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8-05杜宏志
杜宏志
【摘 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有93万个。在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为了我国医疗改革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这种新的形式下,需要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业务有序进行,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从财务角度讲,困扰基层医疗机构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工作,包括财务的收支、预算的分析、资金的使用。能否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能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为有效的医疗服务效果,更关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顺利运营。财务管理在理清基层单位财务关系、方便病人及时就医、维持其正常运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剖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对策,旨在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实务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前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发展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却存在着比较多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特殊的行业,一般重视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忽视财务管理,加大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力度,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前提。
2.深化财务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涉及的内容很多,要想将所有的工作都落到实处,就必须将管理工作精细化,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为平台,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对单位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提高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预算约束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预算编制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领导不重视,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或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部门预算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没有按预算项目各自的业务特点和规律预算规划,导致预算质量不高,可行性不强,编制和执行脱节,加大预算与决算之间的差距,造成预算与执行“两张皮”情况,产生不合理的超收或少支及不合理的欠收或超支。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约束力,缺乏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控制、考核和评价,对下一期预算的编制、执行没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弱化了预算应有的职能,导致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
2.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
由于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门槛不高,看似人员充足的财务岗位实际上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虽相对以前非财务专业人员做财务工作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参与职称考试的比例不容乐观,财务人员只能做到日常账务处理,财务管理工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无法做深层次的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管,导致财务风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的素养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好与坏,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素养比较低,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这种情况在乡镇卫生院中表现更加明显。
随着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信息化弱化,电算化会计人员缺乏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比如,使用电子系统记账不熟练。预算报表、财务报表、决算报表、HIS系统、固定资产动态库、物资库、卫生材料库、药库等相关业务都是信息化办公,若对计算机不熟悉,不仅财务工作不能很好的完成,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对账、收集数据方面也会存在障碍。
此外,财务人员财经法律意识淡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不够。主要原因是缺少财经法律、法规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使得财务岗位长期处于风险中,财务人员在面对业务时,不能预判风险,合理应对,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提高。
3.内部控制不完善、岗位责任不明确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控和管控。领导對内部控制的态度是控制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多数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了解,对风险管理的相关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多数经济业务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涉及较少,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差。有些单位甚至未建立内控手册,未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相关业务部门缺乏统一管理,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无序,在业务处理中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比较普遍。如,还有单位未建立合同台账,不能全面、明晰的反映合同订立、执行的整体情况;合同签订时经办人在未授权的情形下签订单位合同,造成合同管理的重大缺陷;对合同内容的审核不够重视,甚至对合同中约定的生效条件都没有达到,如合同约定事项经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签字盖章后生效,有的合同竟没有签字或盖章。再有就是国家新修订的财务制度没有及时结合单位实际完成修改,仍按国家废止的制度执行,不利于为单位领导决策做出指引,如《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京财预〔2017〕1389号文,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京财预〔2014〕148号)同时废止。若单位没有按照新的管理办法结合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费管理具体规定,直接单位领导对培训工作的安排。
4.财务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观能动性差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医疗业务轻财务的观念一直存在,导致财务人员职称晋升困难,较多财务人员打消了考职称提升业务能力的想法。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较重视临床业务人员培训,忽略财务人员培训。财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差,一方面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管理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会影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
5.财务处理不规范、财务数据不客观
支出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不细化。对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及支出事项的真正用途界定不清,使得在实际列支时致使会计科目不准确,或直接计入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没有细化分解到具体的支出科目中。
往来款项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往来款长期不清查,致使大量应付款项不清还、应收的款项不清收。长此以往,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账项混乱,影响财务管理水平。
公共卫生经费支出核算不规范。水电费、通讯费等公用支出不能按月及时与基本医疗支出分摊;耗材支出没有做到与基本医疗支出分开领用列支,造成与实际服务管理人群的耗材用量和项目不匹配等情况,不能很好的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支出情况。
6.缺乏会计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
一套成熟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收费模块、总账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人力资源模块,但是各系统独立运行,互相没有数据接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系统独有总账系统,全部账单需要手工输入,各单位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造成账务处理出现偏差。如:收费处收费系统嵌在HIS系统中,出纳每天到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收费,核对无误后,手工录入收费单据,只能录入一些大科目总金额,而不能了解收费具体情况,不能及时给领导总结反馈相关情况;还有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是上级部门统一设计的系统,无法与单位会计信息接入,只能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员和财务管理员录入审核后,与财务人员录入财务账的数据手工核对,无法共享信息。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1.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理性认识,改变预算管理的落后观念,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不能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所有部门、所有职工均应树立预算理念,建立成本意识。改变原有的“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采取零基预算法编制年度预算,在准确分析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情况下,严格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任务和发展计划,科学编制下一年度收支预算。
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每年检查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预算执行准确性,年度终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审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通过决算编制和分析,便于发现本年度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和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建立单位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及基础申报数据应当经过归口管理部门的合理性审核和财会部门的合规性审核,强化相关部门的审核责任。
2.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财务管理覆盖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是防止腐败、防范风险的重要关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财务、会计、税收政策,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人员依法办事意识。
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单位应当保障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以便财会部门能够实施必要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同时应当实行财务部门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或采取替代控制措施,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深入学习基层医疗卫生政策,逐步培养既精通财务管理又通晓卫生管理、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工作由事后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切实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每年组织一次岗位练兵,鼓励财务人员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3.完善内部控制内涵,实行全面内控管理
第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手册,因地制宜地设计符合机构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第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科学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第三,加强制度的持续修订,国家新修订的财务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及时更新财务制度,废止旧的财务制度,及时按新制度指引工作。第四,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合同管理规范有序开展;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第五,合理设计工作岗位,按照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求要求会计人员高度负责,严格按照制度規定办事,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爱岗敬业意识,防范虚假作为的发生。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领导干部要支持会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保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其工作权利。对于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加职称晋升的机会;对于不负责任,造成损失或违反财经纪律或财务制度的会计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业务知识、财务知识和财经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得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5.规范财务处理流程,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严格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规定,规范费用归集按规定列支渠道列支;做到项目资金来源清楚,去向明确, 使用明白,及时提供精准的会计信息。认真核查、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并进行账务调整;总之,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能正确及时的反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信息,使管理者及相关人员了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规避风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健康平稳发展。
6.加强信息化建设,保证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兴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迅速发展,信息系统建设能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财务核算工作的科学化,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资金安全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杜绝收费舞弊行为,应将总账系统与收费系统整合,从收费模块中审核当日现金收入是否全额上缴,核对当日门诊及住院收入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用收费模块中的数据进行汇总,传输到总账模块中生成记账凭证,这样既保证了核算的准确性、安全性,又提高了核算质量及速度,节约了人力资源。
7.规范资金管理流程、防范资金风险
明确和优化资金管理体系,实施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授权进行一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经济业务要分离,负责管钱、管物、管账的职责要分离,并强化印鉴分设制度,以确保资金管理各环节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同时积极防范资金风险,必须将分级授权、流程管理控制、关键点控制等内控思想嵌入到新的收付费流程之中,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稽核人员对收入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分析,及时发现收入系统内部控制的疏漏和薄弱环节,实现对重要风险点的监督、评价和管理漏洞的防控,确保收入资金安全完整和核算结果正确。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能够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秩序,通过查找存在的问题,认识到现在财务管理不完善不成熟不科学方方面面,逐个加以改善,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为单位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苏妹.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226.
[2]刘金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之我见[J].中国外资,2012(1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