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神

2018-08-05冯晓蔚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罗炳辉红军

冯晓蔚

罗炳辉在新四军中威望很高,是个智勇双全的将军,还是个能双手打枪的神枪手。他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毛泽东称他是“一生追求真理的将军”。

罗炳辉,1897年出生于云南彝良大河区阿都乡偏坡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5年入滇军当兵,曾参加讨袁护国战争。1926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九军团团长,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2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他从严治军,言传身教,强化官兵的战术技术训练,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1946年4月21日不幸病逝。

1.反围剿中战功卓著

1930年11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并进长追”“分进合击”的战略,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军按照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方针,放弃东固,将主力退至宁都县黄陂、小布地区隐蔽集结,仅留罗炳辉率红十二军第35师担负诱敌任务。

反“围剿”开始后,毛泽东指示罗炳辉“率领35师,从藤田方向牵住张辉瓒的鼻子,把他引到龙冈去。途中边打边退,只许打败仗,不许打胜仗”。

在从12月16日起的10多天里,罗炳辉率部且战且走,故意丢下一些军需品,佯作溃退,成功地把公秉藩、张辉瓒诱向富田、东固、龙冈地区。12月28日,敌前线总指挥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进入龙冈地区后,罗炳辉又奉命截断敌退路,使敌人成瓮中之鳖……龙冈一战,全歼敌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整旅,俘张辉瓒以下9000余人。红军龙冈大捷,蒋军全线动摇。敌18师残部和敌24师、28师、50师分向富田、头陂、东固、东韶逃跑。

1931年1月2日,毛泽东、朱德命罗炳辉率红十二军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经南田、林池,直抵东韶。1月3日上午7时,红十二军趁晨雾迷蒙,从西面直扑东韶。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亦发起强攻。激战至午,敌据黄泥寨高地顽抗,红军受阻。

罗炳辉奉总部命令,以一部抢占比黄泥寨高的雪崖垴,居高临下,猛烈射击;以另一部配以梭镖队连续发起进攻,经激战全歼守敌。红军各部,冲进东韶。东韶一战,歼敌第50师一半,毙、俘6000余名。还缴获了1架无线电台,从此创建了红一方面军的第一个无线电大队。

红军在5天里打了两个大胜仗,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围剿”。战后,毛泽东表扬了红十二军成功诱敌的功绩,称赞罗炳辉是“牵牛鼻子的能手”。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敌军西自赣江,东至建宁,构成700里弧形阵线,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分四路向红军进攻。

5月14日,红军总部电台截获敌王金钰部将于15日沿观音崖、九寸岭犯东固,敌公秉藩部亦经中洞犯东固的电报。毛泽东对罗炳辉面授机宜,以红四军任第一梯队,红十二军任第二梯队,分别攻占九寸岭和观音崖2个制高点,置敌于死地,钻通“牛角”。

在向广昌进军中,毛泽东对罗炳辉说:“你们必须加快动作,把广昌的敌人消灭后,继续向东扫,我们的目的是在建宁歼敌,以此为决战……我们已抓住了鱼尾,如不卡头,还会跑掉,这条鱼要往石岩里钻。建宁就是石岩,碰到石岩就无法再走了,膊子一卡,提起来,鱼不小,会又蹦又跳的,相信你罗胖子会把这条鱼抓稳、抓死。”

按毛泽东的指示,16日,罗炳辉部红十二军64师会同林彪部红四军,与王金钰部激战观音崖、九寸岭,罗部与兄弟部队一道,打垮广昌之敌后,又歼灭建宁之敌,横扫七百里,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一个胜利。

红军“七百里驱十五日”,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罗炳辉以行军神速,被群众称为“罗炳飞”。

7月,蒋介石自任总司令,统兵30万,采取“长驱直入,三路合擊”的战略,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8月7日,红军战莲塘,歼敌上官云相第47师一个多旅,8日战良村,歼敌郝梦龄第54师两个团;11日战黄陂,歼敌毛炳文第8师四个多团。红军三战三胜,缴枪万余支,移君埠休整。

