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18-08-06蔡永萍
蔡永萍
摘要:“低效”是困扰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一大顽疾,低效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教得索然无味,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毫无乐趣和活力。因此,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立足于构建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从策略方面谈几点心得。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当前,初中各学科都在构建高效课堂,一时间成为了校园中教育改革的一大亮丽风景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也应不甘落伍,向着课堂教学水准的高效率、高质量进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三初级中学从事多年历史学科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借古论今,启发思维
历史学家认为开展历史学研究,主要是进一步挖掘它最重要的功用——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用历史的观点,以史为鉴来分析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如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就把这几年网传有人提出建议要重修圆明园一事摆上议题,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要不要重修?你的观点是什么?一些人要求重修反映了什么问题?面对学生的众说风云,最后形成决议:不能为了开发旅游项目而重修。被烧毁了的圆明园是近代中华民族屈辱的见证,它时刻警惕我们要不忘国耻,要关切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与现实这么接近,让历史走进学生,学生还会对历史陌生吗?
二、敢于放手、开放课堂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如果教师还是一味的“牵着”学生谨小慎微,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里需要我们大胆放手。笔者在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处理难点问题“辛亥革命的成败”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学生在辩论中除了得到“成”和“败”的结论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如果孙中山不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辛亥革命是不是成功了?”这个问题提出的非常好,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同学。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最终落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否完成”这个革命目的上,真正到达了问题讨论的作用,揭示了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敢于对历史事实进行假设,是学生辩证思维的突破,突破了历史遗存,突破了书本的禁锢,是“开放”课堂的结果。
三、以问促学、自主探究
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问具有科学性和价值观,就能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了学生由原来不愿学而转变为乐意学、主动学,并通过自主地猎取知识,独立地将知识归类串线、分析比较,从而体现“高效课堂”。以问导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能使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投影导言中的《处死查理一世》图,并提出问题:国王查理一世为什么命丧断头台?人民群众为什么会群情振奋?当时,英国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的角色。
四、科学设疑、引发动机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而生疑。这充分说明学生只要产生疑问,就是求知欲望的直接表现,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适时地为学生精心设疑,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促使学生通过不断地质疑解疑,使知识不断丰富,认识不断升华,能力不断提高。有何设疑策略呢?笔者认为一是在有联系的新旧知识点上设疑,二是在易混淆的问题上设疑,三是在能够以点带面的问题上创疑。例如教学“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一节课时,可以这样设疑:假如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加上问号,让你用史实说明,你将怎么办?学生便陷入了思索之中,然后便说出一些自己的理解。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或是情绪激动,据理力争;或是平心静气,阐明因果;或是通情达理,一分为二。这些设疑,如石落平潭,波澜迭起,引动学生情感生发,思维开启。
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历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过去性,初中生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似乎对于他们眼中的历史有些迷茫,甚至不屑一顾。这是因为学生们认识历史,大都需要从感性认识开始,也就是说学生们要认识远离现实的历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就需要设法创造并再现历史情境,这样就可激发学生形象思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知历史,就能创设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情境。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运用直观教具图案、照片、文物、投影、录像等,或通过学生模拟教具、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手法,都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体会历史。尤其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可以说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古今中外、纵横驰骋,以其海量知识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不是目的,而是教学手段,切忌喧宾夺主,反而淡化了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讲究科学而适度的使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力求通过对历史场景的再现,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达到思想素质教育之目的。
不难发现,现行的初中历史课本图文并茂,图案形象、鲜明,在讲课时,可以图助文、以图颂善。还可以配以多媒体视频、音频,进一步提升视觉效果。比如第四册《中國历史》彩图《百万雄师过大江》再现了人民解放军过江的壮烈。命令一下达,等候在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视频中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千帆相竞,鼓角相闻。渡过长江,直捣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覆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之气势再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再适时引导:蒋介石反动政府的灭亡,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直观教学的激趣,使学生在轻松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回顾历史、展望今朝,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进一步接受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史为鉴,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情感态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使历史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构建高效课堂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