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对小学数学教材教学的研究
2018-08-06杨雪莲
杨雪莲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和办学的主要行为与途径,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教育话题,为保证教学任务和职责的顺利完成,教师们必须反复研究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多年致力于数学教学研究,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熟练操作的教学路子,面对新一轮课改,秉承创新的思想和主旨,笔者在传统教学风格基础上,积极努力学习现代教学法,力求两相对照,取其精华,合而为一,为己所用。下面,笔者就把视角锁定在一节课教材处理把握的前前后后,即比较完整的一个流程中,教师对教材教学的研究方面来加以赘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
一、备课
(一)自主分析
即授课教师熟读教材,仔细品味咀嚼教材中的每一个数,每一幅图,每一个字、词、句,每一个问题,调动大脑,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进行自我分析。这是教师在备课中很好的、很必要的做法。这样,教师不但吃透了教材,也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勤动脑、善钻研在教学中不仅很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个人心智,还可激发出强烈的教学热情,养成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和百折不撓的韧劲。这样,教师在把教学目标落实给学生前就已先落实给了自己。教师们都知,教学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极其复杂的脑力劳动,特别是当发现有的资料中的确有此分析法时,笔者为自己与这一惊人的不谋而合、如出一辙的举创而颇有成就感。
(二)借阅参考
课本又称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知识传承的媒介和载体。对于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点肤浅,知识点之间孤立、游离,教法手段不合理,这节课就不会成功。然而这些方面单靠教师自身是难以很好解决的,在完成自主分析课本后,往往还需要借阅各种教参教辅,把自己思考的方方面面与之比较,再作一次深入分析,加以取舍或改进。有时教师还需钻研相关的其它书籍,如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为了剖析生硬的数学概念、术语还要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有的教师甚至时时动用电脑网络,的确,网络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各种课外参考同教科书一样,只能说是一潭死水,而当被教师创造再加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再准确地表达、以至达到灵活驾驭的境界,这就成为一眼山泉,好比为枯燥乏味的知识灌注了生机与活力,那么学生们掬起的则是新鲜甘甜的“活水”。
(三)集体研讨
即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们在完成各自的备课之后,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见解和发现,学习借鉴教师同行的可取之处,弥补自己不足或是相互切磋共克难关。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到“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这样的千古名言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和可取之处。这是师师间在备课阶段的、第一次正式的合作交流。老教师、新教师各自间主要是互勉共进的关系,老、新教师之间则以“传、帮、带”为主,但也有互教互学的成分在内。青年教师们活泼张扬的个性、先进的教学思想;老教师们的睿智、豁达、风趣,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坛上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这些都值得相互学习。通过集体研讨,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不单是教师身外的物质资源,还有教师们各自的智力资源,这充分发掘了教师的合作潜能和优势。
二、上课
(一)师生互动
“双主体论”是现代教育界的教育理论创新。它指出“教师是教的主体”,但并没有完全确定“教”乃教师全部的课堂行为;还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亦没有肯定“学”就是学生的全部课堂行为。通过小组合作,生生间实现了互教互学,而师生间也应存在互教互学的两种互动行为。“孔子好学,不耻下问”,教师要善于学习,更应主动向学生学习,学他们幼小世界里的言行和思想,教师在巡视、提问、学生板演中均能发现学生们的“亮点”,从而为师吸收,不断深化、细化、系统、丰富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技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无形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尤其把教师一些意想不到的、备课中未涉及的东西或问题暴露出来,难得是一件好事。可以大胆说,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只要会说话、能思想,有时候他就是教师的“启智之师”。
(二)讲课、听课
一般课堂教学中,听课的是全体学生。在现代教学中,“讲”则零星穿插于师生互动行为中,其“精讲点拨”亦不可言之过多。因此,“以学代讲”“做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重头戏。有时,各级教育部门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教师间互相听课,授课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本领,听课教师则站在了单就一个“听”的角度,且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这是师师间的一次分离,单边的讲、听活动也为下一次的交流研讨做了准备。
三、评课
(一)自评
一节课讲完,教师肯定会有许多感想,比如,这节课总体上是否成功;哪些地方的言、行尚需改进;哪些问题暴露出来尚需施以补救;自己讲课中最得意之处是哪里,又有哪些个新亮点等。在授课后教师应及时完成教后记,并经过缜密思考逐步完成周反思,这是一种对自身实践的独立自主的反思,尤其对于自己的教科研更是第一手丰富的资料和宝贵的知识财富。
(二)他评
在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中,负责领导往往组织教师们进行他评。这是师师间的第二次交流,对于授课和评课教师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听课教师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指导“教学”,即如果让我“教”我又该如何“教”,这确实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而对于授课教师,面对多位教师的多角度、多方面的评价,更应报以诚实谦虚的态度聆听教师同行们的肯定、批评和建议。
一节课教材经过备、讲、评,经历了教师的自主探究,师师间、生生间合作交流,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师个人的教研教学水平,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教师”资源,为高效率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作了保证,这也是一个师生双方共同提高的过程。经过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友好相处,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教师队伍。同时,如此这些也得以辐射、影响、教化于学生,从而为建立一个健康、活泼、和谐的校园在教学这个办学主旨方面做出主要贡献,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角落、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