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桐,帮水拓画“回家”
2018-08-04龚仕建周健
龚仕建 周健
在提前调配的水溶液上,轻轻滴落的颜料随水波晕开,一番精描细画后,将白纸盖在水面上吸取颜料,再慢慢将纸抽离——一幅美幻绝伦的多彩画作奇迹般地诞生了!
这就是被称作“水面作花,纸拓成画”的大理石纹水拓画(下文简称“水拓画”)。
在古都西安,为记者演示这一技艺的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目前土耳其水拓画唯一的外籍传承人李昕桐。正是她,把经古丝绸之路流传至土耳其的水拓画又带回中国。
沿着丝路追寻
2007年,李昕桐随土耳其丈夫到伊斯坦布尔生活。“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你会看到沿山坡阶梯而上的古老红顶木屋、犹太教的神庙、基督教的教堂和穆斯林的清真寺和平共处。”李昕桐说,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和极富包容性的文化深深吸引了她,也影响了她日后的发展。
伊斯坦布尔的夜是星星的家园,满天的繁星更衬托出夜的深沉。远离故土的李昕桐逐渐意识到生活不能仅仅依靠爱情,“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工作,我成了‘三无人员”,李昕桐说。
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先打开通往外界的道路。“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滴滴斑斓的颜料在水面上慢慢晕染出惊艳的色彩时,我的内心被深深打动了。”李昕桐的改變,从水拓画开始。
从此,邻居们会经常看到一个东方女人,肩上扛着画液、画盆,手上拎着颜料、画刷等10公斤的水拓画工具,从山头的住处徒步走到海峡边,随后再转乘公交车、轮渡去学习水拓画,来回4个小时的路程,这是在她10年学画经历里前3年的必经之路。“最初,我完全听不懂,只能用眼睛去观察。”水拓画的画液和颜料需要画家长时间的制作和酝酿,但李昕桐制作的材料却无法使用。因为语言沟通障碍,她成了班里的后进生。单单学甩颜料的动作,她就比别人用了多一倍的时间。“我还把颜料甩到了师母送给师父的新衬衫上,师父在很长时间里都不敢靠近我的画盆,看到我甩颜料就会躲远一些。”李昕桐笑着回忆当初的窘境。
师父发现了李昕桐学习中的困难,便让班里英语最好的同学做翻译。李昕桐这才慢慢了解到水拓画技艺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溶液及颜料二者之间必须达到完美和谐的作画状态——水拓画这盆水真的很深”。从制作水溶液、颜料、画刷开始,到挥手而就画出美丽花朵,信手拈来一幅作品,李昕桐用时间沉淀出高超的技艺。
2014年,在师门三代联展上,李昕桐成为25年间2500名学生中第十五个得到出师证的学生,也是唯一一名外籍学生。“把自己的国粹教给外国人,而且史无前例地颁发了出师证,我的师父和师爷特别勇敢,就像这座城市一样包容。”
失传的“流沙纸”
李昕桐将水拓画推广到中国的想法也得到了师门的支持。
李昕桐的师父、土耳其水拓画工艺大师查埃罗,同时也是土耳其奥斯曼历史文化专家。一直以来,他都认为水拓画起源于盛世大唐。查埃罗认为,水拓是纸张装饰艺术,而纸张由中国发明。通过翻阅大量史料,他推测唐朝时期,在塔拉斯河大会战中,水拓画被唐军通过古丝绸之路传至中亚和中东,最终在土耳其播种开花。
毕竟相隔千年,如今又相隔万里,如何让更多中国人了解水拓画,对于李昕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2013年以来,她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天津、重庆等地举办多场公益讲座、体验课、师资培训班,并积极参加多档文化栏目的录制工作,以期让更多的人认识水拓画。
她还在国内查阅资料,发现宋朝《文房四谱》中记录的唐朝艺术“流沙纸”,与如今的水拓画制作工艺极其相似,然而这项工艺已在中国失传。因此国际上对水拓画是否源自中国也有争议。李昕桐希望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中能找到相关证据,从而在世界范围内确认:水拓画曾经是由中国经丝绸之路流传出去的。
从土耳其到中国,从唐朝到现今,水拓艺术跨越了时间与距离,经历了沧桑与风雨,孕育出独特的匠心,在世界留下独具东方神韵的一笔。如今,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土耳其也积极推行“中间走廊”战略。来自古丝绸之路起点长安的李昕桐,更加频繁地往来于中土之间。什么也打消不掉她将失传的水拓画带回中国的信心和决心。“这不是画,这是文化,这是历史。”她说。
通往美好精神世界的神奇技艺
“水是流动的,每一滴颜料都会随水轻轻飘散,看着颜色在水面上一圈圈张开,你的思想和注意力自然而然就被吸引了,这是唯一我永远干不烦的事。”李昕桐说。每次回到水面,回到自己的颜色中,她都会感受到精神的纯净,周围很安静,内心也很安静,那是水拓画赐予她的美好世界。
她研究过为什么水拓画有如此吸引力:用于酝酿颜料的牛胆汁具有抗抑郁抗焦虑的效果,颜料取自天然土矿粉,画刷由玫瑰花枝、马鬃和钓鱼线做成,一切都和大自然充满了亲近。
李昕桐别出心裁,将水拓画艺术引入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工作,“因为在孤寂的异域生活中,它成了我的解药,我希望它也能帮助那些孤独的孩子们”。在自闭症学校授课过程中,李昕桐发现,水拓画的确能帮助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那么小的孩子,用小手不断搅动着水,而当他们看到颜料在水里的无穷变幻,非常欣喜享受,显然他们受到的触动比大人更深”。
未来,李昕桐希望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重新在中国开花结果,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塑造更好的个人性情。她感慨地说:“我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人,幸运的是我遇上了水拓画,遇上了好时机,希望能够通过水拓画帮助更多人看懂这个美丽的世界。”
李昕桐
1989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曾留学加拿大、土耳其,现为水拓画传承人,2018年初被央视授予优秀传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