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女人不上桌是传统吗
2018-08-03李卫平
文_李卫平
近几年来,每到春节,“女人吃饭不上桌”的话题就引爆网络。辩护者有之,批判者有之,但都不离“女人不上桌”是传统的定性。但这真是传统吗?
至少,在本期推荐的汉乐府诗《陇西行》中,这并不是传统。五四以来,人们批判封建礼教,常常只抓住“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样的口号随意推理,而这些口号在历史中是具体怎样运行的,却少再有人关心。
历史不是观念,礼时为大,礼法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抽象系统。与其一棍子打死礼教,不如从历史细节来看看人们行礼的分寸。
《红楼梦》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太太小姐们吃饭自是“另摆一桌”,此图可见贵族和传统士大夫家族男女待客的差异(清孙温绘图)
想象的传统
女人吃饭不上桌的习俗是如何形成的?
在一篇流传甚广的网文中,一位文学教授认为,这一习俗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有关。对此,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博文中更进一步写道:
女人吃饭不上桌这个习俗在形成之初,很可能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因为在中国这样的男权社会中,几千年来做饭都是女人的事,在男人跟客人谈话时,女人忙着做饭上菜;在男人陪客人吃完饭后,女人还要忙着刷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这个看上去很扎眼的习俗背后其实是“男主外女主内”时代的遗俗。
“男主外女主内”首先表现在劳动分工上:几千年来,除了个别南方农村,女人是不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男人下地干活种庄稼,女人在家做饭洗衣带孩子。这样的劳动分工千年一贯制,早被视为天经地义,有人甚至为它找到了生理依据——因为女人要哺乳,所以只适合做家里的事,根本不适合出去工作。
其次表现在社会交往上: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有的待客作陪、社会交往就都是男人的事了。
最后还表现在道德观念上:女人“抛头露面”是不合适的,跟男人平起平坐也是不适当的,既怕有损于妇道,又怕给男子汉的权威造成威胁。(参见李银河的博文《为什么女人吃饭不上桌》)
李银河先生这样的分析,确实符合很多人对传统伦理的想象。但是,却不是历史事实。正如她说,“男主外女主内”首先表现在劳动分工——伦理秩序的经济基础。而事实是,几千年来,在农村,一般女性始终是大量参加生产劳动的,只不过通常不是农耕,而是纺织、经商等。春秋封建社会还有“拔葵去织”的故事,约束士大夫不与民争利,但在一般民家,耕种和纺织却是养家之本。《汉书•食货志》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东汉班昭在《女诫》中更将“专心纺绩”放在“妇功”首位。
此外,如本篇推荐的《陇西行》,汉代陇西地区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沿途住户,颇多兼营客舍酒店生意,诗中所谓“健妇持门户,一胜一丈夫”,就赞美了一位能干的“主妇”,很可能是客店老板娘。如巴寡妇清经营矿业、卓文君当垆卖酒等故事,在汉代并不少见。
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1960年成为成都龙泉驿区),妇女在厨房做饭。卡尔·迈登斯摄
女性参与生产劳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她的家庭地位、决策权以及财产继承权等。
中国历史上,嫡长子继承制(大家族)和诸子均分(小家庭)为代表的财产制度虽然常常杂糅反复,但女性在法律上都是享有继承权的。且家庭越小,男丁不兴旺时,女性的财产控制权越大。(参见李晓琴《中国古代妇女财产继承权的变化》等)
女性的财产继承次序和多寡虽然远较男子低和少,但这正是由传统农业社会的郡县—宗族治理结构决定的。简单地说,男子在外受国家(皇帝)统治,而在家族内部,无论男女儿妇都受族长或宗子制约。女性的权利往往取决于她在整个家族的等级和身份,正如《红楼梦》所描写的贾母和王熙凤。
这很大程度是中央集权政府和地方治理的矛盾,而不是性别之战。很多人抓住“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几个字眼就开始批判道德,殊不知,这正是指错了矛头。
如,东汉官方文件《白虎通义》明确规定“妇人无爵,阴卑无外事,是以有三从之义”。但人们在引用时只看见“阴卑”“三从”,忽略了整个文件的历史意义。
一是,妇人无爵,其根本是运用于贵族和士大夫之家,和整个官僚制度相关——正好比今天的高级干部配偶不得经商办企业,更不得纵容亲属利用本人名义谋取私利等。二是,西汉吕氏家族长期专权,末年王莽又以外戚身份取代汉室,因此,《白虎通义》根本上是统治者内部为了解决外戚专权的制度产物,并非一部现代意义的国家法律。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成为恋爱的千古美谈
又如婚姻制度,虽然班昭《女诫》说:“男有再娶之意,女无再适之文。”《白虎通义》也说:“夫有恶行,妻不得去”“一与之齐,终身不改”。但两汉及后世成文法律实际都没有明确限制女性再嫁。现实生活中,女性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
事实上,传统文化强调“礼时为大”,礼——按现代话说是“规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抽象系统,而是在现实运作中不断伸缩的,即所谓“权”。正如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男尊女卑”这种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形成的礼仪制度和民间礼仪的伸缩性,就在具体历史中反复上演。
“废礼”的分寸
网络上一篇流行的文章《在我老家,女人小孩不上桌的家庭更兴旺》为“女人吃饭不上桌”辩护。其中写道:
这个规矩,在匮乏年代很有必要。农家待客的饭菜,一般都超出自家消费水平,唯有此,才能兜住家庭基本的体面,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这当然可以理解。维护家庭基本的体面也就是必须让少数人“受委屈”,在传统的平民之家,可以说,承担这一委屈的正是妇女和儿童。反之,类似《红楼梦》贾府那样的大家族,太太小姐们吃饭自是“另摆一桌”。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委屈的限度在何处?“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这样的规矩还必须继续存在吗?这个规矩的目的又何在?
