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
2018-08-05张阔程
张阔程
【摘 要】21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各个行业逐步进行了经营体制的改革,而我国也逐渐由粗放型生产逐渐转化为集约型经济模式,对于林业发展而言,其在发展过程中以往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发挥良好的效用,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对林业经济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以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为入手点,对具体的林业发展模式分类进行了适当的分析,以便为林业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林业经济是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驱动力。但是,在林业经济发展現实中存在林业管理方式落后、林业结构不规范、生产工艺不先进等问题频繁出现,不仅造成了林业资源过度消耗,而且对林业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是林业发展模式的核心,对于整体林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严格依据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促使经济发展模式与其内在含义进行有效的结合。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主要包括外在表现、内在含义两个方面。其中,外在主要为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表现特征,其需要依据整体国民经济收入情况及自然、社会等区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由于相关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而通过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可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系,由于相关因素自动调节情况的变化,其整体经济体制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及广泛性,如文化、政治等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可促使区域间呈现不同的经济文化特点,且在相应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具有不同的影响效益。因此,为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最佳经济发展模式。而林业经济发展内在含义主要在林业经济主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多种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如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等,即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演变过程中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状况、林业发展需求等因素进行林业经济发展驱动模式的构建,然后根据区域文化、自然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促使林业区域内经济发展速率、质量得到同步的提升。
三、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1.发展角度
基于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情况,从林业经济发展角度可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划分为跨越式、渐进式两种类型。一方面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循序渐进的措施进行林业经济发展规划,这种减缓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应用于后续林业资源的维护处理,其可以通过控制林木砍伐速率维持林业经济发展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良好;另一方面跨越式经济发展模式主要针对于林业管理机构模式较落后的情况,其鼓励内部林业资源管理人员积极学习其他优秀经验,通过相关经验的借鉴采取跳跃式的发展模式,保证林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在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中,相关林业资源管理机构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转化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采用更加新颖的林业科技技术,为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驱动力。而这种模式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林业经济的快速提升,为林业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证。
2.可持续发展及绿色角度
根据我国林业经济绿色程度的区别主要有浅绿色、非绿色、深绿色等几种发展模式。其中,浅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针对区域林业经济生态环境为例力度不足,并对相关林业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林业经济发展规模拓展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则是通过对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全面探究,通过问题风险因素的深入分析,综合考虑林区生态环境维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等问题,构建一个林区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模型,以合理调控林区树木砍伐与林业经济增长两者的矛盾,促使林业资源维护与生态环境维护同步进行。而对于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是将经济效益凌驾于林业生态环境维护上,从而导致林业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人力损害。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可将整体林业资源划分为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两个部门。其中,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主要以林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进行林业经济发展,林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为周边林区环境的稳态平衡打下基础,从而便于整体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则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发展重点,整体林业资源开采模式为掠夺式经济发展,与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类似的是,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对整体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林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从而促使整体林业资源枯竭程度不断增加,影响了整体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资源配置角度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措施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效力,现阶段依据林业资源配置方式的区别主要有林业市场经济发展、林业计划经济发展等模式。在我国市场机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更过程中,资源配置措施已成为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其主要通过在林业经济过程中强制性计划的实施控制各项林业资源的配置,结合全面票证机制及流通价格管制措施,可对整体林业经济发展措施进行全面优化。而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在市场经济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实现资源主体自主的互利等价交易模式,在市场经济内林业资源配置需要依据相应信用经济协议进行科学管制标准的建立,在为一般林业资源提供公平发展基于对同时,也可以为优势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保障。
4.三大效益功能发挥方面
依据林业经济三大效益功能发挥特点,可将整体林业经济效益分为生态、社会、森林经济等几个部分。森林经济效益多方面发展模式为森林经济模式多效益一体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森林经济多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主要将社会、生态、森林经济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在和谐一体化指导原则下进行社会、生态、森林经济三大效益的全面发挥,多效益主导的林业发展模式主要以林业分工论为指导依据,主要经济发展过程汇总依据实际需求不同采取分类经营管理措施。根据林业经济发展类型的区别其具有不同的显现特征,如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林业经济多效益经营模式中,在林业分工论的指导下将整体林业经济分为人工林、天然林两种类型,然后采取不同的林业管理模式。在天然林业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的需求,进行相应管理方案的指导;而人工林业主要将林业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管理目标,在两种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下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而法国林业经济多效益发展模式中在林业分工论的指导下,将整体林业经济划分为了多功能林业、木材培育、公益林业几个方面,整体林业经济在林业经济多效益经营的约束下,促使整体林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林业多效益综合发展模式在林业可持续利用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综合经营模式的开展为林业资源多效益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林业多效益综合发展模式有效的避免了以往一体化经营模式导致的总体效益压制,在以往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逐步的更新完善,依据其他国家林业多效益经营特点可将整体林业资源划分为商品林、公益林、一般公益林等几个方面。在林业经济多效益主导经营模式下,根据区域内林业生产阶段的变化,可进行林业资源主导效益的不断调整,基于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危机,将经济效益转化为生态社会效益林业模式非常必要。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林业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机构应在林业资源内涵的指导下,结合市场经济体制需求,加大宏观经济调控。然后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相应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保证林业经济发展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军.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与分类[J].南方农业,2016,10(15).
[2]李启万.关于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