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范军人

2018-08-05张瑞安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独立团学兵叶挺

张瑞安

曹渊,1902年生于安徽寿县曹家岗,幼年随其二哥曹少修读书。曹少修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面对西方列强的铁蹄蹂躏和旧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愤而投身革命以挽救国家的命运,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积极宣讲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辛亥革命时期参加了推翻清政府的一连串战役。后来袁世凯窃国弄权,曹少修又义无反顾地追随孙中山,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

失败后,袁世凯的爪牙将曹家的房屋付之一炬,从此,曹家流离失所。受二哥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教育,加上恶势力对家庭的迫害,青年时期的曹渊心里已经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1919年冬,曹渊考入芜湖的免费工读学校,半工半读,平日十分勤奋,积极参加各种劳动。看到曹渊如此,有同学问:“你不觉得辛苦吗?”他回答说:“举世图快乐,谁辛苦?数亿万人呻吟挣扎于轧轧机声间,汗血流干,尚不能获一饱,我等较之,无异天堂矣,且青年劳苦尚畏惧,更何言牺牲乎?”

曹渊头脑冷静,善于分析问题,每遇大事便挺身而出,热心社会活动,深得同学们的拥护,被推举为工读学校代表,并参加了芜湖学生联合会。时值五四时期,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在中国交织,爱国青年成立了各式各样的社团组织。曹渊组织了“铁血团”,倡导武装斗争,主张实干,并领导参与了一系列社会活动,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1921年,因参加声援安庆“六二惨案”的学生运动,曹渊被校方勒令退学。同年秋,他考入芜湖公立职业学校,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该校校长与学监对学生健康漠不关心,致使一名学生死亡。为争取学生的权利,曹渊带头同学校进行斗争,再次被蛮横的学校开除。此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进入上海大学,做了一名旁听生。

曹渊一边工作,一边听邓中夏、张太雷、瞿秋白等共产党领袖讲课,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新青年》和《共产党宣言》等书刊。革命思想的吸收使他眼界大开,胸襟日广,并开始用学习的革命理论来认真思考青年人应走什么路、中国未来的出路在哪里等问题,这为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成立后,就制定了面向全国各地的招生计划。国民党当时的统治区域不过局限在广东周边一带,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军阀的统治之下。这些军阀对革命非常仇视,命令各地“一旦发现报考黄埔军校者,可将其就地处决”。

曹渊得到黄埔军校在上海秘密招生的消息后,立即去报考并被录取,成为第一期学员,被编在学员第三队。黄埔军校训练非常严格,不少学生都适应不了紧张的军校生活,有的甚至因吃不了苦而做了逃兵。曹渊却不怕苦,他常说:“中国革命现已渐入正轨,组织薄弱之民众,不能徒手击毙敌人,正期待黄埔健儿当先锋队。我辈到此,生命已献于革命,胥当溅血于帝国主义军阀之前,慰民众之殷望而完吾人之天职,日愁叹于操作劳苦,岂革命青年之态度哉!”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买办商人组建的广州商团非常恐惧和仇视,为了可以对抗革命力量,他们从西方进口了一大批军火,运抵珠江口后被孙中山下令扣留,顿时局势紧张。曹渊积极参加了校内外警戒、值勤活动,并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曹渊的昂扬斗志和不畏劳苦,表现了革命军人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周恩来在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十分重视用革命的思想作风来培养、教育革命军人,并积极动员黄埔学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的感召和教导下,曹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曹渊加入由周恩来发起成立的中国青年军人聯合会,成为其中的骨干分子。

1924年11月,曹渊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党组织任命为军校教导团学兵连党代表。中共党员曹石泉、唐同德分别被任命为学兵连正、副连长。他们积极向学兵灌输革命思想,经常关心学兵的生活,处处为学兵做表率,因而深得学兵的尊重和拥戴,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学兵连训练得井井有条。

为讨伐军阀陈炯明,1925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第一次东征。学兵连随黄埔军校教导团出发,参加战斗。3月中旬,教导团在揭西棉湖同陈军林虎之部遭遇,展开激烈战斗。由于援军迟迟不至,教导团死伤相枕,敌军几次冲到团指挥所附近,情形十分危急。

