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2018-08-06路翔李红启

魅力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合作小学研究

路翔 李红启

摘要:“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通过实施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指导学生在学习时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批判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几年来,我积极学习“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 實验课题的精神,把握课题理念,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从中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为了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以及存的问题,探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现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研究

一、实施课题实验带来的变化

(一)课堂结构的变化

“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包括四个环节: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而本课题实验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五个环节,即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交流评价、归纳总结→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二)师生关系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向是教师是主角,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学生只有听从与配合。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实验与实践,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问题情景的创设者,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教学过程是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也只有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习方式的变化

原有的学习方式是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而 “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告诉我们,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题的数学活动。

(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式的变化

“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课题的实施,最明显的特点体现了数学教学就是问题教学,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富有生命力的师生对话,在极具个性化的对话中促使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而以往的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解决教师或课本中的问题,而不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然的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同时问题的解决也不是由教师一味的讲解、灌输,而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中主动解决的。

(五)评价的方式变化

“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课题开展以来,改变了一些旧的评价方式。过去只重视结论性的评价,如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优劣。现在我们更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由过去的单一性评价转向多元性评价,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了反馈、激励功能,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评价具有了全面性、有效性,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参与的评价,还有学生家长的评价。在评价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发现,以真诚的语调、鼓励的语言、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来有效的调控评价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存在形式主义

在课题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有时流于形式,缺乏周密思考。往往是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浪费了课堂时间,因此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动动手、讨论讨论,就让孩子来汇报,表面上看是合作学习,但只是为合作而合作,合作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再者,在课堂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时机把握不住,到底什么问题、什么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学生合作交流到什么程度停止,等等。

(二)对学生评析缺乏个性化

“小学数学问题是数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提倡个性化评价,但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孩子就性质中需求,不关注发现和发展孩子各方面,只一味的激励的评价,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真是了不起”等。而有时学生对简单问题的回答,教师给予大力的表扬,甚至错误的回答也不给予及时的纠正,往往造成学生错误、模糊的认识,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评价失真,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一)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也是“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实验课题所大力倡导的。创设教学情境要尽可能的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与学生实际生活及学习目标紧密联系的情境,创设贴近学生观察、思考的情境,要避免绕无关紧要的弯子。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师生共同感兴趣、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解决的问题,进而把问题事实借助适当的载体呈现在课堂中,构建出一种真实开放、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也只有当学生发现情境内容与自己密切相关时,有意义的学习便会油然而生。

(二)切实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实质

第一,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使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目标。

第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地学习方式,但决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进行合作,更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致使合作学习成了最佳的摆设。有的问题很浅显,学生可以马上回答;或是一些毫无价值的数学问题不需要合作。这就要求我们“好钢用在刀刃上”来,首先要注意选择的内容应挑战性、思考性强,并能分工合作的问题。例如在挖掘教材时、动手操作时、有争议时、整理复习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通过实验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我体会到了现代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试验课题的有关要求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学生、学校的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实践,不断反思,使课题试验散发出应有的花香。

猜你喜欢

合作小学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