蒋介石气急败坏,自8月9日起,以密集包围压缩红军于君埠以东狭小地区。形势十分危急。11日半夜,毛泽东向罗炳辉交代任务,要红十二军伪装主力向东北突围,掩护主力南移兴国。

12日晨,罗炳辉率部扬旗鸣号,大张声势,伪装主力突围。蒋介石举棋不定,派飞机侦察。罗炳辉命令拉长队形,摆出排拉成连、连拉成营的架势,在干燥的大路上拖着树枝,扬起漫天灰尘,浩荡北进。敌机从空中看下去,只见红旗无数、烟尘滚滚,是有3万红军全数北上的气势。蒋介石上当了,挥师追来。

为了使蒋介石把钩子咬得更紧,罗炳辉发动全军,摆迷魂阵:在岔路口,写“三军团由此向北”“四军向东前进”……待敌人把钩咬死后,罗炳辉命令哪座山高爬哪座山,哪条路险走哪条路。

这对于装备笨重的蒋军来说,无疑是一种酷刑。罗炳辉牵着蒋军,在崎岖山道上游行了半个月,蒋军劳师辗转,处处扑空。等到蒋介石发现上当,红军主力已休整半个月,而蒋军已被拖得疲惫不堪,丧失进攻能力了。

9月初,蒋军开始总退却,红军乘势反击……红军在75天中,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罗炳辉获得了“神行太保”的美誉,罗部则被称为“双脚骑兵”。

2.三打来安城重创日军

1939年5月,时任新四军第5支队司令员的罗炳辉进军路东,使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极为不安,他们四处造谣“新四军不是真抗日,是来抢地盘的”,“罗炳辉这样胖,是因为每天要吃两个小孩”。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慌乱,群众真假难辨。

面对这种复杂纷乱局势,罗炳辉决心攻打来安城,以实际行动粉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无耻谰言,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以激励皖东人民的抗日热情。

9月3日,罗炳辉部署和指挥了一打来安城。经三昼夜激战,毙敌百余名,5日收复来安。这一仗,使新四军军威大振,受到皖东人民的热烈拥护,至10月,打开了路东局面,开辟了以来安县半塔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游击根据地。

11月21日,日军以重兵再占来安城。罗炳辉指挥二打来安。他巧妙地避开敌人伏兵,派小部队趁黑夜拆城墙入城,然后内外夹攻。日军不支,在付出了伤亡200余名官兵的惨重代价后,狼狈逃回滁县。

23日,第五支队收复来安,万众欢腾。罗炳辉在群众大会上风趣地说:“有人说我一天要吃两个小孩,我到此三个月,该吃掉一百七八十了,请问哪位乡亲家丢了孩子?”此后,罗炳辉以喜欢孩子出了名。每到一地,他的肩上、背上、怀里都扒满了儿童。根据地人民称他为“福将”。

1940年5月27日,伪军2000余人由滁县出犯,再次占领来安县城。罗炳辉下令发动总攻,迅速突入城内。日伪军据高屋和据点顽抗。罗炳辉下令火攻,战士们在炸药包中多放硫磺,使之易燃;还将这种炸药装进竹筒,外包浸泡了桐油的破布、稻草,引燃后投入敌阵。一时间,来安城里,火光滔天,日本侵略者在熊熊大火中被烧得狼奔豕突。巷战达两小时,歼敌200余人。天亮时,罗炳辉下令撤出战斗。这就是著名的“火烧来安城”。

3.子弹不敢碰的军神

罗炳辉治军极严。他常说:“战场乃立尸之地。平时宽容,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第2师组建之初,罗炳辉就发动了大规模的练兵运动。他提出“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有三发子弹,就要拿出一发来打靶”,“要练得胳膊上立得起人,练得眼珠子淌汗”。

