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劳动力精准培训策略研究

2018-08-03

职教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经营农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同时写入党章总则,表明了我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系统思考和战略定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时代前提下,乡村振兴战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延续与创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一系列改革政策,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解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矛盾的根本表现,振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农民。同时振兴的根本动力也来自农民,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夯实“产业兴旺”这一基础,就要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必须以农业劳动力的培育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对农业劳动力进行精准培训,大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各类农业人才,全面提高乡村农业从业者的素质。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劳动力提出的新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项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就是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按照上述“产业兴旺”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一)产业兴旺的内涵

产业兴旺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不同产品、不同生产经营环节、不同技术和服务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体系或系统的有机整体,在横向上要求扩展开辟现代农业发展新的产业空间,在纵向上要求延伸拉长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这个产业兴旺的过程需要合理利用先进理念、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社会服务、高素质人才等先进的生产要素于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农业多元功能,提高现代农业的价值和效益。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及其关联产业构成具有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更高级的资源要素和更加深化细化的专业化分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一体系横向上拓展了现代农业的多元功能、纵向上延伸了现代农业的增效增值空间,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和重要支撑,是产业兴旺的重要表现。2015年,全国拥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7.28万家,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5.5%,2003-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万亿元增加到19.4万亿元,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从2003年的1∶1提高到 2014年的 2.1∶1[1]。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向农业渗透,发展电子商务,社区支持加工体验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模糊产业边界,缩短供求距离,是新时代产业兴旺的又一表现。抽样调查的100家企业中,80%的企业已经投入电子商务。2014年,中国涉农类电商企业达到3.1万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2]。

总之,中国农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2017年,有关部委先后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创建工作,组织实施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据调查,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和加工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了稳定订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社会化服务等利益联结机制。还有很多企业与消费体验、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个人定制、电商平台等加快融合,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3]。

(二)产业兴旺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家式的才能,这种才能在农业和非农业中,在家庭生产中,……以及在向往较好的职业机遇和生产地点的迁移中,都很有价值”[4]。无疑,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的核心要素,是保证基础设施、技术、制度等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智力支撑。

产业兴旺体现在纵向上延伸为初级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关联产业和生产部门的产业链条,在横向上拓展到与农业相关的深加工、休闲、旅游等二、三产业的多样产业形态,这些对从业(创业)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需人才的类型更加多样、层次更为多元,表现出结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1.类型结构要求:更为丰富。正如前文所述,能够支撑乡村振兴的现代农业已演变为极具现代特性的产业,是一个多形态、多部门、多领域、多功能融合、复合、综合而成的农业集成体系或系统,个体构成各种组织形式并直接或者通过各种组织联结到这一超大的系统中,产生了不同的农业职业种类,使从业岗位职业化、职能专业化,呈现出更为丰富的类型结构,带来了人的素质全面化与现代农业职业的多样化,农业的现代化也包括农业职业的现代化,产业兴旺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说是从业者(人)的职业分化和升级的过程。

现代农业从业者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从事的职业种类非常多样,而且随着现代农业的演进还会增加。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大类,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四大类:从事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的生产操作型从业者;从事农产品生产管理、营销的经营管理型从业者;为农产品生产经营提供各种服务的专业服务型从业者;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内的各个领域创业的创业带动型从业者。

2.层次结构要求:逐步提高。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作为乡村振兴基础的现代农业成为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要求从业者具有更高的层次。

首先,高层次的从业者能够领会农业的经济、生活、生态多元价值,增强自信心,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坚定职业选择和生产经营决策。其次高层次的从业者更为主动地接受和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第三,高层次的从业者有较好的协调能力。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业从业者,素质高,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以及反映能力较强,有较高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应变的能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些人往往能充分地利用和配置资源,开辟新的生产经营和创业的门路,对市场的敏锐度高,能够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组织,并有序开展市场竞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7年),2016年,全国共有204万个农业经营单位。2016年末,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总数为179万个,其中,农业普查登记的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91万个;20743万农业经营户,其中,398万规模农业经营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包括本户生产经营人员及雇佣人员)1289万人,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092万人,两者相加为2381万人,占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的7.6%。另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6月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流转比例已经超过1/2。全国经营耕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农户超过350万户,经营耕地面积超过3.5亿多亩。现在我国40%的耕地由270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在我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中,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是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受过良好教育培训、具有一定经营规模或专业技能、相对年轻、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仅能有效应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挑战,带动广大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而且将进一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主导作用[5]。

