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创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018-08-04李晓

廉政瞭望 2018年7期
关键词:使命感毕业典礼独立思考

就个人而言,围绕创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想借此机会对在座每一位毕业生同学談谈对你们的希望,权当对你们的临行嘱托。

第一,养成并保持学习的能力。

我在每一次开学典礼上都要谈一个话题: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我认为两件事情最为重要:一是掌握学习的能力,二是养成合作的习惯。掌握了学习的能力和拥有合作的习惯,才能事业顺利,缺一不成。

学习的能力不是指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指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和技能永远在过时的道路上。人的一生只有不断掌握并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第二,独立思考的能力。

没有独立思考的个人,不会产生创新性社会。我们都看过电影《阿凡达》,导演卡梅隆70多岁时拍了这部电影,为什么他可以拍出这部片子?是由于他幼年时代的幻想、对世界的好奇心到了70多岁依然如故,没有被泯灭。

好奇心、想象力,在座各位还剩下多少?我真的不敢恭维。大家从幼儿园走到今天,基本上是做着标准答案走过来的。

在毕业典礼上,本应对大家说些鼓励的话,但是我还是想严肃地跟大家说,在各位今后的生活当中,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话,将是人生的悲剧。

第三,自主选择的能力。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行为主体如何选择的学问。

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感到自己没有什么选择,因为组织上已经替我选好了,不是上山下乡,就是到工厂接班。其实那时也没有什么痛苦,想起来很快乐。

今天,同学们的选择非常多。早晨起来你会选择是到A食堂还是B食堂或C食堂吃早餐,要选择上李老师的课、赵老师的课还是张老师的课。选择是有成本的,起码有机会成本,但不论怎样,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选择的成本再多也是必要的。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家还有多少自主选择能力?近几年经常遇到大学同学、朋友打来电话,说我孩子或者亲属今年要高考了,请你跟我说说哪个专业更好?我问他们孩子自己喜欢什么?经常的回答是“不知道”,这是很悲哀的。

在我上课提问时,很多同学不敢正视我的眼睛,目光所到之处他们基本上都是放下眼帘,好像他不看我,我就看不到他一样。没有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也自然缺乏自主选择能力,这是个恶性循环。

了解自己的不足却不回避,一味地同他人比较,盲目跟风,无异于人生的铤而走险。

第四,审美能力。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大家都穿着皮鞋,穿着带领子的正装,我跟赵勇书记提出过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的着装要求。为什么?看看我们的校园里,许多男同学穿着一条大短裤,露着双腿,穿一双拖鞋,身披庄严的毕业礼服满校园逛。

你们觉得美吗?

审美是一种尊严意识,是一种自我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在庄重的场合,一个没有仪式感的人、着装随意的人既是对自己的贬低,也是对他人的极大不敬。

第五,战胜困难的能力。

人生中困难是常态,幸福是短暂的,海明威说“勇气就是优雅地面对压力”,人的一生中能成为优雅的人太难了,这也是我自己经常苦恼的问题。

有时候,我跟同事说话时会忘乎所以,事后会反思自己的不优雅。但是优雅地面对压力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一个人在压力面前如果能做到优雅的话,这本身就说明你真的能够把困境作为常态。这一点对大家未来的人生、工作非常重要,会增进你的幸福感。

最后一点,要做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

一个人做好自己每个人生阶段中应该做好的事情,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尽可能地做到极致,对待自己喜欢的职业并愿意为此努力一生,你就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所谓工匠精神,本质上与这种对职业的敬畏和使命感的理解与坚守密不可分。

今天的中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面对着如何成为创新性国家的重任,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座的每一名毕业生同学成为真正的人,你的一生才会幸福,我们这个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中华民族才真的有希望。(本文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使命感毕业典礼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学校举行2021年毕业典礼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伴随成长 毕业典礼
谈独立思考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