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镇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2018-08-04宗锦耀陈建光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农民农业

◆ 文/宗锦耀 陈建光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元年。乡镇企业的本质就是农民和返乡下乡新农民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就是发展乡村产业。因此,充分肯定乡镇企业的重要贡献,回顾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发挥乡镇企业的独特作用,对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充分肯定乡镇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做出的历史性重要贡献

什么是乡镇企业?依照《乡镇企业法》第二条规定,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乡镇企业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受尽千辛万苦、走尽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率先冲破“一大二公”、城乡二元格局和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加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之中,一度曾在国民经济中“三分天下”、工业经济“半壁江山”、财政贡献“五居其一”,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积累了“第一桶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一)乡镇企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队伍。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走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此,建立了“一个体制、三个制度”,即计划经济体制,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安排保障了工业所需农产品原料的供给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顺利获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但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体制铁板一块、越来越僵化,严重束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特别是阻隔广大农民不能参与和分享工业成果,凭票购物、计划供应也顾及不到广大农民。农民兴办的乡镇企业从诞生之日就秉持要素从市场中来、资源配置由市场来定、产品到市场中去,硬是从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挤出一条缝隙、挖出一个洞、打开一扇门来”,以乡镇企业为主开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双轨运行,后来逐步拓展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品种和领域,到后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作用、起基础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最终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决定性力量的体制机制。这里很重要的是乡镇企业一直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摸爬滚打,进行了探索实践,为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倒逼国家不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推进价格、工资、信贷、土地等各方面的改革。所以说,乡镇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队伍,当年被计划经济的各种订货会拒之门外的乡镇企业,正在中国经济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场威武雄壮的话剧,引领我国经济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市场、走向了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乡镇企业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就没有今天这么快。

(二)乡镇企业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基本是以国有制一统天下的格局,集体和私有成分被限制在很狭窄的范围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逐步采取“放活”政策,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支持农村集体和农民兴办社队企业(人民公社解体后,社和队改为乡和村,社队企业本应更名为乡村企业,当时万里同志考虑到要促进小集镇、小城镇的发展,建议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1984年中央4号文件将其改名为乡镇企业)。因此,乡镇企业发展初期虽从乡村集体企业起步,但同时发展了联户办、户办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形成了以乡(镇)办、村(村民小组)办、联户办、户办这样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形成了以乡村集体企业兴旺发达为标志的“苏南模式”和以农民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的“温州模式”。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后,逐步完成原始积累的乡镇企业开始摆脱了所有制和姓“社”姓“资”的束缚和羁绊,加之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向企业内部传导,乡村集体企业中的90%都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产权清晰化、人格化。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混合所有制与合伙制、个人独资形式再次创业;与此同时,一些农村个体私有企业也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走向联合,两者实现了殊途同归。总的看,乡镇企业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哪个轮子转得快就让它快转,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我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立下汗马功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乡镇企业,就没有后来的各种所有制成分充满活力、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三)乡镇企业是推进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一翼。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城里人当市民、农村人当农民的二元经济社会格局,广大农民被局限在“一亩三分地”上,只能从事农业甚至只能是粮食生产,种粮为国家、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为换盐,农民不能参与工业化过程、共享工业化成果。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对城乡二元格局进行了一次次突围,国家政策一次次给予肯定,农民自下而上在农村兴办二三产业,将农村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吸引城市要素流向农村,逐步打破城乡分割,工农城乡开始步入协调发展轨道上来,农业、乡镇企业和城市工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工业化之外,开辟了农村工业的新领域,避免了城市工业“瘸腿走路”的弊端,形成了城市工业化、农村工业化“比翼齐飞”、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大大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可以说,没有乡镇企业,我国的工业化就不可能这么快进入工业化中期,我国也就不可能这么快进入中等偏上国家行列。

(四)乡镇企业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基础动力。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成功实施,催生出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当时的转移渠道十分单一,主要靠城市吸纳,然而城市吸纳能力极为有限,于是人口在小区域集中、大范围分散成为必然选择。乡镇企业先是在小集镇集聚发展,后来逐步发展成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实行集中连片发展,吸引人口、要素、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集聚,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小城镇。我国小城镇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173个发展到目前的建制镇1.9万个、小集镇1.5万个。一方面,乡镇企业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为城镇化输送了人力资源,培育了产业大军,乡镇企业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4亿以上,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35%;另一方面,为农村和小城镇培育了一大批市场主体,鳞次栉比的小商铺、小工厂成为一些地方的重要市场力量。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小城镇提供了产业支撑,扩大了就业容量,与城市一起大大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由此看出,没有乡镇企业,就不能走出大中小城市结合以小城镇为主体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有可能出现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到大城市居住的“城市病”和“贫民窟”,进而掉入“拉美陷阱”,也就不可能有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形成。

