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8-08-06李淑凤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具数学知识情境

李淑凤

摘要: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感知、思维、情感活动起着主导、调节和支配的作用。优美的教学语言能再现教材所表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感知、思维、情感活动起着主导、调节和支配的作用。优美的教学语言能再现教材所表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思维。将多媒体引入数学教学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途径,生动鲜活的画面、绘声绘色的视听效果,可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能有效丰富表象、激活思维及情感。运用直观教具,提供操作条件,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手段。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时,让学生准备圆片和三角形等各种图形,每人至少准备两种图形,用两种不同的图形分别表示题中的两个实际数量,动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直观、形象地看出谁多谁少,并且一目了然地看到两个数量之间的差距,学会用“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这两句数学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以说促思、以说引思,最后总结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明白比多比少两者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种形象、直观的办法,对学生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生活经验建立数感

联系生活现象建立数感,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捕捉,把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作为数学素材,把生活请进课堂,将知识融于生活中,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如教学“0的认识”时,让学生先收集一些生活中的“0”,然后在課堂中交流。电话号码中有“0”,计算器上有“0”,直尺上有“0”,学生可以说出许多生活中的“0”,这时抓住契机,引出课题:“0”在生活中确实无处不在,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0”的知识,这样利用生活中存在的“0”引出“0”的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数感。

三、运用学具,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

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知识变得越来越晦涩难懂。小学生理解力不强,单凭教师讲授,很难真正理解。其实,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点能够运用学具学习,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具活动,学具有强大的直观性,把抽象的知识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经过教师适当点拨,再由感性的形象上升为理性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清晰的印象,历久弥新,记忆深刻。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理解有困难,而且如果理解不透彻,对以后的路程方面的应用题学习就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可以说,学好相遇问题,整个路程问题就解决一半了。所以,在课前笔者让男生拿来他们平时喜欢玩的各种小汽车,让女生准备她们喜欢的各种玻璃丝、毛线。课堂上,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玩具兴致盎然,都在等待教师的悬念,一展身手。在讲相遇问题时,笔者让男生用小汽车演示相遇的过程,女生用毛线等演示。没想到的是,一些学生居然主动上前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有的还别出心裁,不仅做直线相遇,还做曲线相遇,讲解得更是头头是道,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沉醉其中。学具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轻松掌握相遇问题这一难点。这样的课堂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慢慢爱上数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四、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精彩课堂

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学生难以完全理解,久而久之,他们就干脆放弃,致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重、压抑,学生也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选择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故事与学生开展形式各异的互动工作,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在遇到抽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PPT进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由于教学课时紧张,教师大多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很多学生虽然想表达自己,却没有时机。应用信息技术则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更多便利,为学生提供交流媒介,让学生开口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困惑,教师需要及时帮助他们解答,这样既能够与学生开展深入交流,又能够涉及课堂上没有涉及的知识。数学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数学学科对于板书有着较高的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定理与题目,必须通过板书才能够让学生有透彻理解。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师可以将节约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有益。

五、巧用即时评价,拓展学生评价空间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多元评价之一是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开拓评价空间,扩展评价主体。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结合实际,使学生掌握评价方法,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例如,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当课程进行到“让学生观察圆柱体模型并求出这个圆柱体侧面包装纸要多大”时,教师播放相应的课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其中一个组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完成了任务,答案完全符合要求。据了解,他们采用了“分工合作”的方法,将学习任务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有的负责在课件中寻找答案,有的负责校对答案,有的负责动手实施(用剪刀剪开圆柱体侧面),这样大大缩短了时间。对该小组的做法,教师只是做了简短的鼓励性评价:“你们的做法真好,值得大家学习。”但好在哪里教师没有具体说出来,而是让各组将自己的做法与之进行比较评价。其他小组是每个人把全部内容都做一遍,因而花费了较多时间,而他们组则是每人只做其中的一个部分,自然就比别人快了。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优缺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合作,而且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学具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