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2018-08-03杨璇

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28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小学数学策略

杨璇

[摘 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对话的过程,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提问,二是指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007-01

一、 小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1、增进师生交流。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而课堂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集中学生注意。课堂提问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使教师教学目标能顺利实现。

3、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教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4、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效课堂提问的核心及宗旨。课堂教学一个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5、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境及其相应的活动。教师把学生置于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回答提出的问题,从而就会使他們在语言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6、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通过课堂教学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

二、提高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 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立障设疑,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本案例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2、提问要有针对性,分层次和坡度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

案例二: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我这样提问。

师:同学们以前学习图形的面积公式时,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转化的方法。

师:可以怎样把圆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分一分。

师:怎么分?

生:分割成完全相同的小扇形。

(演示把一个圆分割成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并且试图拼成长方形,从平均分成4个、8个,16个......)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课件继续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个、64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

师:如果一直分下去,拼出的结果会怎样?

......

这样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3、 有效的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 40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 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提问的最佳时机把握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1)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提问;(2)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处提问;(3)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转折处提问;(4)在事物规律的探求处提问;在学生的疑惑处提问;(5)在学生熟透的生活中提问等等。

下面以从生活情境中入手提问为例,谈谈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切入,用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作为提问设计的依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时,用视频播放“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草地上,四个小动物骑着车子,准备赛车,它们车轮的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教师问:它们同时出发,谁可以获得冠军呢?这样的问题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富有情趣. 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易回答。教师的提问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唤起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5、有效的提问需要有效的评价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