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闯关东”潮流中蒙古人

2018-08-06裴振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闯关东

裴振

【摘 要】清朝时期,山东地区自然灾害频发,部分都姓蒙古人后裔随着闯关东潮流与大量汉人一同到关外谋生,逐渐形成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散居全国的局面。为凝聚家族力量,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注重文化的纽带作用,祭祀先祖,修建祖庙,修撰家谱,联谊族人,不断促进民族认同和进行文化建设,推动蒙汉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

【关键词】闯关东;蒙古人后裔;都姓

一、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迁徙关外的历程

山东都姓蒙古人的先祖自大蒙古国时期驻留在山东,经历朝代更替,社会变迁,居住地一直未有明显改变,主要散居在山东地区。但是,至清朝初期,由于山东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欠收,赈抚收效甚微,农民破产,逃至关外谋生。“蒙古支都姓人又从北头村、酒馆村等开始迁徙到大连庄河、瓦房店等地” [1],以致后来形成“闯关东”的热潮。

(一)迁徙时间

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在清朝初期便开始了迁徙关外的历程,据《辽宁省志·少数民族志》记载:“从清初开始,部分都姓为谋生迁到大连地区庄河、金州区、瓦房店、普兰店,至1985年共计有都氏蒙古族5000人。” [2]146而史料中较早的记载为雍正年间。

据《瓦房店市志·下》记载:“阎店乡都姓 蒙古族,原籍山东登州府宁海县(今牟平)。雍正年间至复州北都屯遂家焉。” [3]867

此外,在其家谱中也有明确记载。如《瓦房店市阎店乡郭家屯村都屯族谱序言》:“我三世祖讳应邦,子学礼,居北头。学礼公之子讳自成,于大清雍正年间携眷越海北迁至辽南复州东北,落户于今辽宁省瓦房店市阎店乡郭家屯村,名所居之地为都屯。”[4] 《吉林农安烧锅屯都氏族谱序》:“吾都氏原系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北头村人氏(旧称登州府宁海州),五世祖都公自成自清雍正年间携眷出关,定居于今辽宁省瓦房店市阎店乡郭家村都屯。”[5]此两则家谱可证实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在雍正年间迁徙关外。

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向关外迁徙的时间除了在雍正年间外,在乾隆和光绪年间也有相关记录。

辽宁辑安《续修都氏族谱序》和辽宁沈阳《都程忠支系谱》有同样记载:“自我七世祖(都程忠)由山东牟平县迁居辽宁省岫岩县,八世祖又迁至本溪县赛马集四方粒子南沟居住,因名都家沟,历一百余年。自我祖父悦荣于光绪九年迁居辑安县下活龙盖又五十年矣。”[6]光绪九年为1883年,一百余年前大致为1783年,即乾隆四十八年,可推测“七世祖(都程忠)”大致生活在乾隆年间,此迁徙活动也几乎可以确定在乾隆年间。

《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东山头都氏支谱序》中有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在光绪年间迁徙关外的记载:“东山头都氏家族于清光绪26年(1900年)由都世好、都世亮、都世有三兄弟,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北头村逃荒来到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 [7]

(二)迁徙地点

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起初迁徙地点在史料和族谱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基本位于东北地区,但随着时代的推移、生活需求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变化等,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在其起初迁徙地的基础上,又向邻近地区或外省迁居,逐渐走向全国。

据《辽宁省志·少数民族志》记载:“从清初开始,部分都姓为谋生迁到大连地区庄河、金州区、瓦房店、普兰店。” [2]146

《都氏族谱》序言原文记载:“然而自三公至今四百余年,其间赴盛京者几何家,徙外邑者几何家,散处本境乡村者又几何家,族繁丁众,荡析离居。” [8]

此二则材料记录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起初迁徙的地点:大连地区庄河、金州区、瓦房店、普兰店及盛京(今沈阳)。在此基础上,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及子孙又向外迁居,“多散居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广东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等。” [7]

综上,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从清代初期开始迁徙,一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如今散居全国。

二、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的民族认同与文化建设

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比较注重家族文化的重建和维护,包括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对散居各地都氏宗亲家谱的修撰及撰写完成《都氏家谱》等,并在各地形成“都氏文化研究会”,致力于对都氏历史的研究和文化的发扬。

(一)先祖崇拜

近年来,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的寻根敬祖意识不断增强,在都氏族人的协调和组织下,举办了2007年全国首届都氏宗亲寻根祭祖活动、2008年全国都氏宗亲寻根祭祖大会、2010年首届华夏都氏文化论坛活动、2016年都氏家祠建修落成暨祭祖大典、2017年都氏家祠祭祖典礼等,不断修缮都氏家祠,突出对先祖的敬重。此外,都本基编撰的《都氏家训》:“牟平北头,有我庙堂。以官为姓,明清以降。都氏一族,自此流芳。”[9]其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对先祖强烈的崇敬和自豪。《华夏都氏寻根录》第一辑中收录的诗歌《都达鲁花赤(七律)》也有同样的感情流露:“必里海辅一方遒。”“诗书治鲁益都路,赐官为姓明祖酬。”[10]可见,先祖崇拜已经融入到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的血液中,成为其家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二)家族理念

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个庞大的都氏家族,对先祖的崇拜、家族文化和血缘关系成为联系散居全国各地都氏宗族的纽带。

都基珠在首届华夏都氏文化论坛上提出都氏家族的治家理念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道为术”[11],此理念得到都氏家族成员的广泛认可,也逐渐成为指导都氏家族成员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指南。此外,家训也是家族理念、家族文化的重要体现。都本基编撰的《都氏家训》:“诗书传家,耕读世长。遵纪守法,法理一样。仁义礼信,忠孝善良。父严母慈,兄爱弟让。”“我辈都氏,蒙族一良。诵咏训章,承传弘扬。”[9]此训言教人向善,遵守法纪,體现出蒙汉文化的融合,也要求子孙牢记家族历史,显现出现代山东都姓蒙古人后裔博大宽容的家族文化特性,不断推动家族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曲菲.牟平都姓[J].寻根,2014.

[2]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辽宁省志·少数民族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

[3]陈恒国,刘吉贞等.瓦房店市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4.

[4]都兴智.瓦房店市阎店乡郭家屯村都屯族谱序言[EB/OL]. http://www.dushijiaci.cn/jiapuwenxian/n66.html,2018-3-15.

[5]都吉林. 吉林农安烧锅屯都氏族谱序[EB/OL]. http://www.dushijiaci.cn/jiapuwenxian/n63.html,2018-3-15.

[6]都本德.续修都氏族谱序[EB/OL].http://www.dushijiaci.cn/jiapuwenxian/n64.html,2018-3-15.

[7]都兴和.吉林大安月亮泡东山头都氏支谱序[EB/OL]. http://www.dushijiaci.cn/jiapuwenxian/n65.html,2018-3-15.

[8](清)都氏族谱[M].(咸丰七年本)

[9]都本基.都氏家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都基民.华夏都氏寻根录(一)[M].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2012.

[11]都基珠.关于都市文化的几点思考[EB/OL]. http://www.dushijiaci.cn/wenhauluntan/n33.html,2018-3-15.

猜你喜欢

闯关东
我与《闯关东》
——写在《闯关东》再版之际
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支撑研究
“闯关东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动力
“闯关东”的那批干部,有人打虎、有人成虎
闯关东文化与美国西部开发文化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