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生地图判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8-08-02童炎
摘 要: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地图判读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地理基本技能与素养之一,中学地理学习涉及大量的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坚持核心素养视角下,应循序渐进地培养中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以及识别地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与绘制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塑造学生的空间分析与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引;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作者简介:童炎,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湖北 黄石 435000)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101-02
新课程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師在地理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判读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地理基本技能与素养之一,文章重点讨论在坚持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地图判读能力。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1. 地理核心素养。中共中央于2014年4月发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核心素养自提出以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地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体系与内容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读。汤国荣先生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中学地理课程中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育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李家清指出,地理核心素养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牛超、刘玉振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由此可见,地图判读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地理基本技能与素养之一,地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地理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2. 地图判读能力。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它以其直观、形象、简明、生动的特点,使学生更利于理解地理知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包括四大部分,即地图与地球仪、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由此可知,地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地理技能。
地图判读能力是指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能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图表数据并绘制图表,并且能分析地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及运用地图的能力。王树声认为:“地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包括多种基础能力,如注意、观察、记忆、想象等,也包含分析、判断、计算、绘制等一系列技能。通过识图、读图、用图,综合运用思维活动并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地图,可以发挥地图在旅游、交通、军事、建设等多方面的功能。”关于读图能力的解释,目前地理学界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即普遍认为读图能力是从地图中获取并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方法,学会搜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地理观察和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从空间、环境视角观察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而地理教师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坚持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中学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地图判读能力的培养。
二、地图判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地图判读能力,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自身的地理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中学地理学习阶段的地图类型主要有区域分布图、地理原理图、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地理景观图、专题图、素描图、示意图、卫星图片及幽默漫画图等。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坚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图判读能力。
1. 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使学生学在其中并乐在其中,运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热爱地图的兴趣。此外,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脉络及其实际作用,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效率,提升学生的地图判读能力。
兴趣大多来源于一定的问题情境,而问题的提出又取决于教师的逻辑思维、学习材料的提供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等。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地图探究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并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不断交流与深化对地图的认识中,使地理问题得以解决,进而激发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地图材料的使用以及问题的提出上,不能太难或太易,要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进而发展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地图识别与分析能力。学习地图首先要学会阅读地图,即识别地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图像上,引导学生通过地图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地图识别以及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地图识别与分析地图能力时,首先应教会学生从整体上判断地图的类型。其次,详细阅读地图中所给出的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内容,尤其是要注意方向标,要熟练识别与运用等值线地图等。
分析地图是中学地理地图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它是地图识别的深化和继续,是获取隐含在地图中的有用信息的过程。学生学会识别地图后,还要学会用图、分析图,这是培养地图判读能力的基础。如教师在讲述“五海三洲之地”时,可指导学生进行填图,找出五海、三洲、苏伊士运河等关键性地标,接着带领学生弄清楚此区域的交通区域及资源状况,使学生能够综合分析地图。
3. 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与地图记忆能力。地图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学生对绘图能力的培養以及基本地图记忆能力的锻炼。针对地图绘制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绘制地图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及规则,如按照地图点、线、面三种要素进行区分。城市、村庄、港口等用点状要素进行标注,河流、山川、交通线等用线状要素标注,气候区、行政区等按面状要素标注,绘制大概的区域轮廓。其次,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绘图的习惯,学生只有亲手绘图、填图,才能迅速提升绘图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填图、绘图的活动,如地图临摹、填绘、仿绘、图表绘制等,使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掌握并熟悉地理要素及现象。
在培养地图绘制能力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地图记忆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生对地图记忆的训练,如一些常规的地图,气候类型图、洋流图、交通图、政区图等。由此,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图,为进一步快速准确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打下基础。
4. 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与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与空间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识别地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与绘制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同时,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并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链,塑造空间分析与思维能力,培养运用地图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塑造学生地理知识链的系统性,然后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活动,如成立地图兴趣小组、组织适当的野外调查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以塑造学生的空间分析与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地图判读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之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下,注重提升他们的地图判读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以及识别地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与绘制地图的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链,提升空间分析与思维能力,培养运用地图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110-122.
[3] 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4-6.
[4] 牛超,刘玉振.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4):48-51.
[5] 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1.
[6] 王树声.教海求索五十年——我的地理教学实践与思考[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