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探析

2018-08-06王雅倩

魅力中国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

王雅倩

摘要:语文学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发展着、实践着的过程,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高中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

一、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应试化教育模式突出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的教学都是紧紧围绕考试进行的,这往往造成了教学都是为考试服务的结果。很多老师不顾新课程大纲要求,使得”考什么教什么”成为教学中的常态,考试结果也成为了学校对老师教学优劣评价考核的基础,这种唯分数论显然对于新课标提倡的目标是极为不利的,无法从制度上实现根本性变革。

(二) 教师未能理解新课程真正内涵

新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積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但有些教师还停留在原来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上,不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不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被动接受知识,应付考试。另外,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以为使用了新教材去进行新课程教育就是新课程改革。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普遍存在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资源的限制或者稀缺,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使用或者很少使用。但是有些学校设备资源充足,过于强调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很大程度依赖于多媒体,几乎每节课上都使用,好像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就无法进行教学活动。但是,高中语文课文很多不适合使用多媒体,如果强加使用,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问题应对措施

(一) 在新课标理念下,观念更新势在必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但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都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则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孰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

(二) 在新课标理念下,角色转变不容忽视。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有的老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

(三)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做到难度、深度合理,激发学习热情。高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既渴望挑战但也畏惧困难,既承受不了屡战屡败的打击,又容易产生一味成功所带来的骄傲自满。针对高中生的这一特点,课堂提问要注意好度的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让学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知识的果实--开发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准确答案。

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以满足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业务特长,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通过自身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反思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旨在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短时间内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好,但是,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我们没有理由退缩,也不能退缩,我们只有扎扎实实的研究和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高中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