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战略的豆腐
2018-08-03王化桥
文_王化桥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国民的健康是首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孙中山先生首先要谈素食、谈豆腐,这正是一个优秀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大政治家重视豆腐
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第二章,一开篇即说饮食,且大段大段地谈到了豆腐和素食。这也许会让现代人感到奇怪。其实,这正是中国传统礼乐政治的特征。
《建国大纲•饮食为证》:
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又中国人口之繁昌,与乎中国人拒疾疫之强大,亦未尝非饮食之暗合卫生在有以致辞之也……西人之倡素食者,本于科学卫生在之知识,以求延年益寿之功夫,然其素食之品,无中国之美备,其调味之方,无中国之精巧。故其热心素食家,多有太过于菜蔬之食,遂致营养料之不足,而致伤生者。如此,则素食之风,断难普遍全国也。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故中国全国皆素食,已习惯为常,而不待学者之提倡矣。
“礼之初,始于饮食”,今天考古发现的各种青铜器鼎、彝、爵、觚、甑等等,大多是装食物的容器,可见中华上古文明饮食之盛。至今,世界上普遍采用蒸菜和炒菜的民族,仍然只有中华民族。日本、韩国只是蒸米饭。
把饮食视为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今天的我们早已习焉不察,以为理所当然。但是,其他的文明却极为不同。林语堂说:“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写过烹饪之书,但没有一个英国诗人或作家肯屈尊俯就去写一本有关烹调的书,他们仍认为这种书不属于文学之列,只配让苏珊姨妈去尝试一下。”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大多是美食家,司马贞注《三皇本纪》:“伏羲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直接把圣人当成了厨师。
商汤的宰相伊尹也是厨师出身,自古以来,中国人把宰相治国比喻为“和羹调鼎”,或者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在西方政治哲学中,人们很难想象苏格拉底、柏拉图去谈论孔子所言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国民的健康是首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孙中山先生首先要谈素食、谈豆腐,这正是一位优秀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尽管孙先生提倡以素食为主,以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但今天的中国人大多是无肉不欢,为健康带来了隐患。
据柯林•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吿》显示:动物蛋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白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这个报告是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20年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项目。
不得不说,孙先生的《建国大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食谷者智慧而巧”
豆腐也是五谷之一。《礼记》云:“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服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服气”和“辟谷”是道家修炼的吐谷纳新之术,这里不多谈。以肉食为主的草原民族的确勇猛强悍,而以五谷为养的中华民族也不必低人一等。
五谷:稻、黍、稷、麦、菽。菽,即是大豆,黄豆。豆腐又名菽乳。苏东坡诗云:“煮豆为乳脂为酥”,豆腐是家庭烹饪最方便的食物,处处皆可买,四季皆有,雅俗共赏、贫富不择。
《本草纲目》载:豆腐清热,益气,和脾胃。相传豆腐是淮南王刘安首创,当然,刘安养有近万名食客和幕僚,组成了当时世界上也许最庞大的学术科研团队,留下鸿篇巨制《淮南子》。
淮南王府在如今安徽的寿县,合肥以北约70公里,前年夏天笔者赴合肥出差,顺便去豆腐的发源地吃了一盘红烧豆腐,味道很一般,当地的旅游业正处于开发状态。
直到今天,豆腐不仅事关中国人的健康,制作豆腐的大豆,也事关中国的国家战略和粮食安全。
加入世贸组织前,中国是全球第三大豆生产国,年产大豆1500万吨左右。2001年入世后,中国放开杂粮市场,国际市场上的大豆蜂拥而入,由于美国大豆价格低,出油率高,很快将国产大豆打得溃不成军,东北这一中国粮仓很多种大豆的纷纷改为其他农作物。
2004年,美国农业部配合大宗产品市场操纵大豆价格巨幅震动,收购中国很多榨油企业。
外资控制中国大豆、榨油产业后,就开始剪羊毛。从2007年起,大豆价格一路飙升,从500元/吨,最高涨到2008年的1650元/吨。豆油从5000元/吨,升到15000元/吨。榨油剩下的豆渣是猪饲料的主要原料,这直接导致猪肉价格升到20元左右每斤,举国震动。
于是,政府派国家队进场。2008年3月,中粮、中储粮等开始收储大豆,与国际资本展开拉锯,所幸的是“天佑中国”,8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大豆价格暴跌,国际资本损失惨重,国家队抄底大量收储大豆作为战略储备,2008年就买了700多万吨,以后每年只要大豆价格一降就买。
没有中粮、中储粮等国企作为定海神针,今天的猪肉价格至少翻一番。
当然,也要感谢中国人爱吃豆腐的习惯,让中国的自产大豆一直保持了一个稳定的产量,用来做豆腐刚刚够用。据中豆委对50强企业的豆腐生产量进行估算,中国年产豆腐约为5000吨,所需的大豆约为1186吨。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大量食用的豆豉和豆酱怎么办?“淡豆豉”是中药里重要常用的药材,被视为“小儿至宝”之一,可治感冒、失眠、清热、宣郁除烦等等。
可能的情况是,出油率偏低的国产大豆,可能更适合制作豆豉、酱油。而这部分农家自种的黄豆,实在很难统计为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