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害频发,呼唤“疫苗时代”

2018-08-06海洋与渔业罗茵文图

海洋与渔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罗非鱼鱼类水产

■ 《海洋与渔业》记者 罗茵/文图

中国-东南亚国家淡水养殖病害防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过于集约化的养殖方式使得各种病害频发,进而导致了药物的滥用。药物滥用就会造成抗药病原产生、水产品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变方向,思考水产养殖业能否从“抗生素时代”跨入“疫苗时代”。

2017年12月6日,中国-东南亚国家淡水养殖病害防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专家学者围绕淡水养殖的病害防控主题,就水产养殖病害现状、病害防控策略、疫苗与中药研制等内容作了交流。会议指出,安全性、有效性是评价疫苗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单靠疫苗也无法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良好的管理等也是必要的。

疫苗前景大,多种技术助力开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志斌指出,中国水产养殖病害很严重,品种约有200多种,其中病毒性疾病占了生物性病原的9.09%,细菌性疾病占了51.15%。鱼类的主要病毒是呼肠弧病毒、孢疹病毒、弹状病毒、虹彩病毒和诺达病毒,主要细菌性病原是链球菌、黄杆菌、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弧菌、气单胞菌,亟待需要有针对性的渔药。“水产药物的产业发展目标是安全与高效,从未来安全角度看,中国渔药的发展重点应该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其中疫苗是最具前景的。”

“目前,针对一种疾病的疫苗也是不够的,还要添加新组分去快速更新疫苗,而且单靠疫苗无法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良好的管理措施、鱼类移动限制等等都是必要的。”硕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鲁云指出,对比起口服疫苗,注射式更受当前市场的欢迎。在一个群体中,疫苗接种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对鱼群产生正面影响。

目前拟态弧菌对鲶鱼的危害日趋严重,受感染鱼体会出现方块形溃烂和出血,就像被打上了烙印,爆发后大量死亡,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汪开毓指出,其防控原则在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路径、提高鱼体抵抗力、改良管理和药物治疗,并接种疫苗,多管齐下。“可以通过联合敲除铁摄取系统、Ⅱ型分泌系统、溶血素三个毒力基因来进行疫苗开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潘厚军指出,四膜虫是真核细胞基因工程研究的理想材料。潘厚军表示,目前她所在的团队已引入嗜热四膜虫进行鱼类小瓜虫病的疫苗开发。

造血器官坏死病(IHN)是一个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体黑、出血等症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卢彤岩表示,目前针对IHN已经开发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核酸疫苗,也已进行了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对鱼体、水体、肠道微生物无影响,不过目前尚在实验室阶段。“我们下一步会针对IHN及传染性胰脏坏死病开发双效疫苗。”

“水产药物的产业发展目标是安全和高效。”黄志斌最后指出,目前我国能使用的疫苗仅有几种,不到总数的4%,在数量上和实用化上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很多疫苗还在实验室的阶段,尚未成为可商业化的产品。“我国应该围绕大宗产品和当下流行病从无到有开发疫苗,并将之批量化,批量化之后就不断进行提质增效。”

病害复杂,防控需多措并举

病害的发生受环境、鱼类及病原三方面的影响,病害防控的方法同样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与会专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倢指出,要建立起水产养殖生物安保系统。他介绍说,生物安保以风险分析为指导,在设施、技术和管理上执行一整套措施来降低病原传入,驻留和传播风险。“人们常说挪威三文鱼的生产和出口得益于疫苗的发展,其实背后离不开是国家整体的生物安保计划的支撑。”

“药物毕竟是现在对抗疾病最有效地方法之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桂堂指出,情况不同,使用的药物也不同,如敌百虫等药物对寄生虫有杀灭效果,但对寄生虫卵基本无用,而中草药并非是万能药。鱼类寄生虫生态学研究对流行病害的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寄生虫的生活史里,我们只要掐断任何一个环节,它就不能完成它的生命周期,达到防控的作用。”

