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乡村的新生代农民市民化进程研究

2018-08-05彭武运胡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17期
关键词:市民化新生代湘西

彭武运 胡娟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一个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一个是加快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建设、城镇化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选择,也必将为城镇化过程中付出努力的人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福祉。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族乡村的新生代农民市民化进程也应推进。藉此,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着力分析了湘西州民族乡村的新生代农民由半市民化进入到新市民化的发展现状,找出民族乡村的新生代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加快湘西州民族乡村的新生代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提供参考。

一、新型城镇化与新生代农民市民化的联系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利于加快新生代农民市民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并提出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措施。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一个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一个是加快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政府部门发布的文件中,可看出新型城镇化对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性,对推进农民从“城市进入”到“城市融合”进程,发展相应的市民素质,转化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角色身份、思想观念等,融入城市文化有要作用,进而促进其新生代农民市民化进程。

新生代农民市民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近来,新型城镇化率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农民的进城,并且从进入城市生活,到融入城市,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转变为市民,这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率上升的重要形式。新生代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促进,在让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了意识和观念,跟上城市的节奏和步伐,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文明。新型城镇化率得到了提高,也推进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二、湘西州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市民化现状

湘西州概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毗邻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现辖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泸溪、古丈7县和吉首1市,全州共有90个乡、68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970个村委会、180个社区(居委会)。全州总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2015年全州户籍总人口295.2万人,常住人口263.5万人,其中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为238.7万人,占总人口的81.5%。2016年全州常住人口263.6万人。它属于典型“老、少、边、山、库、穷”的民族乡村地区。

湘西州人口素质概况。据湘西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整个湘西州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是占比例最大的,而未受教育者占据第三高中文化程度相继减少,大学最高文化程度却所占比例最少。以此类推,湘西州民族乡村地区的农民受教育文化程度肯定更低,自身素质也会更低。这也对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市民化进程产生障碍。

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市民化现状。湘西州是典型“老、少、边、山、库、穷”的民族乡村地区,是湖南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区域和扶贫主战场,也是扶贫与发展先行先试地区。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离开经济落后的故土前往东部沿海城市寻找劳动相对密集的行业工作。由于本身带有湘西州独特的民族气息,文化程度低、自身素质不高,并且缺乏相应的技能与能力,在选择工作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大多从事建筑、制造、生产、服务等行业,这些行业劳累、辛苦、危险等,并且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强,但薪酬却偏低。

三、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角色定位不清,身份难以同步转换。湘西州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尽管正在逐步慢慢融入城市,但他们在融入±成市过程时,不能认清自我角色类型,陷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同时也会影响他们新生代农民市民化水平。大致可以三个层面展开身份的认同:一是原有居住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市民群体的身份认同;二是政府部门对新生代农民市民身份的认同;三是新生代农民市民自己对自身城市市民身份的认同。

信息不完全,难以获取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相关信息。湘西州的民族乡村分布较分散,各个乡村发展也很不均衡,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通信设施配置也低,大部分民族乡村的信息比较闭塞,缺少了与外界的联系,城市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可靠的得到。同时,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自身文化程度偏低,有他们特有的民族信仰,而且大都以劳动力工作为主,在自身权利利益了遇到正当或不正当的侵犯时,通常因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低,没有意识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和权益。

综合素养不高,市民身份转换能力欠缺。湘西州民族乡村的新生代农民市民群体有些即使在城市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城市的适应能力也逐渐增强,。但是城市各方面环境与文化氛围同湘西州民族乡村有很大的差别,受教育程度不高,新生代农民市民在现代城市生活的要求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想真正的适应环境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四、推进湘西州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市民化的措施

厘清角色定位,加快身份的同步转换。湘西州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进入到城市中,就算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城市户口,但因为长时间生活、工作在城市中,这些人群事实上已经是新生代农民市民群体,需要政府部门与原住市民身份上的认可,也需要城市政府制造机遇,让他们能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城市市民的身份。只有得到“三方”身份上的认可,湘西州民族乡村的新生代农民市民才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会。而从新生代农民市民群体来说,要获得自身身份上的认同,需要做几方面改变。一是深化改革户籍制度。城市政府部门应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各城市要依据城市容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可能,逐步解决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的户口问题。二是提高适应能力。首先,心理状况方面,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创造尊重、关心和爱护民族乡村农民的优良社会氛围。其次,综合素质方面,通过城市社区等基层组织,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让民族乡村新生代農民最终实现在法律意识、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文化素质等各方面融入城市生活。

构建完全信息公共平台,确保农民获取相关法律知识。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应加强对城市信息的关注收集,尽量减少信息传递的障碍,在获得信息方面应处在主动地位与局面。关于维权方面,政府部门应制定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政策制度,同时出台一些与劳动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在农民间的宣传力度,逐渐知法、懂法,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各网络媒体可向大众揭发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和现象;工会等组织在他们中要加强宣传,提高农民自身的维权意识。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可通过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顺利的实现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市民化。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市民身份转换的能力。在道德方面要对新农民市民开展教育,指引在他们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方面逐渐跟上城市居民的脚步,把不良的生活方式抛开,慢慢进入城市生活。提高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市民自身素质,能让城市居民加强交流与沟通,更好的认可与接纳他们;提高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市民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掌握各种新知识技能,以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文明生活;提高民族乡村新生代农民市民的职业技能素质,通过多种渠道方式进行职业与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总之,新生代农民市民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融入城市氛围,就会逐渐被城市居民所接纳。

猜你喜欢

市民化新生代湘西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欢乐湘西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湘西 国画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