赛,没有精力投入到教研课改中,为赛而赛,得不偿失。(2)重竞赛、轻教学的不平衡发展日趋明显。一是学校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技能竞赛上;二是竞赛的激励机制过高,竞赛指导教师在年度考核、教学业绩评定和职称评审等方面都有比别人明显的特权和优势,这就给那些勤勤恳恳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质疑学校办学的目标和宗旨。(3)以赛代学、以賽代考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参赛院校为了拿到好成绩,直接让参赛学生停课训练,用竞赛成绩代替各门课程成绩。有些学生整个学期都在反复训练竞赛项目,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没学到,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框架的搭建,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4)重结果,轻过程。竞赛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所历练的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无疑是一种升华。

二、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融合互促方法

职业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依托竞赛,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与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吻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的作用如何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在于切实将职业技能竞赛和课程教学相融合,两者互促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工作重心,理性参赛,赛教融合,以赛促教

尽管技能大赛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复合度也高,突出了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要求。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技能大赛只是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工作的重心依然是教学工作,工作的重点依然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如何通过技能竞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赛教融合互促发展的核心。根据学院办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社团等理性选择参赛项目。与本院校办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无关的项目,果断不参赛;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且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对应课程的项目,应理性参赛,赛教融合;一些难以具体结合某一门课程的职业技能竞赛,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成功纳入了学生社团活动计划中,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中参与竞赛,既丰富了课外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以技能竞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结合竞赛项目,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技术和最新标准,理清课程教学内容、实际工作岗位、竞赛项目等之间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的对与竞赛相关的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使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双丰收[3]。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基于“岩矿鉴定与地质综合编录技术”这一国赛项目,针对工程地质课程,全面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师通过企业调研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岗位工作任务整合企业项目,将企业项目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将教学项目和课程标准中相应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竞赛内容,将企业项目和技能竞赛融合,定期组织模拟竞赛。通过技能竞赛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对竞赛选手进行选拔,还可以校验教学改革的成效和教学质量,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同时,也实现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目的,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动力。

(三)構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应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基础和导向,因此评价要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中,多元参与进行,并注重评价的社会性。职业竞赛的项目都是来自于企业第一线,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标准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因此,应根据课程特点,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共同探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养方法等,将职业竞赛项目融合到课程项目中,将职业竞赛评价标准融合到课程评价体系中,使课程评价标准与专业岗位要求相吻合,加大专业技能、过程参与度、职业素养等在课程评价中的分量,注重企业等社会评价的结果,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推动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融合互促发展。

三、结束语

职业技能竞赛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充分利用职业技能竞赛这一推动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 -24.

[2]陈慧敏.融“赛教学”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4):10 -13

[3]张显国,司首婧.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196 -197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