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融合教学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2018-08-06佘华良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能力培养

佘华良

摘要:本文从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出发,基于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角度,论述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融合教学模式建立的重要性和基本方向。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化;能力培养;融合教学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一方面,由于其不像其他职业教育专业,如空乘、汽修、财会等,有明确对应的工作岗位,就业方向不明确;另一方面,由于其教育层次较低,与本科艺术类院校、专业相比专业能力较差,职业竞争力较弱;在近几年的招生及就业反馈中一直处于劣势。同时,因其招收学生专业素质、学习能力都比较弱,使得正常的课程教学进度往往无法保障。本文拟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出发,基于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角度,论述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融合教学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一、以就业(岗位、工作、去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化、专门化

(一)对应岗位分析。相对于职业院校多数专业,专业名称与岗位名称相对应的情况,“音乐表演”似乎并未表述明确的岗位定位,更多体现的是其学科性质、分类的属性。这往往会使人误解其没有对应的岗位选择,也是近期对音乐表演专业就业前景堪忧分析论述的出发点,这种理解无疑是片面的。通过对用人市场(包括事业单位招聘、教师招聘、各类音乐相关行业招聘等)、招聘单位岗位描述、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各级音乐教师资格证、演出行业从业证等)、历届毕业生去向分析,高职类音乐表演专业是有明确的岗位的,一般包括: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群众文化工作(群艺馆、文化馆、老年大学、各类基层演出团体),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自主创业等。

(二)现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而全”与招聘岗位描述的“小而专”。现行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优点在于涵盖范围广、描述全面,其缺点也正是由于这种“大而全”的定位,使得与实际岗位描述有一定距离,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不明确。在具体的招聘信息中,与音乐表演专业相对应的岗位描述往往侧重于专长与能力描述,有“小而专”的特点。例如,某地区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要求一般描述为: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具备良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有对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或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方向,具备舞蹈编导能力,有对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演出单位(或文化单位)招聘要求一般表述为: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民族),或器乐方向(钢琴)等。

(三)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化、专门化——“声乐、钢琴”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搜集到的岗位信息描述划分,用人市场所需音乐表演类人才大致分为三类:声乐(具备钢琴伴奏能力)、钢琴(具备艺术指导能力)、舞蹈(具备舞蹈编导能力)或其他器乐。以这三种人才需求为就业导向,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潜质,将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化为“声乐、钢琴”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和舞蹈及舞蹈编导型人才两大类较为合适。这种分类方式,将原来“大而全”的人才培养目标精确为某一类型,以此为起点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评价指导等专门化,可以在高职院校两年半的学习时间获得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使学生就业时靶向明确,更具有职业竞争力。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观,即“用什么教什么”,“怎么用就怎么教”。

将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化、专门化后,势必造成原有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调整的依据就在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观。下面,以“声乐、钢琴”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详细阐述:

(一)基于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能力培养内容及要求。根据岗位要求分析,“声乐、钢琴”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所需能力及要求大致包括:(1)声乐演唱能力(2)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教学能力(3)钢琴演奏与伴奏能力(4)一定的钢琴理论知识和钢琴教学能力(5)能胜任一般的艺术指导与节目编排工作(6)能自弹自唱,能运用声乐、钢琴组织音乐课堂教学(7)快速读谱、唱谱,及多声部音准、节奏的听辨能力。

(二)“用什么教什么”,“怎么用就怎么教”。(1)以岗位要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对接,用什么教什么。例如:将现行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充实到钢琴、伴奏、视唱课程教材中,培养学生读谱、钢琴伴奏及自弹自唱能力;将群众文化活动中常用歌曲作为声乐教学的补充教材;将常用的群众合唱作品充实到视唱练耳的多声部练习中等。(2)创设情境,工学结合,怎么用就怎么教。例如:声乐教学中,除教授演唱方法外,利用艺术实践课和艺术实践晚会等实践教学形式,手把手教会学生舞台表演、体态动作、舞台礼仪等舞台知识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模拟学生备课或排合唱的情景,训练学生快速读谱和准确的听辨能力。

三、融合教学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单纯从学科性质的角度观察音乐表演专业的各门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其优点是项目细化、清晰。但往往只注意到了各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如基本乐理→和声学→音乐分析→歌曲写作,忽视了各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如钢琴即兴伴奏与基本乐理、和声学、钢琴间的联系,再比如合唱指挥与视唱练耳、声乐间的联系。从能力培养的视角观察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则能清晰的看到各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并能有效的组织教学。要强调这种课程间横向联系的教学,就必须建立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融合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技能课的先导和基石,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如,视唱练耳课中对读谱、音准、节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情况,会直接反映到声乐、钢琴等课程的教学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各管一面,為教而教,专业基础课对技能课的作用并不明显,以至于出现了学生轻基础课,重技能课,最终导致技能课学习效果不高、质量不好的现象。

建立融合教学模式是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化、专门化后必然的趋势,其牵涉面广,需要各科教师共同参与教研活动,从课程标准到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调整,甚至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6年)》把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社会亟需能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普及音乐文化、充实基层文化单位的优秀人才。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将其塑造为符合岗位需求、具有职业竞争力、满足群众文化需要的优秀人才,值得每一位同仁深思。

参考文献:

[1]肖莉山: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下的职业能力培养.音乐时空,2015,08

[2]南江:对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大众文艺,2013,12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