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2018-08-06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签订近海雷达综合监控系统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1月5日下午,省海洋与渔业厅与中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三亚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广东省近海雷达综合监控系统”战略合作三方协议。
近海雷达综合监控系统是集成小目标雷达、光电跟踪、海上通讯等高科技设备的信息系统,具有全天侯、全时域、全方位主动探测海上目标及跟踪其历史轨迹的特点,可为海上安全生产、近海渔业管理、防灾减灾、海上应急搜救、重大活动安保等提供及时可靠的服务,并为打击近海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用海等综合执法行动提供信息支撑。而我省目前现有装备及海上通讯等执法设备覆盖范围有限,存在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等问题,亟需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全面监管,提高海洋行政执法、海洋公共服务的效率。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广东海洋大数据建设圆桌峰会在广州举行
1月11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主办的广东海洋大数据建设圆桌峰会在广州举行。峰会主要围绕海洋大数据建设展开研讨,集聚行业力量,为广东建设海洋大数据平台献计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出席峰会并做指导发言和主题报告。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王中丙表示,广东将以大力发展海洋大数据为核心,陆海空天一体的海洋观察网为基础的海洋公共服务业,将其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进行谋划推动。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2018年度省级财政增加了3亿元海洋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提高我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着力推动包括海洋公共服务业在内的五大海洋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海洋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南方网)
粤港海洋资源护理小组专题会议在香港召开
1月15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和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共同主办的粤港海洋资源护理专题小组第18次会议在香港举行。会上,粤港双方就2017年在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水生生物养护及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作了总结和交流,一致认为双方的合作富有成效。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粤方对香港渔民讲解了南海最新的渔业政策与法规,邀请专家分享南海渔业资源状况、捕捞技术和新发展模式。在联合执法方面,港方渔农署和广东省渔政总队定期在香港南面及附近的粤方水域共同行动,打击边界水域的非法捕捞活动。在水生生物养护方面,粤港双方长期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领域开展了技术交流与共同救护。双方的宣传教育合作也十分密切,2017年已有逾千名志愿者参加粤、港组织的珊瑚礁普查活动,参加粤港澳海洋生物绘画比赛的选手已过万人。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我国出台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
连日来,国家海洋督察组陆续对辽宁等六省区围填海专项督察情况进行反馈。人们看到,一个共性的、突出的问题,是沿海各地都存在着向海要地的冲动,普遍存在的不合理乃至违法围填海,给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开发秩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月17日,国家海洋局举行围填海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宣布,结合围填海督察整改工作,国家海洋局将采取“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以期保护优先、集约利用的用海理念牢固确立,使海域开发利用得到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
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开展海洋立体调查
1月28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在“雪龙”号实验室内对即将布放到南极罗斯海中的CTD温盐深剖面仪进行最后的调试。当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罗斯海围绕海洋微塑料、人工放射性核素、海洋保护区等展开业务化观测。据科考队大洋队队长罗光富介绍,科考队在罗斯海海域布设了3条断面、19个观测站位,从海下几十米到几千米不等,形成海洋立体调查网,开展海面微塑料拖网、海洋水体调查、海底地形地貌勘测等业务。
(新华社)
国家海洋局发布《2016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
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2016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显示,2016年共开展海岛保护执法检查10853次,检查海岛8714个,发现违法行为198起,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61件,较2015年分别增加159起和141件,收缴罚款额1888万元。
根据公报给出的数据,我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海岛总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0.8%,浙江、福建和广东海岛数量位居前三位,海岛分布不均,呈现南方多、北方少,近岸多、远岸少的特点。
(法制日报)
2017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揭晓
近日,经广泛推荐、专家评议,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及相关单位联合评选出了“2017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分别是:1.从海气系统角度揭示海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响应特征;2.首次揭示气候变化驱动北冰洋快速酸化机理;3.扇贝“化石”基因组发现及重要发育进化机制解析;4.南大洋增暖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5.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6.“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完成研制并交付用户;7.深远海智能化渔业养殖平台;8.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下水;9.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10.我国完成首次环北冰洋考察。
(中国海洋报)
“蛟龙号”荣获国家科技大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国家海洋局推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自海上试验以来,蛟龙号共成功下潜158次,17个潜次作业水深超过6000米,连续大深度安全下潜。总计历时517天,总航程8.6万余海里,获得了丰富多样的海底样品,摄录了大量视像资料,取得了许多国际前沿科研成果。
(中国海洋报)
海洋塑料垃圾导致珊瑚患病风险骤增
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由于容易携带细菌等微生物,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会大幅增加珊瑚的患病风险。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检查了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缅甸和泰国等地约12.5万个珊瑚的组织损伤和病灶。结果发现,当珊瑚遇到塑料垃圾时,患病风险会从4%骤增至89%。
“塑料是微生物的理想寄居场所,这些微生物接触珊瑚后,很容易引发疾病导致珊瑚死亡。”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乔利娅·兰姆说,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破坏性的珊瑚“白色综合征”就与此有关。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