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状元”之风当休矣
2018-08-03
更多详情,敬请关注
《教育家》微信公众平台账号
2018年高考录取大幕开启,高考“状元”以及他们是被北大还是清华录取,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重申,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禁令已发,言犹在耳,是到了彻底医治这一顽疾的时候了。
有人要炒作高考状元,首先要知道这些状元姓甚名谁;高校要竞拍高考状元,也要明确标的物在哪儿。近年来,广东、山东、江苏等地不再对社会公布高考成绩排名,对于淡化高考状元起到了一定作用,值得肯定。
但是,由于各类对高考状元感兴趣的机构和个人总是会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到高考成绩,上述做法除了增加北大清华搜寻状元的成本和延缓状元的揭晓时间之外,并未有效降低社会对高考状元的宣传炒作。
有人认为,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推广,高考状元也将成为历史。理由是:一方面,新高考制度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不再是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大学就不会再去抢夺所谓的状元了;另一方面,新高考制度下,考生选考科目的组合不同,同一分数所代表的内容不同,从而出现了无数个状元。
那些追逐状元的机构和个人,追逐的从来就不是具体的人,而只是一个分数。只要存在一个最高分数,他们就会把其称为状元。如果一时无法从技术层面令高考状元“消失”,这股歪风就压不下来。
一般说来,围绕高考状元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大学、中学及地方政府、商业机构。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对高考状元的宣传炒作,就必须使这三个利益相关者因违反禁令所付出的成本大于其从宣传炒作高考状元中所获得的收益。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北大清华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带个好头。如果因为身处博弈之中,他们自己带不了这个头,教育部就应该伸出手来帮他们一把。帮助的办法是将高校执行教育部禁令的表现和其所能获得的自主招生名额挂钩。
对于体制内的中学,可以通过行政和经济的双重措施进行管制。行政措施包括:对有关负责人撤职查办,削减学校招生名额,缩小学校的招生区域,等等;经济措施包括:削减财政拨款,罚款,等等。
政府机构的情况则稍显复杂。目前,相当一部分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来自地方政府,他们以此作为教育政绩。应该明确,凡是将高考状元作为教育政绩加以“嘚瑟”的官员,应予以撤职查办,以儆效尤。这里的关键在于,当地政府是否真正重视这一问题,是否能真下决心加以解决。
对于网站、自媒体和课外培训公司等商业机构,最有效的管制措施是经济手段——高额罚款。各类商业机构炒作高考状元的唯一驱动力来自利润。通过高额罚款,使其违规所得远远低于违规成本,商业机构自然就没有动力去炒作状元了。
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对于扭转当前教育领域愈演愈烈的应试倾向,至关重要。面对如此顽固猖獗的状元追捧和分数崇拜,必须下定决心打掉几个以身犯险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回归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