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性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8-06李明晶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食用菌对策

李明晶

【摘 要】食用菌是可以为农民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农作物,能够充分发挥一些无用资源的价值,同时也对自然资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为广大的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动向。然而,我国现在大型的示范性食用菌生产基地较少,大多都是个体农户的单独栽种,生产技术不够先进,所获取的经济利益有限。所以,要多多建立示范性食用菌生产基地,带动广大农民,提高其积极性,建立标准化的技术生产体系,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效益。本文从我国示范性食用菌产品的标准出发,阐述了示范性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建设方法以及食用菌生产基地制度化管理的办法对策。为示范性食用菌的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建议。

【关键词】食用菌;基地建设;对策

一、我国示范性食用菌产品标准体系

我国标准有四个级别分别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又可分为强制性国标和推荐性国标(GB/T),一般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辅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技术标准分为技术规程、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质量标准以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我国食用菌有关国家标准共计30项,包括食用菌菌种选育标准7项、食用菌及其制品标准8项、食用菌生产加工工艺规范标准5项、食用菌检测标准7项、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3项。30项国家标准中涉及鲜品和干品共计27项,规定再加工的产品共计3项,分别是食用菌及其制品、食用菌罐头卫生标准、压缩食用菌。

二、示范性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

(一)生产基地的选址

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建设选址主要是依据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建设方法。选址的附件不要有生产的工厂,生态的环境要好,各植物的长势较好,水源没有受到污染,同时要选择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还要交通设施齐全,有利于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要遵守有关绿色食品的相关规定来选取生产基地的建设地点。

示范性食用菌生产基地场地选择除了交通、环境方面和管理等,还要以标准化为基础,以示范性为原则,细致严格的选取食用菌建设的场地,要重点分析四个环节。首先,地势较为平缓,食用菌栽种区要有充沛的水资源,还要排水功能较好。干净的水资源能防止生产中的食用菌受到污染。其次,对于产地的选取一定要远离有污染的化工厂地或养殖区。再次,交通运输要方便快捷。无论是原材料的运入还是产成品的运出,都要有便利的运输条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高速公路附件选址,因为车辆过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致使食用菌出现污染问题。最后,食用菌生产当中一定要有充沛的电力资源作为生产的基本后盾保障。

(二)菌种场设立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种植的核心要素,大部分食用菌生产的场地都会设立自有菌种场,能够按照生产条件和生产方法快速进行菌种的生产。为了让所种植的食用菌质量优良,首先要进行一定研究分析和实践,认真细致的研究出每个品种的优缺点。所以,优秀先进的菌种场地要具备原种生产设施同时还要有培育新品种的条件和专业技术,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己驯化母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优良品质,提高整体的经济收益。在进行场地的建设之初,要注意菌种的培育要和场地的生产量相一致,同时还要和栽种地分开,一定要空间封闭效果良好,不能接触任何的污染物,建在风向的上风处。

(三)机械化生产

为了节约成本,要尽量使用机械生产,这也是食用菌生产基地示范性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为食用菌的量产提供了保障。食用菌生产机械化能够让广大农民节省劳动力,提高产量,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同时,食用菌产品在收获后要按时进行生产加工,否则会因为食用菌的搁置时间过长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导致利润下滑。因此,产后处理十分关键,可以采用将采收后的食用菌进行保鲜处理、盐渍初加工或者深加工等,主要机械设备有产品分级机械、冷藏机械等。

(四)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随着老百姓收入的增多,对餐桌上的食品也更注重营养搭配,尤其食用菌不仅对身体有益同时还具有入药的功能。所以,现在大家对食用菌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标准,食用菌的产成品要是无污染的有机绿色食品,为了增强食用菌的整体品质和满足国际市场的标准,建立示范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食用菌未来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例如2000年初,农函大食用菌基地选址在兴城市旧门乡民主村,经3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用菌野生驯化、菌种繁育、生产示范三个体系,占地120亩,建设面积3030平方米,健全了科研与培训示范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基地于2008年通过了食用菌绿色食品认证,形成了由始端品种选育至终端产品销售的系统工程。这一体系的建立每年将培训示范农户1500人次,逐渐引导生产户由无公害食品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转化,闯过食用菌绿色壁垒,不断适应出口需要,农函大食用菌基地被葫芦岛市和兴城列为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示范基地。2005年5月,农函大食用菌基地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全市2220户食用菌无公害生产,为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食用菌生产基地制度化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人员

规范化管理是食用菌示范性生产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食用菌生产参与的人员多,层次不均衡,既要做到分工明确,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最好是根据生产、产品质量和销售对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二)管理要制度化

无论是对人员的管理还是对生产環节以及产品质量的把关都要制度化。用制度去实现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涉及安全生产的环节更要严格作业纪律。

(三)严格生产环节管理

生产环节的管理既关系到产品的产量、环境污染率,更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应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参照出口贸易标准,完善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产地环境无污染,生产过程标准化,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激素以及未经登记的有毒化学肥料等产品。同时,要及时处理污染菌棒、栽培废弃物,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保证食用菌产地环境卫生,促进食用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安全理念

食用菌基地在建设当中,主要涵盖的安全隐患问题有:生产设施建造、危险作业、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设施、建造要充分考虑其安全可靠性,尤其要考虑极端恶劣天气对设施和农民自身安全造成的重大影响。高压灭菌作业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流程,要细致认真的进行操作。产品质量的安全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违禁品”,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出口国家的技术标准。对于以上的问题要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同时还要有专业的监管人员进行严格的把控。

(五)做好后续的保障服务

为了确保建设场地的发展前景,要设立规范的市场监督制度,做好后续的跟踪保障服务和相关配套管理服务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增加融资的范围,要引进社会的资金,政府要大力支持和引进多种渠道的资金进行投资。二是制定全面的市场信息服务模式。要严格依据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食用菌的生产,在栽培中还要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服务。收获食用菌后还要建立先进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及时的做好后续的销售工作。示范性食用菌基地的建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食用菌的培育技术,提高产量,达到增收的目的。

总而言之,设立示范性食用菌基地的目的主要是为广大的老百姓服务,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同时也为广大的农民提高收益贡献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坦,宋玮,李玉博,等.我国食用菌出口技术壁垒特点及应对措施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1)

[2]李贺,许修宏,王相刚.我国食用菌技术标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5(3)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食用菌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对策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