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现状及原因研究
2018-08-05马雨飞
马雨飞
2013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潮愈演愈烈。同时,公众对于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担忧也日益增加。为探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实情,本文在研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趋势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意见》的发布预示着银行理财产品将逐步打破刚性兑付,理财投资风险向投资者身上转移,系统性风险的增加或将影响以安全性为重心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
文献回顾
上市公司理财产品购买行为的文献回顾。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最早始于2011年,但到2012年底以后才在法律上为监管所允许,因而在学术研究方面,相关内容还十分有限。在定性研究方面,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现象的成因、风险及其应对上。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成因方面,吴辉(2017)认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一方面是出于业绩下滑的“理财自救”,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好的投资机会。周愈博(2017)认为购买理财产品现象的成因包括:政策上受《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的影响,管制放松;首发超募使公司手中掌握过多闲置资金;委托代理问题使高管“另辟蹊径”;企业主营业务不佳使管理层追求短期收益。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趋势分析:Wind数据显示,在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认购金额方面,2013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呈猛烈涨势。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数量从2013年的286家猛增到2017年的1225家,年增长率高达44%。同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金额以年复合增长率71%的幅度大涨,该数据可谓相当惊人。
此外,本文从板块分布的视角对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类,如表3.1所示,横向来看,所有板块从2015到2017年购买理财产品占所在板块公司的比例都逐年上升,说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越来越普遍。纵向来看,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多集中在沪市A股和深市中小板市场。2015年,深市中小板市场购买理财产品公司数最多,占39%,到2017年降低到31%,同时,沪市主板市场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数由2015年的35%上升到2017年的41%,成为购买理财产品公司最主要的板块来源。本文从购买理财产品公司数占所在板块公司总数比例的角度进行统计,对比发现,深市中小板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公司数在所在板块公司总数中占比最大,说明深市中小板企业更加偏好购买理财产品。由于沪市主板面向大型企业,深市中小板面向中小型企业,以上数据说明业绩增速放缓的大中小型企业更加偏好购买理财产品,以此获得较为稳定且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创业板企业对购买理财产品的偏好激增,占所在板块公司比例从2015年的16%猛增至2017年的46%,可能的原因是创业板公司风险大,业绩波动较大,购买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有助于平滑业绩低谷期的波动。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原因分析
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一直是批评者众,支持者寡,然而,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行为能够给公司带来一定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資金利用率和收益率。购买理财产品能够提高公司闲置或剩余资金的利用率和收益率。近年来市场利率走高,而央行并未提高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将大量闲置资金存放银行无疑是对资金的浪费,因此购买理财产品成了许多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管理的主要途径。
提高投资效率,减少过度投资。由于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出现非效率投资行为,其投资风险必然会侵害股东权益。因此,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损失。股东将资金投入公司是为了获得收益,过低的投资效率无疑是对股东的不负责,而理财产品稳定的收益缓解了这一问题。
降低经营风险,稳定公司业绩。多元化投资有利于风险的降低,企业在主营业务投资之外进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能够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同时,企业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往往也是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的存在能够降低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更利于其稳定公司业绩作用的发挥。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研究发现,从2013年到2017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公司数量都有较大增幅,而其占比在板块分布上呈现出逐年变化的趋势。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理财产品能带来资金利用率、投资效率和降低风险方面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