(五)乡镇企业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财力有限,对农业投资规模很小,农业外部也缺乏强有力的力量拉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乡镇企业从发展的一开始,就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以工补农、建农、带农为己任,在国家尚未能够大规模支持农业的前提下发挥了捷足先登的作用,每年承担以工补农建农和社会性支出400亿元左右,助推了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科、教、卫、文、保等公共性公益性设施的建设;同时大量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在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背景下,走出了建设农村必须繁荣城镇,发展农业必须发展非农,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成功之路;同时乡镇企业瞄准农业资源,彰显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农字号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现代种养业,为农业注入大量的资金和现代要素。目前乡镇企业产值中,三产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业比重接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乡镇企业中的占比逐步提高,为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比如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万向集团、东阳市花园集团、横店集团、江苏无锡市江阴市华西集团、红豆集团、北京市房山区韩建集团、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集团等成千上万家乡村集体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对当地乡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总的看,没有乡镇企业,就没有后来的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稳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良好局面。

新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变化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办工业和社队企业,早在1959年,毛泽东同志就热情赞扬了社办工业“伟大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代领导人都非常关心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当下农业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乡镇企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并不断向农村延伸拓展,乡镇企业开始走出一条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带增收的良性互动局面。新型乡镇企业即由农民领办、开发农村资源、活跃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充分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的新型群体:产业融合型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每个行政村年补助农业和农村社会性支出6万元;建原料基地,让农民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投劳增收;对务工农民加强技能开发和智力投资。村企互动型把企业优势与农村要素加以整合,变单纯的交换关系为利益共同体,发展公司化村庄、村企合一、在村办分厂、任经济顾问等。文化传承型挖掘乡土文化和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区域性民族民俗特色产品,发展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返乡下乡创业型利用返乡农民工、大中专学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积累的资金和经验,返乡下乡创办规模种养业、一般工商业和工艺产业。专精特新型与规模企业配套,发展先进制造业,企业间上下游衔接、立体式分工和集群化发展。区域合作型在国际范围内优化组合资源,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区域合作,落户在中西部农村。

多年来,乡镇企业主动适应内外部变化,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乡到城、从东到西、从国内到国外的地域变迁。从“五小”工业和建筑建材、到一般性制造业、到“三农”关联型和特色优势型的产业变迁,乡镇企业总产值中第三产业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不断提高,2017达到24%。从集体企业大锅饭、到利润承包、资产滚动增值承包、到产权制度改革、到农民个体私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的产权变迁;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工业园区、到产业集群和小城镇集中的布局变迁,目前各类乡镇企业园区超过1万个,园区产值占到总产值的28%。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到转变发展方式的经营方式变迁,乡镇企业拥有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7万个,中专及技校以上文化程度从业者达到3600万人。到2017年底,乡镇企业总产值85万亿元,乡镇企业数量3200多个,其中集体企业13万个,私营企业51万个,个体工商户2500万个,其他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从业人数1.64亿人,其中集体企业350万人,私营企业5600万,个体工商户6300万,其他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人数。

积极发挥乡镇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乡镇企业虽然在内外部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乡镇企业本质特征没有变,乡镇企业的本质就是农民(包括返乡下乡新农民)在乡村兴办企业和经济实体,乡镇企业作为农民就地进入二三产业的载体、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力量、乡村和城镇双轮发展的重要支撑,仍然具备其他企业不具备的乡土性、内生性,仍然承担政府想尽而未尽的公共性、公益性义务,承担着新的重要使命,在服务“三农”中的功能和作用更直接、更突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地位更重要、更明显。

新时代发展乡镇企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和“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产业”的总要求,以人才为关键,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乡村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不断建立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努力形成创新促创业、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的良好局面,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第一,在产业兴旺上提供新支撑。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就业创业主体,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根据产粮村、特色村、城边村、工贸村、生态村、古村落村的不同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支持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实现人才、资源、产业向乡村汇聚,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二,在生态宜居上打造新家园。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把绿色发展作为指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引导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休闲旅游,实现增效增绿增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尊天重地,道法自然,美化山水林田湖草,构建天人共美、相生共荣的生态共同体,打造望山看水忆乡愁的好去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第三,在乡风文明上树立新风尚。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传承农耕文明,加强农耕文化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掘民俗文化,拯救村落文化,弘扬乡贤文化,讲好乡村故事,复兴乡风文明,推进休闲旅游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发展集聚化、服务规范化,提高中高端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四,在治理有效上探索新模式。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兼顾农村社区成员就业、居民福利再分配、社区公共物品提供等,使企业与社区和村民间的关系不同于城市企业与社区和居民的市场化关系;优先培养人才,把人才作为乡镇企业的核心要素,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缓解“三留守”问题,促进青壮劳动力在农村就业创业并兼业农业,防止村庄空心化和劳力老弱化;防止农村萧条衰败,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乡村治理实现法治、德治、自治的统一。

第五,在生活富裕上开辟新渠道。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自下而上在农村崛起,与城市工商业“双轮驱动”,推动劳动力“就地”、“异地”和“进城”等多元化转移;瞄准和锁定农业资源,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在农业前端和后端站稳脚跟,推动“四化”同步;通过产品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初级分配的收入调节,弥补农村的社会福利损失;通过提供门槛偏低、灵活性相对高的就业岗位,为周期性失业的回乡农村劳动力找到新的出路,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总之,新时代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乡镇企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