回到汉乐府诗《陇西行》,“好妇”因为待客周到又有礼数,赢得了客人的感谢和歌者的称赞,而其中最核心的词却是“废礼”。
废礼并不是说没有礼,正是强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去“权衡”礼节。
在该诗中,“好妇”的丈夫很可能是外出或过世了,支撑门户之事自然只能由她来承担。诗中写她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她面容和悦,把客人迎到家中,然后礼貌地问好,恭敬地请客人坐到地毡上,殷勤又周到。
接着写待客。“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如果说迎客六句表现她的热情好客,这待客六句要和男子一样与客人敬酒,就极度体现女子待客的分寸感了。客人出于尊敬女主人,先向她敬酒,她既不能拒绝,也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表现得亲暱——于是稍退拜跪(汉人席地而坐)两次,饮上一杯,处理得非常得体。随后客套两句即转入厨房,敦促仆人准备饭菜,慎莫使客人“稽留”,则可说是公开的节制了。
实际上,这样的礼仪,即使在今天的商业时代,一个单位或企业的女职员和男同事、上级领导之间的敬酒,也不过如此。换句话说,传统的“废礼”已经成了现代的“常礼”。现代社会讲男女平等,这首先是基于女性的经济成就。但在现实中,各种歧视女性的制度仍然存在,女性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喝酒吃饭”这种场合,如何把握礼仪的分寸,既保护自己又不失尊重,不如说正是“废礼”的关键。
礼本是为了维护多数人利益而存在的,所谓“礼之用,和为贵”。有人破坏了规矩,公器私用,非法攫取多数人利益,这正是“礼崩乐坏”,而绝不会是“礼教吃人”。在以往的教科书中,有两个经典的例子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中,采桑女罗敷严词拒绝了权贵“使君”的骚扰,在这里,违礼的是使君,而罗敷则是将礼作为保护自己的手段。“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正是“因其好色而制婚姻之礼,故男女有別”。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羽林郎》中,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辞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豪奴的调戏:“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李银河的批评中,曾引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来分析女子不上桌待客的原因。其实对比罗敷采桑、胡姬卖酒,又怎可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呢?在《陇西行》中,好妇“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与其说是不待客的理由,倒不如说是女子运用礼仪避嫌、保护自己的方法了。因为同样的情境发生在汉乐府《艳歌行》中,一位女房东为寄居的三兄弟缝补衣裳而被归来的丈夫发现,产生了误会。在那首诗中,寄居的三兄弟以“水清石自见”当面澄清了误会。
现代社会,因为女性广泛进入职场,性骚扰事件频发,如最近世界范围内兴起的#MeToo运动。在此,与其空洞的呼喊“女权”,批判“男权”“传统”,不如回到每个具体的环境,各人学会用礼仪和法律保护自己。实际上,男女概不例外。
在传统的教材分析中,《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即常常被认为是“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但这首诗中哪一点代表封建礼教呢?是焦母的蛮横无礼还是刘家的逼婚?是焦仲卿不能保护妻子的软弱、对母亲的愚孝还是夫妻二人的自杀?
事实上,这所谓封建礼教的东西,正是各人不能守礼导致的“礼崩乐坏”罢了——而这,在现代社会,依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论语》中孔子谈到齐家,曾简单地说“父父子子”,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子。这就是礼。焦母和刘兰芝的父母不能做好父母和公婆,焦仲卿也无法做一个好儿子和丈夫,这才是整个悲剧的根源。
《时代》周刊2017年度“风云人物”是几位响应#MeToo运动的勇敢女性,打破沉默,倾诉自己遭受性侵或性骚扰的经历,右下角的神秘手肘,说明全球受侵害的女性中,还有很多没有发声
这首诗的意思,作者在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就点明了根本。原句化用汉乐府《飞鹄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妻卒疲且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以公白鹄不能衔负雌鸟,来比喻男子不能庇护妻子。
反过来,再对比“健妇持门户,一胜一丈夫”,也可见其中的复杂况味了。
课文
汉魏乐府•相和歌辞•陇西行
作者_无考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娶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一胜一丈夫。
(本篇译注参见百度百科词条“陇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