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差异化”临柜可行性研究

2018-08-06文敏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柜员差异化

文敏

【摘 要】我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倒逼银行改变传统柜台会计结算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在柜面业务全面萎缩的大环境下,如何根据不同网点业务量、运营风险等级差异化配置柜员,进一步优化柜面人力资源。

【关键词】差异化;柜面业务;柜员

一、实施“差异化”临柜的背景

我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去纸币化正导致银行柜面业务大量萎缩,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777.14亿笔,同比增长63.68%,离柜交易金额达到了1522.54万亿元,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了84.31%。目前国内各家银行通过智能柜台、无人银行建设等科技手段不断升级柜面结算方式,甚至开户、挂失、个人信息修改、购买理财产品等高风险复杂业务也能通过“智能柜台”等机器操作,进一步分流了柜面客户,仅从业务量来看,部分网点开设一个柜台即可接待该网点所有客户。

于此同时,国内传统银行模式受岗位设置、账务复核、业务交接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业务功能全面的网点,按规定配置高低柜,对公、联行业务必须实行分柜制,营业机构柜员就必须达4人以上才能正常运转。业务功能不齐全的网点,也需要“双人临柜”,即使只开放一个柜台窗口,看似只有一名柜员接待客户,实际营业柜台内也至少有两名柜员才能顺利办理业务,造成柜面人力资源巨大浪费,不符合当前银行转型升级需要。

部分银行正依托自身的先进科技和较好的风险控制措施,在逐步尝试营业期间仅有一名柜员在柜台内办理业务,另一个人尽可能到柜台外的营业厅营销客户和开展服务,但目前还不是主流。

二、“差异化”临柜模式

“差异化”临柜是指按照网点柜面业务量、风险控制状况、内控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不同网点、不同柜员实施差异化管理,实现网点业务和柜员最优配置。

一是网点间的差异化。我国银行之间、同一银行内部之间发展差距巨大,偏、远、郊、县支行和营业网点往往业务数量少、种类单一,但是风险控制手段较落后,采取“人盯人”的方式控制事中、事后风险,单日柜面业务至少消耗2名柜员,如果采取轮休方式,需要3名柜员才能实现网点柜面业务基本正常运转。“差异化”临柜是以业务量为测算基础,对业务量较少的偏、远、郊、县支行和营业网点只需要1名柜员临柜即可实现风险控制。业务量多的网点柜员不再固定在某一网点,而是能根据网点业务变化,立即调配上岗,不同柜员频繁更换网点过程中能随时进行风险控制,最终实现业务量少的网点能够单人在柜台内处理业务,业务量较多的网点柜员灵活机动上岗。

二是时间上的差异化。网点营业特点大多是工作日业务繁忙、业务种类复杂,周末业务量降低,品种为储蓄类简单业务,大多通过各种机具可自助办理。“差异化”临柜能实现工作日开设品种齐全的营业柜台,周末仅1名柜员临柜,另一人流动到营业厅开展营销服务工作,大幅减少柜员数量。

三、“差异化”临柜风险控制措施

实施“差异化”临柜与现有柜面操作模式最大风险是一个人在柜台内承担了柜面业务的众多环节,另一名员工可以在柜台内或柜台外处理其他事务。和当年银行从“分柜制”走向“综合柜员制”一样,“差异化”临柜不仅仅是临柜形式的变化,更涉及了系统优化、流程改造、岗位设置改变等诸多环节,脱离了“人盯人”的管控模式,操作环节实现事中、事后操作风险控制,避免柜面人员从接单到账务处理“一手清”,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一是实现柜员运营风险等级管理。银行需要从总行层级评估网点面临的风险冲击程度和内部管理水平,对各网点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网点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方式。资金异动较少、重点关注的特定行业账户较少、重点关注账户较少的网点,其受到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往往越低,风险等级较低,反之其风险等级就会较高。根据对网点主要负责人、网点内部风险管理负责人、稽核检查质量情况、柜员业务素质和专业资格、员工风险行为进行评估,划分网点内部管理水平等级。综合网点外部风险等级和内部管理水平等级,能体现不同柜员个体在不同网点所处的风险状态,便于网点实现柜员运营风险等级管理,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柜员实现差异化管理,风险等级高的柜员不予单人在柜台内上岗,风险等级变高的员工采取更严格的风险模式,防止风险案件发生。

二是大幅开展集中业务处理。“差异化”临柜过程中,前台主要功能是接单和为客户服务账务处理成立集中业务处理中心,将柜面业务涉及授权、事后监督、对账等风险控制环节上收至总行或者片区进行集中处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影像传输等技术,将业务传输至远程终端,后台人员通过比对实时监控、凭证影像和业务资料,对柜面业务进行事中授权,真正实现前后台分离,杜绝“授权留于形式”、“人情代替制度”等问题。加强事后风险管控,日终系统通过逐笔流水勾对,检查会计凭证完整性,并上传流水和影像至集中事后监督处理,账单生成与收回后台集中处理,实现对账与记账完全分离。同时,尽可能将“对公转账、汇兑和同城票据交换”等非现金、非即时、风险大的业务通过影像传输至后台集中处理记账,减少前台柜员接触风险业务频率,进一步减少柜面业务量,打造“前台现场接单,后台集中处理”模式。目前工、农、中、建行四大行和较大型的股份制银行(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纷纷建立起统一的业务运行体制,部分银行开展集中业务处理近10年,形成了完整的集中业务风险控制体系,为实现“差异化”临柜,特别是担任在营业厅内处理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突出现场监督检查。“差异化”临柜不再有另一名员工对临柜人员现金收付、印章保管、回单交付等环节实施监督,集中授权只能保障业务处理的合规性、完整性,无法保障凭证的真实性,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操作人員的风险隐患。因此,必须增强柜面监督检查力度,营业网点会计主管人员要及时对每日现金、各类印章、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以及监控录像等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上级主管检查部门应及时关注异动流水、反洗钱情况,对风险业务和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检查,确保业务办理风险及时可控。

猜你喜欢

柜员差异化
开心一刻
笑一个吧(2则)(1)
社保综合柜员制的深化与创新——基于上海市的实践
纸条援救
“两创”背景下推行中小企业社保差异化征缴方式研究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柜员失误可容忍 管理漏洞不可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