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2018-08-06刘伟

魅力中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大学生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本质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人们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等方面确立了方向和科学标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本质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人们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等方面确立了方向和科学标准。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培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正确选择人生目标和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人生信仰教育

人生信仰是价值观的核心和重要体现,是主体关于人生意义和生活态度的最高理想和信念。科学分析当前青年学生人生信仰教育的问题是实施马克思主义人生信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和提出合理解决的措施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进而坚定青年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强化青年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以来的宗旨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自由与个性的时代,从而去完成每个人的自由且全方位的发展。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去理会人文精神和品德素质教育,与我们中国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完全不符。马克思主义主要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人是主体,世界是对象,教育的目标要从宏观上教会人合理认识并且处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能够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传达,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它是一种理念与思想的教育,教会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觀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其中也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分析判别的能力,启发他们反思与批判的精神,对他们的心灵世界灌以自由的泉流。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人生意义教育

人生意义,是人们对于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追求与向往的根本回答,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生意义对人生目的确立、人生态度的选择、人生理想信念的树立、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引领作用。当今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思进取、慵懒放纵、自欺自弃或沉溺于物质与享乐、轻视道德与法律、漠视境界与信仰等诸多令人痛心的现象,无一不与大学生人生意义的迷茫与失落相关。因此,加强人生意义教育,不仅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具有重要作用。

哲学中所讲的价值观集理论化和系统化于一身,而价值学说是一种与价值息息相关的理论系统。[2]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升到了一个制高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存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有机结合的衍生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绝非仅仅来源于其完美无瑕、无可挑剔的理论逻辑,最重要的是它对人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不朽的贡献。这种效果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该理论要散发出自身的内涵,以便让人们领悟到其巨大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人们要将其理论所蕴含的全部价值吃透,并且将这种价值与现实存在的事物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情感认同顺其自然的就会产生,其作用也会接踵而至,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对这一过程最好的诠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终极目标便是充当黏合剂的角色,使得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紧紧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一个百姓只有身处兴旺的国家才是幸福的,只有社会中的百姓都以诚为本,那么该社会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倘若大学生一味的讲究个人利益,而对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管不顾、视若罔闻,那么这名大学生此生便和成功无缘了。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里的彻底就是追源溯本。对于个体人来说,最本质的东西便是自己了。①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人生意志教育

马克思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②在实践中,人不仅使对象物发生变化,而且在对象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但是这种服从不是孤立的行为,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不能把劳动当做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③只有在实践中,意志教育才能使人形成一定的决心与意志力量。只有通过实践,人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发挥意志的精神力量。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部分学生在求学求职过程中都会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有的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这就需要在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实践中开展抗压耐挫教育,引导学生正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挫折教育的主体,各种教育方式、训练和手段都将作用于学生主体,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只有通过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来彰显。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能力是开展抗压耐挫教育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88.204。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2013.

[4]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编写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干部读本[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8.

作者简介:刘伟(1983-),男,蒙古族,辽宁喀左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