根据在淮南地区作战的特点,罗炳辉制订了一整套练兵方法。野外操练,他设置了五大障碍:独木桥、短墙、铁丝网、水沟、壕堑。演练时,罗炳辉拎着一袋碎泥块,站在障碍边,干部战士在障碍前稍一犹豫,稍一胆怯,罗炳辉就把小泥块砸到他身上,说:“你被子弹打中了!”“你挂花了!快隐蔽!”“敌人机枪扫过来了,你怎么办?”“勇者生,怯者死!”练习得十分逼真。

罗炳辉和战士们一起演练,摸爬滚打,亲做示范。新战士惊异地发现:罗师长虽然身躯胖大,但却动作矫健,疾步如飞。在个人技术上,罗炳辉要求每一个指战员必须熟练掌握五大技术:射击、投弹、拼刺、劈刀、土工作业。练劈刀,不但要掌握传统武术的基本套路,还要勇猛有力,劈出风声,一刀下去,能把十枚疊成一堆的铜板齐刷刷劈成两半。

有一次,他要战士们到根据地边缘地带群众大会上去表演劈刀,只听得一阵铮铮响亮,半截铜板漫天飞舞。罗炳辉笑着问道:“乡亲们,是铜板硬呢,还是日本鬼子的脑壳硬?”答案不言而喻,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罗炳辉的大刀队在战场上杀出了威风。有一次,一队日本兵窜犯根据地,推进到新四军阵地前,抬头一看,阵地上不见一个人影,只见齐刷刷倒插着一排大刀,足有百十把,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只听见刀柄上拴的红布在大风中哗哗地飘,日本侵略军吓得魂飞魄散,扭头就逃。

罗炳辉是著名的神枪手。百米之外打鸡蛋,四五十米打麻雀,百发百中。枪法好必须臂力强,马克沁重机枪他可以连续提举几十次,平端起来能瞄20分钟,脸不红,气不喘。轻机枪,他平端着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纹丝不动。

在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曾经广泛流传过“罗师长一枪打死三个半鬼子”的故事:有一次,一小队日军侵犯根据地,排着纵队过小桥,罗炳辉在桥头伏击点迎头就是一枪,那么巧,子弹穿透了前两个日本兵的咽喉,又掀掉了第三个日本兵的天灵盖,钻进第四个日本兵的胳膊里,三死一伤。故事的真假已无法考证,但罗炳辉的神奇枪法却是事实。

一次,教导队学员们正在谈论罗炳辉的神奇枪法,正巧罗炳辉散步从这里路过。学员们要求罗师长表演打鸟,罗炳辉正在思考问题,笑着摆手说:“下次再打吧。”

学员马登奎开玩笑地说了一句风凉话:“哪有那么神?我就不信。果真一枪一个,我马登奎生吃了它!”

罗炳辉听后看了这位战士一眼,掏出左轮手枪,四面看看,一甩手叭叭两枪,天上栽下来一只麻雀和一只灰喜鹊。罗炳辉板着脸,命令:“马登奎!出列!”他指着地下血淋淋的两只鸟,喝道,“吃掉!”马登奎从来没看见过师长发这样大的火,脸都吓白了。这时罗炳辉走过去,拍了拍这位战士的肩膀笑着说:“小伙子,好好练吧。”这位战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罗炳辉的实战经验十分丰富。在战场上,他能从子弹的呼啸声中,分辨出敌人是盲目射击还是瞄准射击、敌人射手距自己多少米;从炮弹呼啸声中,他能判断出弹着点,常常是他刚命令同志们跑开,原来站的地方就落下了炮弹。战士们说:“打仗有罗师长在前面,有宫部长(指卫生部长宫乃权)在后面,我们什么也不怕!”群众称罗炳辉是“子弹不敢碰的军神”。

猜你喜欢

罗炳辉红军
罗炳辉与值夏起义
罗炳辉:高妙的神枪手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
再唱十送红军
“游击专家”罗炳辉的指挥艺术
英勇无畏的优秀指挥员罗炳辉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