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的中西医误会

2018-08-03柳垂亮

特别健康 2018年7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副作用

○柳垂亮

有一次,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母亲问我:“是不是孩子病得特别重的时候,就去看西医,孩子病得比较轻的时候,就看中医呢?”

我问她:“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她回答:“不是说西医刺激性大、副作用大吗?孩子病情急的时候,没有选择,只能看西医了。等孩子病情轻了,就看比较缓和的中医。中医顺应人体,副作用小。”

我赶紧打断她:“恰恰相反,如果是普通的感冒,那么病情缓和的时候应该看的是西医,而不是中医。这种情况下,西医的副作用更小。”

西医并非蛮汉

西医是怎么看待感冒的呢?西医认为,大部分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感冒病毒这个东西,虽然西医有药物可以治疗(比如“病毒灵”),但是疗效不明显,又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一般是不用的。

那西医用什么治感冒呢?什么都不用。因为西医认为,治疗感冒,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人体自己的抵抗力打败病毒。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就可以提高抵抗力了。所以,对于身体不是特别虚弱的患者,西医治疗轻度感冒的办法很简单:多休息,密切观察症状。如果患者一直没好转(超过三天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或者出现比较重的症状(发烧、严重咳嗽、流脓鼻涕、耳鸣等),这说明入侵人体的不光是感冒病毒了,还有其他细菌乘虚而入。对于细菌,西医可就有办法了,而且效果明显好得多——用抗生素。

所谓的“西医不顺应人体”,其实是一个错误的印象。西医当然也注意降低治疗的副作用,比如“病毒灵”这种西药虽然能治感冒,但是疗效一般,副作用却大,就不主张用。西医并不是假想中的蛮汉,只知道粗暴地治疗人体,很多时候西医是一个温柔的姐姐,也知道如何安抚、顺应人体的需要。

两种常见误解

有一位退休的语文老师找我看病,大概因为我是中医大夫,他就跟我说,退休以后他特别喜欢研究中医,对《黄帝内经》很有心得。《黄帝内经》中有一句有名的话,叫作“凡治病必察其下”。他说,这句话是《黄帝内经》里最关键的一句,特别是其中这个“下”字,历代学者的解释很多,吴昆解释为“二便”,薛生白解释为“二阴”,又有谁谁谁解释成什么。

接着,就听这位老师告诉我:“这些解释全都不对。”他说,《黄帝内经》是战国时候的书,在战国时候,“下”字的含义和现在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看病的过程中,他絮絮叨叨,一直在旁征博引这个“下”字的意思,最后还说,现在好多中医大夫都不看古书,不通古文,连《黄帝内经》都看不懂,这样中医的文化怎么能传承下来?他边说边摇头。

这时我已经看完了他的病,开好了药单:“您刚才说得太好了。您去取药吧,阿司匹林吃一礼拜,一天一次,一次一片。”

我记得他当时的脸色可不太好看。

这个语文老师在患者中很有代表性。在这些人看来,一个中医大夫,不好好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怎么能算是真正的中医呢?而在另一些反对中医的人看来,中医言必称《黄帝内经》《伤寒论》,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把几千年前的古书当宝典,这不分明是迷信吗?

这两种观点,都是对中医常见的误解,都是错的。中医从来没有固守传统,也没有不思进取。

中医不拘传统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中医真的是固守传统的话,那么从《黄帝内经》以后,就不应该再有中医名著了。因为凡是能称得上名著的,称得上名医的,必然是对前人的理论有所反驳,在前人不足的地方有所建树。如果每个中医名家都言必称古人,不敢反驳古人的话,那后人怎么可能有自己的建树呢?

中医人常说《本草纲目》,可《本草纲目》是什么时代的?明代的。比《本草纲目》更早的药学书有的是,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假如中医崇拜古人的话,不是应该崇拜《神农本草经》吗?其实,中医之所以常说《本草纲目》,就是因为《本草纲目》对古人的错误改得最多,改得最实事求是,《本草纲目》代表的是进步而不是守旧。

有些人拿《本草纲目》中一些诸如上吊的绳子、床脚下的土之类的药方来攻击中医荒谬迷信。其实,现代的中医医生不会认为《本草纲目》是完美无缺的,都承认其中有很多错误。今天的中医医生没人会再用上吊的绳子、床脚下的土之类的东西入药。《本草纲目》说得对的要学习,《本草纲目》以及其他医书说错的内容,早就被弃之不用了。

现在的中医大夫,上学的时候一样要考英语,学习现代化的药理学和有机化学,他们会看最新的学术论文,会看外文期刊,懂得最前沿的医学知识。他们只会告诉患者:“我采取的医疗方案有最新的统计数据和最前沿的医学文献为依据,是经过安全验证的,所以请你信任我。”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副作用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药物副作用,到底怎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