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

2018-08-06刘凯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内涵特性

刘凯

【摘 要】建立一个客观、全面、可操作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有助于了解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找出其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标准和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体系。客观上反映了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内涵;标准;特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只有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学术界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讨论。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有:第一,变革理论。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人们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的、世界性的、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持此观点的学者普遍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生产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过渡的过程。第二,过程理论。学者们认为农业现代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或过程,而是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过程。它包括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和消费过程的现代化以及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第三,系统论。认为农业现代化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所引起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法的变革与创新。第四,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现代化的全部意义是利用现代技术和生产资料,以先进的科学方法装备农业,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落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力水平高,可以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行业的进程。

我们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不能从一个或多个方面来界定。从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共性”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个性”出发,把握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思想。一方面,要利用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公认的现代农业标准来定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发展水平、生态资源和劳动条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因此,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科技、农业管理、农业劳动者现代化、农业产业组织社会化、农业生态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农业现代化的标准

近年来,农业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标准化进程。实现了农民标准化,尝到了甜头。例如,泊头市通过加强鸭梨生产的规范化,促进了雅丽的品质,并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加快了梨产业现代化的步伐。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中国农业标准化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国家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很少,大部分上市产品没有标准,特别是农药残留标准和VTER。药物残留和其他安全极限;标准技术的含量已过时和不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过程长、难以实现。要正确引导政府、规范化专门机构和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农业生产。

三、农业现代化的特性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资源节约、技术优先发展的道路,走现代生物技术与现代机械技术、传统精耕细作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道路。机械化、半机械化和体力劳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至少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多样性、综合性和工程性。有学者认为,由于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比较强的概念,只有一个阶段目标,没有最终目标,即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上选择不同的阶段。同时,农业现代化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同一国家、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不能照搬其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从世界范围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历程分析,不同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基础的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所走的道路大多不同。地广人稀、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国家,例如美国。这类国家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凭借其发达的现代工业和能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规模效益。这属于典型的“劳动节约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地少人多、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例如日本。这类国家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主要目标,凭借其以发达的生物科技,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来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并提升其附加值。这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耕地和劳动力资源比较适中的国家,例如西欧的法国、德国等。这类国家采取的是机械技术与生物科技并重的策略,不仅广泛运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广泛运用生物科技,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因而被称为同时兼备“物力投资”和“智力投资”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模式。很明显,中国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上述国家均有所不同,因而不能照搬他国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业现代化推进时间较晚、进程较为缓慢,但这也为我国提供了后发优势,即我国可以借鉴他国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教训,更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优劣势,避免“走弯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大国优势。相对于美国、日本、西欧而言,我国疆域辽阔、地貌多样,不同地区可选择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实现模式,因而具有较大的优势;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巨大,特别是随着推动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居民需求量将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也将不断提升,这为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业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因此,我们也应该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分析农业现代化,并根据国际标准确立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学者们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学者是农业现代化的要素。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科学的生产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農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四、结束语

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过程,利用现代工业装备和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再次,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建立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标准化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转化为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于生产、生产和产后的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洁红,黄祖辉.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J].农业经济,2014(11):1-3.

[2]贺雪峰.为谁的农业现代化[J].开放时代,2015(05):36-48+6.

[3]王佳宁,罗重谱,白静.《改革》“十三五”系列政策评论的超前性、对应度——比照西部、东部地区22个省(区、市)的《建议》[J].改革,2016(09):123-159.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内涵特性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