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质疑与趋势
2018-08-03申杰
文/本刊记者 申杰
从2013年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至今。其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显著提升。然而,质疑的声音与看好趋势者一直同在。
质疑一、安全性问题
去年5月1日中午,北京市朝阳区东苇路蟹岛度假村停车场汽车起火,损毁的90余辆汽车中绝大部分是新能源电动车大巴。尽管事后警方称事故原因是停车场周边种植着大量的杨树、柳树,地面有大面积杨絮、柳絮堆积导致火灾。但是,这次发生的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燃烧事故,仍然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关注。
在此之前,不乏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新闻见诸报端。2016年6月26日,北京三里屯一辆国产品牌纯电动车发生自燃,瞬间被烧得面目全非,同时还殃及停放在旁边的一辆别克轿车。
2015年4月26日,深圳一辆国产品牌的纯电动大巴车在充电站充电时,突然自燃。最终官方给出的原因是过度充电72分钟,导致多个电池箱先后发生动力电池热失控、电解液泄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
不光是国内车企,一些国外品牌也未能幸免。2017年3月4日,一辆外资品牌的纯电动车在上海金桥充电站,发生了电动汽车燃烧事故。
新能源汽车事故频仍,到底是外力原因所致,还是新能源汽车本身的电动属性,抑或是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把控不严产生的质量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这些出现问题的汽车产品,在各项参数上都完全符合相关规定,否则这些车辆也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上。然而,符合政策要求的汽车产品并不代表安全上100%的可靠,因为实际车辆运行的状况远比企业自行路试复杂得多。
即使目前新能源汽车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新能源汽车发展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却仍然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其中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
质疑二、骗取补贴问题多
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的问题进行了大力查处,发现许多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些汽车企业要飞蛾扑火?这里面反映的问题不仅仅是骗补金额的多少,更是透视出这个行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一些汽车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或许只是为了获得国家的财政补贴。
然而新能源车对于环境的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随着该类型车的陆续推出,越来越多响应环保号召的消费人群更希望拥有一辆环保且经济的车型。尽管国内十个城市计划、在建和已建成电动车充电站(桩)的累计投资已超过3亿元。但是,让众央企和各地方政府垂青的充电站(桩),到目前为止却尚无国家标准出台。而一些国产新能源车的价格也受到质疑。
有业内人士指出,政策补贴转向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后,同样存在风险,很有可能导致前两年类似整车企业骗补的事件重演。地补转向充电基础设施和运营后,地方政府的监管难度将更大,容易造成基础建设的大跃进,更容易出现骗补的行为;此外,地补转向汽车使用和运营环节,在以往的试运行中,曾出现过企业驱使员工驾驶车辆增加行驶里程骗取补贴的事件。
质疑三、电池回收与环保问题
受技术和规模影响,目前国内市场上回收有价金属的收益经济性差,相关财税激励政策亦不健全,市场化的回收利用机制远远谈不上成熟。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蓄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蓄电池年报废量或达到35万吨的规模。此次工信部的规定,就是在给相关企业提醒——谁使用,谁负责。不仅要生产,同时还要重视回收。
据了解,电动汽车电池质保期普遍为5-8年,根据新能源车的销售和使用时间推算,市面上最早的一批电动汽车电池处于淘汰临界点。但是,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蓄电池依然存在能量残余,可进一步应用在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其他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电池的污染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按传统汽车15年使用寿命计算,一辆完美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要完成7000次循环,而现有水平一般只能达到1000-2000次循环,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新能源汽车如果全面覆盖,报废的电池量惊人。除了更进一步完善电池质量,延长电池续航能力之外,如何做好废旧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应该是目前最重要的课题,否则新能源汽车实在有负环保的盛名。
趋势一:监管力度趋于完善
今年5月,工信部公示了《关于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经审核,2017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申报推广数为230616辆,申请清算资金为96.01亿元,最终专家组核定的推广数为161667辆,减去68949辆不符合补贴要求的车型,应清算补助资金为66.41亿元。2017年申请补贴的车型中,有超过40%被拒之门外,1000辆以上规模“被拒”的企业包括江淮、北汽、广汽、长城、御捷、海马、江铃、吉利等,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接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
因为未接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而与补贴无缘,这还是第一次。过去,车型部分参数与公告不一致、车型未进推荐目录、行驶里程不足2万公里、行驶证注册日期不在规定时间内等是拿不到补贴的主要原因。如今,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的面世,意味着想要钻空子拿补贴的可能性被彻底打消。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监管平台累计注册整车企业523家,成功注册整车企业403家,通过“平台符合性检测”的整车企业355家,通过“车辆符合性检测”的车型5159款。从数据可见,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建设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安全,对于出现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通过监控平台可以做到信息追溯和倒查,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趋势二、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越来越多的电动车,意味着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废旧电池如果在回收过程中出现泄漏,不仅会造成重金属污染,具备强腐蚀性和强毒性的电解质也存在危害环境和生态健康的可能。
鉴于此,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将从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目前,大部分动力蓄电池还在服役阶段,新能源车生产、电池生产企业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合作回收机制。依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早在今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已经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据悉,在《规定》发布之前,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已经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规定》基于此应运而生。有了电池编码和溯源机制,谁生产、谁使用,所有过程都将一目了然。
趋势三、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
几年前,各家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初代的技术方案,不仅有很多缺陷,而且用户感受都很一般。电池不仅笨重,而且成本很高,一款售价接近20万元的纯电动汽车,驾驶感受几乎和售价5万元左右的汽油车相仿。
而如今的新能源技术并不能说十全十美,但是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至少一倍,也就是说同样电量的电池,重量和体积都基本上减少了一半。而成本也降低了70%左右。所以今年出现了很多续航超过400公里的国产品牌纯电动汽车,如腾势500、吉利帝豪EV450,比亚迪的秦EV、e5、宋EV、荣威ERX5等。
这些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几近翻倍的同时,售价基本持平,甚至个别车型还略有降低。同时包括iBooster刹车、热泵、电池热管理系统等非常有实际作用的技术,纷纷出现在今年新上市的新能源车上。
这些包括电机、电控、BMS系统在技术方面的不断进化,使得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水平不断提高,朝着“成本更低,效果更佳”的正确道路上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