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画里的海洋元素

2018-08-03郁李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断臂维纳斯冲浪

郁李

神奈川还能冲浪?——《神奈川冲浪里》

日本江户时代兴起了一种彩色印刷的木版画,名字叫浮世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画家葛饰北斋的作品《神奈川冲浪里》。很多人都会把这幅画的名字误念成“神奈川/冲浪里”,实际上应该是“神奈川冲/浪里”。“冲”是指神奈川的海域,画中惊涛巨浪掀卷着渔船,远处平静的富士山更衬托了风浪的凶猛,英勇的船工们正为了生存而与大浪搏斗,才不是在冲浪呢。

比糊墙纸还模糊——《日出·印象》

法国画家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了一幅写生:日出时,海上雾气迷蒙,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因为这是莫奈捕捉的瞬间感受,所以取名为“日出·印象”。莫奈带这幅画去参加画展,没想到,画展上许多人嘲笑这幅画比糊墙纸还模糊,讽刺莫奈为“印象主义”,印象画派大概就这样诞生了。很久之后,人们才认识到这幅画在光影和细节上的美感。

塔希提岛上的名人——《塔希提的年轻姑娘》

如果没有画家高更,塔希提岛可能并不会那么出名吧。高更是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与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高更更喜欢原始艺术,尤其对南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风土人情十分痴迷,于是他干脆把自己的后半辈子都托付在了塔希提岛上。高更的传世名画几乎都是他当岛民时期所作,比如这幅《塔希提的年轻姑娘》,画中的姑娘粗野但健康,深色的皮肤配上颜色热烈的服饰,在画家看来,这就是最美好的样子。

断臂之前的“珍珠”——《维纳斯的诞生》

敲黑板!维纳斯不是生来就断臂的!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的艺术作品,除了知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之外,还有许多油画作品。这幅《维纳斯的诞生》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出自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之手。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纷纷迎接。在西方的海洋文化中,贝壳是塑造美好的象征,维纳斯的美就像从贝壳中磨砺出的珍珠一样。

生命的渺小和意志的伟大——《九级浪》《肯特海滩》

只有直面过海上风暴的人,才能深切体会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但正因如此,人们对大自然的抗争才显得尤为伟大。俄国画家艾伊瓦佐夫斯基的《九级浪》和法国画家泰奥多尔·居丹的《肯特海滩》都表现了这一点。狂涛汹涌,浓烈可怖的色彩使得海洋变得无比恐怖,但人们却不放弃生命,在惊心动魄中顽强挣扎。

中国长卷画作中的海——《江山胜览图卷》

古代欧洲人很喜欢画海,那古代中国呢?翻一翻中国著名的长卷画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水光山色,《清明上河图》对汴河沿岸的繁荣市井有所展现,可见,中国古代长卷画作对海洋题材涉及较少,这也跟古代“重陆轻海”的文化传统有关。不过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卷》没有令人失望,画卷中特别描绘了东海的景象,而且海上还出现了多处古代四大海船之一的沙船。

海洋百科小能手——《海错图》

清代画家聂璜对海洋生物可谓情有独钟,他编写的《海錯图》成为中国最早的海洋生物大全。《海错图》中收录的动物千奇百怪,每种都被画了出来,至于画风嘛……说是写实的吧,又充满卡通的味道,说它是漫画吧,好像又一本正经的样子。很多动物虽然造型夸张奇怪,但是现实中确有真实的原型。

大自然也致敬凡·高——NASA海洋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预测全球海洋气候变化,利用观测数据生成了专门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绘制了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的地球表层洋流图。想不到此图的画风酷似荷兰画家凡·高1889年创作的名画《星夜》,凡·高在画中把星空画成一片巨大的涡流,与洋流图十分相似。这并不是NASA刻意而为,只能说大自然也在致敬凡·高吧。

原谅我看不懂画-《海堤与海》

不用揉眼睛了,你并没有看错,就是这幅画,名字叫“海堤与海”。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在海岸漫步时,连续数小时盯着海面上的波光,最后决定把眼前的景象浓缩一下——海面重复的波浪以及闪烁的波光,被提炼为诸多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形,线的长短不一、密度随着画面的色调也有变化。蒙德里安把“海”高度抽象为“十字”这个符号,也可以说,他用符号画出了一幅作品。

写实一些好不好——近现代艺术家的海洋画

快从《海堤与海》中回到现实,一起来欣赏两位写实派画家的大海美景吧!蒙塔古道森是美国传奇的海洋画家,据说购买其画作的订单多到爆,他擅长画大海和帆船,不仔细看,真以为是照片呢。

英国画家理查德·索恩出生在海边,海洋与海景成了他永恒的绘画主题,有人评价他“用水彩画出了油画的美感”。

猜你喜欢

断臂维纳斯冲浪
取名为“掩耳”
千姿百态维纳斯
独居者
“断臂”再出发
当代维纳斯的诞生
跟踪导练(二)
弗兰克与滑板
著名雕像背后的故事
智力大冲浪
资讯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