在至难极险的时刻,曹石泉、曹渊、唐同德率领学兵连,在麦田中、河岸上,同敌兵展开血战。他们时而冲锋陷阵,时而白刃相接,时而绕敌侧击,斩杀无算,屡摧强敌。后来,敌军集中兵力,企图首先攻占学兵连阵地,然后再扩大战果。教导团团长何应钦命令曹石泉:“无论如何,都要死守阵地!”曹石泉、曹渊、唐同德于是指挥全连,交叉发挥火力,将敌兵抵挡在小河彼岸,对峙达3小时之久。副连长唐同德受了重伤,排长刘赤忱阵亡。后来援军赶到,终于将敌军打败,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这是第一次东征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

收复东江后,曹石泉升任第三营营长,曹渊任第八连连长。不久,他们奉命从梅县回师广州,讨伐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6月11日,第三营在广州北郊瘦狗岭与滇桂军接触,地形不利,屡攻不克。曹渊率第八连乘夜偷袭敌背,一举打乱敌军的防线。翌日,革命军平息了杨刘之乱,收复了广州。

当年10月,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曹渊率第八连再次征战东江。10月下旬,革命军追敌至河婆,陈军洪兆麟驱兵6000人猛扑过来,企图切断东征军第一、第二纵队之间的联系。当时东征军只有第一团与敌鏖战,相持半日,不分胜败。曹渊的第八连为预备队,奉命增援前线。曹渊身先士卒,冒死拿起爆破器材,直奔宾阳门至通湘门之间的城墙。逼近城壕时,他们被敌军发觉了,遭到强烈炮火的袭击。但他们无所畏惧,依然勇往直前,强行跨过城壕。紧接着,他们又冒着枪林弹雨,一直进至城下,竖起云梯,开始登城。5位同志首先登上城头,同敌军展开了英勇的肉搏,直至击溃数倍于己的敌人。曹渊因功晋升为第一军第三师第九团第一营营长。

1926年,蒋介石蓄意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排斥共产党人。5月,曹渊离开了第一军,被周恩来派到叶挺独立团担任第一营营长。曹渊到叶挺独立团后的第一项任务,是护送一批枪弹和炮弹援助友军,从广东韶关前往湘南郴州。这一路,山路300余里,沿线还有军阀部队虎视眈眈,任务异常艰巨。行军途中,曹渊等营领导对工人们关怀备至,令大家十分感动,都说“曹营长和我们是一家人”。因为军民团结,第一营按期到达郴州,如数交点了枪炮弹药,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失。

6月2日,叶挺独立团北伐途中在湖南安仁遇敌,第二、第三营分别被敌人数倍兵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曹渊此刻正好率队急行军赶到,不顾疲劳立即请战,前往增援第三营。时值黑夜,下着大雨,第三营正和敌人激战,一时无法分辨敌我。在紧要关头,曹渊凭借作战经验,根据枪声作出判断,十分肯定地指示:“东边是我军,西北是敌军。”并派出侦察组搜寻,果然与第三营取得联系,全营立刻加入战斗。到凌晨4时左右,将敌人击溃。在湖南醴陵之战中,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曹渊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要求全营上刺刀,向敌人的薄弱處发起攻击,打得敌人纷纷后退。这一战,独立团打出了“铁军”的威名。

湖北为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英勇的北伐军接连拿下吴佩孚军拼死防守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接着,大军兵锋直指武昌城。武昌背靠长江,地势险要,城墙坚厚,易守难攻。为迅速攻破武昌,前线指挥部要求各攻城团组织奋勇队。叶挺独立团则以第一营为奋勇队,曹渊为奋勇队队长,全营大部分官兵战前均留下家书,表达了誓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

9月5日,曹渊率部向武昌城发起了猛烈进攻。正当叶挺独立团奋勇队官兵在城上城下浴血奋战的时候,其他部队的攻城奋勇队却在敌人强烈的炮火面前停止了前进。这使得守城敌军得以集中兵力,专门对付叶挺独立团。曹渊的奋勇队伤亡惨重,登上城头的官兵全部牺牲,城下的队伍也伤亡殆尽。3名连长、5位排长都先后牺牲,全营只剩下十几个人。临天亮时,曹渊给叶挺写战斗报告:“天已拂晓,进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置,请指示。”曹渊在报告后面签上自己的姓名。刚写完,头上中一弹,“渊”字最末一笔,横拖三四寸长。就这样,曹渊血洒武昌城下,为革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0月10日,北伐军终于攻下了武昌城,取得了北伐战争决定性的胜利。

猜你喜欢

独立团学兵叶挺
Electronic structure study of the charge-density-wave Kondo lattice CeTe3
王学兵:我很少形而上地去想事情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注重军校学兵健康人格的培养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
叶挺在新四军组建前后
叶挺独立团内的共产党员
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
为解放人民立下汗马功劳的叶挺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