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骄傲”何泽慧:罗裙欲将战袍换

2018-08-03翛然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22期
关键词:钱三强

●文/翛然

作为堪称“中国骄傲”的科学巨匠,何泽慧开创了中国科学界众多的第一: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她与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被合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而他们的婚礼也是由居里夫人亲自证婚。

何泽慧家世显赫却从不骄奢,成果无数却低调淡泊,她一生传奇,却永怀赤子之心!温家宝评价她:“何先生在女科学家中是少有的,是人中麟凤。”

出身显赫,巨匠爱情

1914年,何泽慧出生在声名赫赫的何家苏州大宅“灵石何寓”里。何泽慧的母亲王季山是物理学翻译家,父亲何澄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员,也是山西第一位前往日本的留学生。何泽慧在家中排行老三,自幼聪明好学,深得父母喜爱。何澄回国后开办工厂,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何泽慧的八个兄弟姐妹中,后来出现了四位著名物理学家、一位植物学家、一位医学家。

1932年,何泽慧随身带了两元钱,搭船来到上海,分别参加了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顺利被浙江大学录取。当年考清华的一共有近3000人,何泽慧觉得自己考取清华希望渺茫,但最后,她成为清华大学录取的28人之一。

同时被浙大和清华录取后,何泽慧选择了清华大学。清华的学业格外繁重,最终只有10人顺利毕业。何泽慧是这10人中的第一名,而第二名就是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钱三强。

钱三强是国学大师钱玄同的儿子,在清华大学与何泽慧成为同学。清华的餐厅采取男女生搭配的就餐制度,钱三强和何泽慧以及另外6名男生编在一桌。何泽慧发现钱三强每逢入席退席总是彬彬有礼,颇具风度,内心里对他很是欣赏,而钱三强对于聪颖灵秀的何泽慧也颇有好感。在同学们眼中,同样才华出众的何泽慧和钱三强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但他们虽然彼此欣赏,心存爱慕,又都很羞涩,谁都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表白。

大学毕业,钱三强考入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何泽慧申请进入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可系主任克里茨教授拒绝了她,因为此前这个系不但没有女学生,甚至连外国人都一概不收。何泽慧真诚而急迫地对克里茨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侵略者。我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这里来学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一个弱女子竟有如此勇敢赤诚的爱国情怀,克里茨被深深打动了,终于同意录取她。何泽慧格外珍惜得来不易的留学机会,异国求学的深夜里,她常常一个人在实验室“偷偷”测量真实枪炮的弹道数据。

1940年,何泽慧的父亲买下苏州著名的网师园,为苏州园林艺术保存下了难得的珍品。就在这一年,何泽慧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工程博士学位。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德国和法国之间无法通信,何泽慧和钱三强虽然天各一方,但爱情的种子早已在两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1943年,何泽慧来到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研究原子核物理。她首先观测到了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为“科学珍闻”。这一年,法德之间恢复通信,但信不能封口,且只限25个单词。于是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问候的信。钱三强收到信后,如获至宝。此后两人通信越来越频繁,感情也进一步加深。

与何泽慧通信两年后,32岁的钱三强鼓起勇气,给远在德国的何泽慧发出了25个字之内的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在担心自己被拒绝的焦急等待中,钱三强终于盼来了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1946年4月8日,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来到巴黎,在居里夫妇的见证下,与钱三强举行了婚礼,中外同仁好友三百多人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

百折不回,报效祖国

婚后,已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1947年初,他们正式发表论文,证实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震惊世界。次年夏天,何泽慧与钱三强带着刚出生7个月的女儿辗转回到国内,从事核物理研究工作,报效祖国。有人不解地问何泽慧:“国外条件那么好,国内还很贫穷落后,你为什么不留在法国发展科学事业?”何泽慧回答:“当时我出去就是为了回来。出去,就是学习学习,见识见识嘛!”

很快,中国科学院成立,钱三强和何泽慧受命筹建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所只有5个人,什么设备也没有,何泽慧就和钱三强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在北京的旧货摊、废品收购站到处转悠,寻找可用的材料。何泽慧绘图,钱三强动手制作,硬是制造出两台简易机床,又用它们制作出各种急需设备。近代物理研究所就在这5个人的基础上,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发展到150人,建立起新中国第一支核物理研究队伍。

为建立我国自己的核实验技术基础,何泽慧选择制备原子核乳胶作为研究课题,在简陋的条件下,经过数年努力,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自然科学部分)三等奖。

