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稽古振今而为师—评《临床针刺事故防范》

2018-08-06张震之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中医药评价

张震之

摘要:《临床针刺事故防范》一书资料丰富,信息量多,以作者从事针灸临床和科研近二十年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为实例,列举了各类型针灸意外,并分析其导致的原因,大胆剖析,为读者和中医学者们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总结。本文在总结《临床针刺事故防范》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评价其对于学习针灸和临床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针灸意外;预防及处理;中医药;评价

《临床针刺事故防范》,由北京藏医院的杨占林先生编撰而成,201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自发行以来,受到海内外医学界同仁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成为中医针灸研学的重要书籍。本书具有资料丰富、层次分明的总体特点,既系统而详细的介绍了针灸意外情况的处理办法,又提出了预防针灸意外情况发生各项的措施,弥补了中医针灸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对学习针灸和针灸临床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因此,笔者通过拜读这本中医著作,对其特点和价值做出如下总结,希望能由此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中医爱好者研读学习。

一、写作特点

杨占林,出生于名中医世家,全美针灸中医学会理事,北京藏医院脊柱专科主任,五十多年的工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发表优秀或获奖论文二十余篇。纵观《临床针刺事故防范》的写作特点,我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经据典、案例丰富、信息量多

杨占林先生本身从事针灸临床和中医研究工作近五十余载,近年来又多有从事文献整理工作,这就为本书的创作提供了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材料。在临床工作中,作者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的针灸意外案例就多达二十例。此外,作者又统计了国内外各种针灸事故共七百余起。整理文献的工作让作者了解到更全面、更系统的针灸理论知识,分别对感染、不同针灸方法的反应、血管受损情况、神经受损情况以及内部器官的损伤情况等意外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并选择大量针灸事故作为案例说明,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各科。书中上述《内经》中关于针灸意外之源头,下至当代国内针灸事故的各项报道;对内总结了建国以来公开报道过的三十余起针灸医疗事故的死伤情况,对外搜集了从三十年代日本的折针到近年来欧美国家的针刺感染等情况。除了传统常见的集中针灸方法之外,还收集了电针、水针、耳针、头针、穴位羊肠埋线等一些新的针灸之法。

(二)逻辑分明、理据相依、实践性强

本书采用理论说明+案例分析的形式,分六部分进行阐述:概述、内脏损伤、神经系统损伤、血管损伤、针灸感染和折针、针灸反应。在概述部分,首先对针灸意外情况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古今中外,各有涉及;其次对针灸意外从机体状态、生物学、化学等多角度进行分类;最后详细介绍了每一种针灸意外的预防办法和处理要求。在论述针灸意外的部分,首先分析了导致意外发生的原因,并补充性的说明如针具的使用方法、消毒措施和药物用法等内容;其次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和注意事项;最后,结合意外事故进行案例说明。总体而言,文章主次分明,结构严峻,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且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性强。

(三)结合实际、预防为主

首先,在态度上,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对针灸意外进行具体阐述的基础上,不仅引用国内外各项实例资料,而且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剖析针灸意外,为读者提供借鉴。其次,重点突出对意外的预防。在总论中一再强调提升临床工作者的医德、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在各章节的具体论述中,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治未病”和“预防为主”的核心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的针灸意外,如病史的了解(包括家族病史、過敏情况等)、病症的分析、病种的判断等情况均详而论之;针对身体不同部位、不同的病种,从针具选择、消毒办法到行针方法和针后防护等情况均制定了详细而严密的操作规范。以上种种,均对针灸临床中防患于未然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值评估

(一)学术价值—独辟蹊径、填补空白

刺灸法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经络、肺穴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1]纵观古今中外,关于刺灸法的论著较多,但专门论述针灸意外的文献书籍却寥寥无几。随着中医针灸在国际上的传播,掀起了属于中医针灸的热潮,带动了针灸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使得许多新的针灸方法孕育而出,随之出现的意外情况也逐渐增加。而针灸意外的频发势必会影响针灸声誉,进而不利于其传播和发展,基于这项考量,作者提笔而书,将大量已发生的针灸意外汇集成写作材料,一是为了自警自戒,二是为了推而广之,引中医同道共引为鉴,尽可能的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此书的发表弥补了刺灸学理论研究的空白,丰富了中医针灸学的理论研究,对针灸的推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实用价值—措施具体、指导性强

通过翻阅当前主要的针灸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不难发现大家对于针灸意外情况详细的处理方式和预防措施都过于简单粗糙,多是一笔带过,或者仅仅是 “送有条件医院紧急处理”的建议,使得读者阅后仍然存在诸多迷惑。《防范》一书则弥补了这一空白,对针灸意外进行了集中而系统的说明,每一种针灸意外及其预防处理方法都有细节性说明介绍。比如,就气胸这种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作者不仅详细解说了通用的背部肺穴的针刺方法,也强调针后观察这一细节,此外,还介绍了人工气胸器、注射器抽气法、外科手术的处理方法。针对因耳针保养不当而引起的耳软骨发炎病症,介绍了艾灸疗法、消炎药物、排脓穿刺等众多的处理办法。坚持由浅入深、从简到难的原则,让读者全面领会,深得要领,有迹可循。

(三)普钟长鸣、告诫后人

针灸意外导致的结果可大可小,必须引起医者和患者共同的重视。当今社会,针灸意外主要分为技术事故和责任事故两种,作者进行了分类说明和深入解剖。例如:辨证看待流行于日本的穴内断柄埋针法,切忌过度追求强袱针感,不可盲目遵从《针灸大成》“腹深似井”之说,必须拒绝使用隔衣针刺等等,都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建议。就针对隔衣针刺这种现象而言,此针灸之法的缺点在于:既不能清楚的审视身体部位,无法把握针刺部位的精准和深浅力度;也容易因为缺乏消毒措施而引起不必要的感染,从而造成医疗事故和悲剧。而有的病人因为害羞、怕麻烦等心理而不愿脱衣,部分医生过于自信,以隔衣刺针显示自己高超的医术水平,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些经验和教训必须认真汲取,稽古振今才能为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应该作为学习和思考的材料,既引以为戒,也能引以为鉴。

参考文献:

[1]贾春生,徐 晶,李晓峰,等.刺灸法效应特异性概念的提出及研究价值[J].中国针灸,2011(07):577-579

猜你喜欢

中医药评价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中医药国际化提速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