无乳链球菌是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鱼类感染临床症状包括眼球突出、腹部肿胀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永杰指出,CRISPR系统是大多数细菌及古细菌中的一种获得性免疫方式,目前在40%已经测序的细菌和90%已经测序的古细菌中发现, CRISPR-Cas9是基于此改造而成的的基因编辑技术,可先后对多种目标细胞DNA进行切除,目前正CRISPR-Cas9在无乳链球菌毒力上的调控方面进行研究。

“怎样才能了解养殖场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监控设备,建立养殖记录数据模型。”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跨境动物疫病应急中心动物健康技术顾问贾贝贝指出,建立水产养殖记录数据模型有利于进行更规范的管理。贾贝贝指出,她所在的研究团队发现鱼类发病前2周鱼类的移入和移出对鱼的死亡率有影响,流行病学的分析要从发病前2周前建立。

东南亚国家分享防控机制,TiLV或成罗非鱼新威胁

“TiLV会使罗非鱼的肝脏肿大,是泰国罗非鱼养殖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泰国农业大学教授Prapansak Srisapoome介绍说,目前罗非鱼新型病毒TiLV(Tilapia Lake Virus,罗非鱼lake病毒,简称TiLV),在泰国一个月有5~6起病例,目前主要分布在某一些区域。针对此,泰国加强了疫苗、免疫增强剂、高效蛋白产品以及育种方面的研究。据悉,泰国的水产品年产量约50万吨,其中就有20万吨来自罗非鱼,泰国的罗非鱼主要是内销,消费量达到总数的90%。

对于TiLV,印尼淡水养殖和渔业推广研究所的Hessy Novita指出,TiLV目前主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爆发,印尼会加强监测,避免TiLV的大范围爆发,特别控制它在罗非鱼中的传染。她说,印尼设有相关的立法、网站、办公室进行鱼类的养殖管理,相关的水产部门也会提供经过认证的专业接种员让养殖者知道怎么更好地接种疫苗。“目前,我们的产学研机构在正在研究不同疫苗的联合作用,以应对同一时期感染多种病毒的情况。”

印尼淡水养殖和渔业推广研究所主任Desy Sugiani表示,印尼有特定的鱼类细菌病防控策略和行动方案,如疫情报告和应急计划由指定的部门发布,岛屿之间的渔业往来需要如产品证书和检疫证书等方面的凭证,鱼类产品需要进行技术条件、产品成分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查等,她表示,目前印尼已建立防疫区和鱼类卫生实验室,“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使病原体不进入养殖区、鱼类不生病,生病了能够不死亡,死亡了不暴发,暴发性死亡了不传播,传播了能做到可控。”

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教授Najiah Binti Musa介绍说,马来西亚的淡水养殖鱼类主要为罗非鱼、石斑鱼及鲈鱼,目前也发现了很多疾病。Najiah Binti Musa指出,马来西亚大面积水体并不太适合养殖罗非鱼,特别是在夏季易感染上链球菌病,她认为罗非鱼的养殖需要一定的流水灌溉,且要做好养殖前防控工作,如养殖前进行卫生筛查等,并在养殖过程中注意水中各种指标的变化,接种疫苗、遗传改良计划也是可考虑的手段。“疾病防控要多管齐下,选址、日常管理、疾病预防、研究开发等方面都要考虑。”

柬埔寨农业部渔业管理局水产养殖发展部的Mak chan kakada介绍说,渔业对柬埔寨十分重要,国家经济的很大一部分来自捕捞和水产养殖。目前,柬埔寨对病害防控和管理方面仍是很有限,制定的法规操作性不强,鱼类进出口标准也尚未制定。但很多工作已在进行当中,例如建设相关的实验室和试行相关的条例,完善鱼类产品证书等。他指出,柬埔寨下一步需要制定更多的法规和加大财政投入,并加强跨境水产品的执法力度。

猜你喜欢

罗非鱼鱼类水产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美国消费鳕鱼超过罗非鱼
加油!水产人!
罗非鱼上半年行情飘红,价格达“最佳”水平!今年能否水涨船高?
鱼类运动会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罗非鱼养殖模式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