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角龙,白垩纪里的“东方面孔”

2018-08-04皮皮猫

环球人物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北美洲白垩纪恐龙

皮皮猫

这个6月,最受期待的电影莫过于好莱坞大片《侏罗纪世界2》。随着电影上映,“恐龙”成了热门词。大概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这次的侏罗纪电影启用了一位中国“演员”。注意,它不是人,而是一只恐龙——中国角龙。电影中,这种植食性恐龙与头顶两只犄角的牛龙有一场激烈的打斗戏,堪称经典。

这是中国恐龙第一次出现在《侏罗紀世界》系列电影中,自然受到不少“恐龙迷”的追捧,但很多人未必知道,对于中国地质和考古研究而言,中国角龙确实有着十分了得的意义。

角龙是一种鸟臀目草食性恐龙,也是白垩纪(公元前1.45亿年—公元前6500万年)最活跃的恐龙之一,其知名度与同时期的霸王龙不相上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古生物研究界有个不解之谜:为什么亚洲没有大型角龙?虽然人们已经发现了很多角龙化石,但全部集中在北美洲,亚洲没有一例。要知道,在白垩纪,也就是末期发生恐龙大灭绝的时代,亚洲的恐龙动物群和北美洲非常相似,这样的差异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揭开谜底的线索,来自中国山东。2008年夏天,中国科学家在山东诸城发现了3个特殊的恐龙头骨,它们的鼻子上方长着一根30厘米长的尖角,头顶至少有10个弯曲的角,像一把尖刺外翻的钉耙——典型的角龙特征。这是北美洲以外第一次有角龙科成员被发现。

根据研究,科学家发现这些角龙生活在大约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期,几乎是生存年代最晚的恐龙。根据头骨长度推算,它们的体长可达6—7米,体重2—3吨。

2010年,这批新发现的角龙被命名为“中国角龙”。

中国角龙可能是角龙家族中体形最大的,是大型角龙在亚洲的代表。中国角龙的发现,佐证了恐龙在白垩纪由亚洲向北美迁徙的猜测:大型角龙很可能起源于亚洲,然后不断迁徙,在北美洲繁衍生存,有多种类型,达到了演化的高峰,所以出现了北美多、亚洲少的局面。

中国角龙的发现也让科学家对白垩纪恐龙的生存和灭亡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关于恐龙灭绝的学说,比较流行的有小行星撞击说、气候变化说、火山爆发说和恐龙自身疾病说等。知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徐星在研究中国角龙后发现,虽然白垩纪晚期植被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角龙的咀嚼系统也随之进化得很完整,适应了新环境。可见,当时角龙完全有能力继续生存下去。

但为什么最后角龙又全部灭绝了呢?徐星认为,在白垩纪晚期,大量恐龙可能是死在了迁徙路上。在中国角龙的发掘过程中,徐星发现保存恐龙化石的岩石里有棱角分明的砾石,同时恐龙骨骼表面光滑,说明与空气接触时间短,表明恐龙尸体是被迅速埋葬的。他认为,当时可能发生了频繁的泥石流或者海啸——迁徙中的恐龙是死于天灾。至于这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还需要不断挖掘和研究。

想必在侏罗纪电影过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角龙产生兴趣,而它身上的秘密,也定会慢慢被学者们解开。

猜你喜欢

北美洲白垩纪恐龙
霸王龙称霸白垩纪
北美洲星云
长有羽毛的尾羽龙
以美洲音乐历史概况思考我国文化自信的意义
蕴藉典雅风流泽被
东部花栗鼠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白垩纪历险记
恐龙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