二、现有农业劳动力不能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7年)的数据分析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10年间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拥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比从41%提高到7.1%、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从0.2%提高到1.2%,但高学历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还是相当低。

表1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对比(%)

同样,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每年对农户家庭人口及劳动力情况的调查,2011-2015年五年间在全国被调查的两万名左右的农户中,“十二五”期间的文化程度、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如表2、表 3 所示[6]。

表2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文化程度(2011-2015年)(%)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虽然五年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总体趋势是逐年提高,但是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到“十二五”结束也只有不到18%。

有专业技术职称、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前四年逐年提高,但是所占比例到最高年份的2014年还是分别不足10%和刚过20%,明显偏低,然而2015年,占比突然有一个大的减少,分别降为6.06%和15.66%(见表3)。

我们再来看看农场主的情况:

表3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情况(%)

表4 农场主的文化程度[7](%)

相比较传统农户,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一部分,但是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也不足一半。

在存量本来就不足的情况下,农业人才流失还相当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院校培养了130万大中专毕业生,目前仅有40多万人留在农业系统,而真正在农业第一线的不足15万人,人才流失率达88.46%[8]。

而我们考察国际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农业从业者的素质都较高。比如在美国的农业劳动力中,具有大学文化以上学历的占到60%,许多的从业农民(农场主)都经过了系统的职业教育或培训。而在德国的农业劳动力中,54%以上接受过至少3年的职业培训;荷兰农民尽管大多为中等专业农校毕业,但每年有近1/5的农民进入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接受专业性的继续教育[9]。以色列有40%以上的农民接受过大学教育,日本农民的本、专科大学毕业生也有40%左右。另据数据,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农场主中的许多人已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10]。20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德国69%的农业企业管理层接受过职业教育,其中具有农业高等教育学历的占10%,具有职业进修教育学历的占59%,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的占31%,持有专业资格证书或师傅证书的人数达到了22%[11]。在以色列,几乎所有的农业劳动力都达到了高中以上学历。可以看到,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对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农民学历教育和培训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农业劳动力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我国当前农业从业人员基数大、素质低,我国农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距甚远,需要加大农业劳动力培训的力度,扩大培训供给,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精准度,以满足需要。

三、对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农业从业者分类实施精准培训

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年均增长146万人的目标,按照此速度,到203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量将达到3500万人左右[12]。目前,全国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其中,示范性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60万人,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1万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约2万人,示范性培训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1万人,预计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量将超过2000万人[13],这一部分农业劳动力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承担者,是产业兴旺的积极推动者。

按照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产业兴旺的需要,我国农业从业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企业主等现代农业发展带头人,统称为“创业带动型”农业从业者;二是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者、农村经纪人等经营管理岗位的从业者,统称为“经营管理型”农业从业者;三是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农机手等专业化服务岗位的从业者,统称为“专业服务型”农业从业者;四是种养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农业企业工人等生产操作岗位的从业者,统称为“生产操作型”农业从业者。

(一)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时代我国农业从业者培训应该从产业角度,对应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一线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岗位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培训,培养对象主要是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业(创业)的从业者,已经不限于传统意义上从身份上进行界定的农民,也不是一直以来对农业职业教育和涉农专业从技术角度过分强调的农业技术人才的“误读”。培养对象扩大到所有通过各种方式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生联结、在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体系中从事某一岗位的一线工作、也就是从事某一现代农业职业的一线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首先,在培训对象上,区别于过去只对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农民进行培训,而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从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培训对象扩展到立志以农业为职业、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生产经营服务各个岗位从业(创业)的劳动者。

其次,在培养类型上,主要是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线岗位上的生产操作型、经营管理型、专业服务型、创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一线的生产经营加工销售以及相关的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及创业者。

