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2018-08-06朱彤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

朱彤

【摘 要】文章就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进行分析。包括主要内容、产生原因、具体衡量等部分。此外本文还就上述分析提出了部分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息优势方的当事人可能会故意隐瞒个人或私人占有的信息,以求在市场交易中获取更多利益,而另一方则可能因信息缺乏而利益受损。如前面介绍的柠檬市场模型,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这种“市场失灵”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表现为市场上劣品驱逐优品。

此外,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还可以解释劳动力市场、保险市场和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如何克服逆向选择带来的市场失灵和低效率?解决措施是市场信号。在不对称信息市场中交易双方都会寻求一种方式来传递信息。信号理论之父迈克尔·斯宾塞1973年在其《劳动力市场的信号传递》一文中,将信号传递理论应用于劳动力市场,分析了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信号传递功能;1976年斯蒂格利茨和罗斯查尔德在其《竞争性保险市场均衡:关于不完全信息经济学的探讨》一文中,讨论了在保险市场中当处于信息劣势的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上所有投保人的平均风险程度制定保险费率时,高风险投保人最終会将低风险投保人驱逐出保险市场,出现逆向选择问题。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不对称市场中降低市场效率的另一因素,使市场运行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道德风险是指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信息优势的市场参与者损害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效用的行为。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对于雇员的工作努力程度了解程度显然不如雇员自身,雇员会利用自己所处的信息优势“偷懒”,造成道德风险问题;保险市场中道德风险现象尤为突出。投保人投保后,保险公司处于信息劣势,无法准确和完全地监督投保人的行为,当投保人的行为对赔偿的可能性和赔偿的程度有影响时,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现代企业中两权分离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经营管理者就有可能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偏离企业目标,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如何消除道德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就是委托人(市场参与者中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使代理人(信息优势方)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目标和标准相一致的行动的机制。如经营者持股、股票期权、效率工资、风险分担机制等。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主要内容及产生原因

现实生活中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方显然比买方拥有更多关于车的信息;借贷关系中,借款人往往比放款人更了解其偿还能力等。这就产生了市场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将信息不对称理论根据发生的时间进行划分,发生在交易双方签约之前的称为事前信息不对称,研究事前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称为逆向选择理论;发生在交易双方签约之后的称为事后信息不对称,研究事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称为道德风险理论。

事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是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隐藏了信息或知识,事后信息不对称产生则是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隐藏了行动,这两种形式的隐藏对另一方都是不利的。这两个理论解释过程中,引用率最高的便是保险市场的例子。一方面,在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拘于条件的限制很难了解投保人的真实动机,投保人是信息占有优势方。投保人购买了全额保险后,认为损失便会有保险公司全额理赔,如买了医疗保险的人会让医生多开一些不必要的药品等。这便是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为火灾提供保险,对不同人而言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往往不一样。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依据以往市场平均火灾发生率来测算的保险费率将使得不太可能发生火灾的客户不购买保险,投保的基本上都是高风险人群。这便是逆向选择。

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经典研究。1961年,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在研究消费者购买冰柜时会货比三家再作出决定,厂家会以各种广告来提供产品信息这一现象时,提出了搜寻理论;与此同时英国的莫尔认为政府拥有的信息有限,所以在设计赋税表时要考虑到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诱因问题”。但施蒂格勒与莫尔仅对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直到1970年,阿克洛夫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期刊发表了《柠檬市场》这一著名论文,信息不对称问题开始进入系统地研究时期。信息是有价值的,市场开放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为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斯彭塞,创造性地提出了信号传递理论。在某些市场,买卖双方都可以通过市场发出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信号。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他的另一重要发现还涉及了信号成本。另一位获奖者斯蒂格利茨提出了现代经济学最优理论的非均衡量。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指出新古典模型中有关信息的假设是一个严重的漏洞。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价格机制实现帕累托效率的有效性和普遍性是值得怀疑的。斯蒂格利茨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保险市场,提出了信息甄别模型。

三、思考与总结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本质上都是由于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问题。管理层和股东,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不一致,这样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譬如管理层希望增加闲暇,减少风险,增加薪酬;也有可能为了建造经理帝国而过度投资,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与经营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有可能会引发管理层盈余操纵行为,进而可能引起资本市场一系列反应,极端的情况就可能导致股价崩盘。因而结合监督和管理两种措施,一方面为管理层壕堑行为或者大股东掏空行为实行一定的约束机制,如引入外部独立董事或者外部审计机构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实行激励机制,如与绩效挂钩的薪酬考评体系,实施股权激励等,此外如上文所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还存在于多个领域。譬如柠檬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如果资本市场的规则不能留下好的企业的话,将会有到大量的庞氏骗局企业,而制造业的核心得不到发展,实体经济难以支撑以及反向驱动金融业的发展,国民经济便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

上述讨论的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的无效率与应对措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互联网向物联网的延伸,越来越证明的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未来信息的获取会更加容易,同时核心信息的隔阂也会拉大。如何利用信息优势实现发展,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又如何应对更加复杂多样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也是需要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钻研的。

【参考文献】

[1]程红.汪贤裕.郭红梅.黄梅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共存下的双向激励契约[J].管理科学学报,2016(12):36-43.

[2]戴维·克雷普斯.高级微观经济学教程[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3]刘向荣.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及其意义—对 2001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价[J].经济论坛,2002(1):9-12.

[4]王雁茜.周启功.风险投资投资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J].科研管理,2002(3):105-111.

[5]吴德军.代理问题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分析[J].管理世界,2009(8):184-185.

[6]尹志超.甘犁.信息不对称、企业异质性与信贷风险[J].经济研究,2011(9):121-132.

猜你喜欢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
去哪儿网服务供应链道德风险约束机制模型
生命伦理视域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管理问题探析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医患诚信视野下的乡村医生道德风险研究
博弈理论下的旅游企业道德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