在中国独立研制氢弹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资料中的一个数据不可靠。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氢弹研制就要走另一条路,因此这个数据需要重新测试。该实验被交给何泽慧负责,平常的物理实验需要两三年才能测出准确结果,而当时距离氢弹研制成功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两年。何泽慧带领科研团队不分日夜拼命工作,只用了几个月就实验成功。核武器数据没走弯路,何泽慧为氢弹研制成功做出重大保障,获得科学界的高度评价。

何泽慧崇尚原创,珍视第一手原始数据,总是挺身保护困境中的科研人员。只要是她认为值得探索的新方向,就亲历亲为大力支持,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和风险。90年代初,有科学家发展出一个全新的X射线成像方法,极大提高了从实验数据中提取信息的成功率。但因为不合常规,当时这个方法遭到一片责骂声。何泽慧全力支持这个创新,并鼓励道:“不要怕责难,新东西就是这样的。”她还邀请钱三强来实验室来观看工作成果,后来应用这个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并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

何泽慧是一位科学家,做科学研究就是探索自然的本来面目,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维护真理,是何泽慧一生奋斗的目标。科学家同事们评价何泽慧是一个真人,任何时候,她都只讲真话。

中科院高能所宇宙线研究室的一些年轻人,想通过建设高空科学气球系统,推动空间天文和其他空间科学探测在中国起步。一名领导得知后生气地斥责:“为什么不集中力量确保高能加速器建设任务,搞什么气球?”何泽慧闻知此事,公开支持创新:“发展交叉学科,不能只管领导说什么。”此后,只要有新研制的气球或观测仪器进行飞行试验,何泽慧必到现场,每次她都坐着吉普车颠簸两三个小时,如此坚持了10余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高空气球取得重大进展。有科学家感慨:“如何没有何先生,很多科研能不能坚持住,会成为疑问。”

谦逊淡泊,深藏功名

“江南出才女,罗裙欲将战袍换。”半个多世纪里,何泽慧组织领导新中国核物理、中子物理、钚化学、热核反应等十多项研究课题,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理论研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在“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的身旁,何泽慧不仅是一名相夫教子的贤妻,更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家。她有自己的科研领域和团队,有自己的科学成就,与钱三强珠联璧合,相映成辉。她一生为国家奉献,却低调淡泊。

经过人生的焠金炼玉,生活中的何泽慧就如一名普通的江南女子一般平常,但那是阅尽人间沧桑后的沉淀与从容,是从华至朴、从有到无的自然而然。

何泽慧一向淡泊名利,在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人选名单里原本有她,但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夫人,最终与研究团队擦肩而过。很多人为她感到惋惜,她却不以为意,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两弹一星”工程,她说:“只要对国家有益处的事情,我就做。”

在1994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时,何泽慧坚决不同意立传。因此这一系列丛书第六集“物理学”部分没有她的名字,她的传记只出现在了书中最后。编者不得不加了特别说明:“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特此说明。”

到了86岁高龄,何泽慧每周还坚持几次到高能物理所上班。有时在物理所忙到很晚,她就从食堂买几个包子或馒头带回家吃,渴了就喝点白开水。何泽慧家住在中关村,研究所想派车接送她,她坚决不肯,每次都是自己挤公共汽车。

何泽慧一直居住在青灰色的砖楼里,家中的摆设异常简朴,客厅两边靠墙摆着两个旧沙发,沙发中间再摆一个小茶几,就很难来回通行了。单位几次请她搬到条件更好的院士楼居住,都被她拒绝了。对于生活,何泽慧一点儿也不讲究,她的衣服上有补丁,脚上穿着老式解放鞋,连书桌上的镇纸都是自己捡回来的鹅卵石。出门时,何泽慧喜欢提着一个人造革书包,书包的带子已经断了,就用绳子系着;表面的人造革开裂了,她自己用针线缝起来……

2005年,温家宝总理前往何泽慧的住处探望她。满头银发、已经91岁高龄的何泽慧依然还在工作。温家宝评价她:“何先生在女科学家中是少有的,是人中麟凤。”何泽慧说:“作为一名科学家,本来就应该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

何泽慧一生把爱国深情倾注在对新中国科学事业的自觉奉献之中。她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忘我奋斗,鞠躬尽瘁。她始终怀有赤子之心,品行犹如纯白之玉,质朴高洁,她的精神和情怀令人感动,并由衷地心生敬仰。

猜你喜欢

钱三强
钱三强
两弹元勋 育人巨匠
——纪念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钱三强院士
将位置排到最后
钱三强的“偏心”
钱三强的“偏心”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三强的遗憾
钱三强:中国“核弹之父”
FACTORY 221
钱三强的25字求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