再次,在培养内容上,切合不同类型的从业者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培训。不仅仅只是技术、技能的培养,而是以职业能力为主要培训内容的综合素质培养。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

针对不同的能力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农业从业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培训。

1.经营管理类从业者的培训。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要求,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核心,以农业产业组织负责人、农村经纪人为重点,着力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接受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教育,赴龙头企业、发达地区或境外参观考察、访问研修,亲身体验现代农业,通过参观、对话,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和发展潜力,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未来,并能够从中获得或提升学习的热情。依托相关培训机构,采取集中教学、模拟操作、现场实习等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开展法律法规和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是农村经纪人的培训。依托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经纪人的培养力度,提高其营销能力和带动能力。鼓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管理带动能力,促进农产品流通,活跃农村市场。

在上述两类从业者的培训中要搭建同业交流平台,寻找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并积极促成成功案例的分享交流。

2.生产操作类从业者的培训。适应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开展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大户(即规模农业经营户)的培养培训。

第一,围绕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农业企业、科技园区和特色培训基地,在各类农业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观摩、交流、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新品种,树立新理念,提高示范带动能力,培养当地产业发展急需的种植、养殖、加工能手。

第二,大力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建设,引导农民自觉学习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挥专业合作社、科协、农技协的作用,构建农民“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交流活动,鼓励农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养能手开办农家课堂,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形成自我教育、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性机制。

第三,组织专家、农技人员通过田间示范、巡回指导、联户结对等方式,省级或者地区级的涉农应用型高校(含高职)按照生产经营的品种和类型,开发学习课件和辅导材料,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利用国家农业科教云平台以及“中国农技推广”和“云上智农”等相关APP,实现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职业农民互联互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手段进行生产操作型从业者的培养培训。

3.专业服务型从业者的培训。适应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需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积极推进专业服务型从业者培训与农业重大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有机结合。完善以职业院校、广播电视学校、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紧密联系的培养培训体系,加快培养培训动物防疫员、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农村信息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肥料配方师、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能手、农村能源工作人员以及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人员、畜禽繁殖服务人员等各类专业服务类从业者。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与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效衔接,普遍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农业生产服务的关键职业领域,探索实行职业准入,鼓励和引导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依托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专业服务型从业者培养培训基地。

4.创业带动型从业者的培养培训。农业部抽样调查显示,到2015年底,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人,约占农民工总数的2%,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比例达到1%。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到农村创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14]。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结合城乡融合、产业协同的现实,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基础的城乡居民,重点针对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返乡者”,特别是家庭已经有一定的生产经营基础的“农业后继者”,结合这些人已有的知识能力和人生经验,围绕现代职业精神、高新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素质、就(创)业见习等方面,积极探索与之配套的形之有效的培养培训模式。

第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血缘、亲缘关系的重视,鼓励家庭式参与,打造“家庭创业共同体”。以家庭为载体,以创业为目标,在十年内鼓励60-70万名有农业技术专业特长或者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或者在城市有一定从业经历的“返乡创业者”,回到自己的家乡,与父母或者亲戚朋友构成 “创业共同体”,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实现中国“一村一个家庭创业示范户”、一乡一镇一个“农民创业示范园”的目标。农业部启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创)办骨干”、“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工程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二,职业院校毕业生与乡村“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联手创业计划,构成创业团队(“一村一个创业团队计划”)。在“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大学生农村基层特岗等计划基础上,开发农村的传统或者特色优势产业,给予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与乡村“种植、养殖大户”共同创业,在推出一个产品、打造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价值。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创业能力教育。重点培养从事农业的职业兴趣、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从而使其愿意依托现代农业实现自我价值,安心投身现代农业。

第三,通过建立乡土档案,发现、选择那些观念新、思维活、带头致富本领强的农民,作为重点户,配备专门的农技师给予技术支持,使其成为有较强影响力的示范能人,并以此为平台,提供创业条件,加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养,不断培育新能人,带动身边的群众发展生产,在县、乡范围内形成规模产业。

人才兴,则乡村兴。新时代,我们需要正视我国乡村人力资源“短板”的现实困境,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中从业者不断专业化、细分化的职业岗位新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从业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培养培训,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经营农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