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坏孩子”成长记
2018-08-02
胡明从小不安分,不想上学就去打工,不想打工就去学理发。心之所向,缺点成了优势。火车坐过了站,他身无分文,但敢闯荡,敢吃苦,终于在异乡扎下了根。
数据显示,打拼意识在新一代小镇青年的身上愈加浓烈,六成小镇青年有创业的想法,58.7%的人是为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赚钱不是创业的主要目的。
——《相信不起眼的改变:2018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现状白皮书》
熙熙攘攘的成都驷马桥横桥街上,28岁的胡明和9人小团队正忙着每天营业前的准备工作。这家走高端精剪路线的理发店开业近6年来,在这条街上的六家竞争格局中杀出,如今已是一家独大。
店老板胡明从小就“不安分”,敢惹事,全村人都知道。16岁那年念完中专,他不想上学了。村里弃学外出的孩子也多,他也跟着去了广东佛山,进入一家电子厂工作。
“我一心想着,终于可以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样的了。”但打工,三点一线的日常作息,显然不是胡明想要的新生活。恰巧,他在宿舍楼下的美发店里发现了另一种可能。
“我很憧憬这份工作,感觉理发师们懂技术又有素质。”于是,他找到同样来自湖南东安县的老板,请求在店里免费帮忙学手艺。之后,他每晚在厂里上夜班,白日里当美发学徒,一干就是四个月。
这次机会就像一块缓冲垫,让胡明获得了初次技能培训的宝贵经历。随后,他辞去电子厂的工作,到当地的大型理发店毛遂自荐,从迎宾和洗头学起。
“我的企图心比较大,逛街时看到我崇拜的理发店,就大着胆子上门去问。”心之所向,胡明不怕吃苦,冬天手上长冻疮开裂了照样干活,一有客人就抢先迎上去。
没多久,胡明就提出辞职去重庆。“那时候就觉得自己技术很牛,会一点点就不得了。”在见识过广东的职业美发训练后,这个向来不按套路出牌的农村小伙儿自认为可以出师了——“是时候出去闯闯了”。
回望从事美发行业的12年,胡明不止一次说走就走,“无论去哪里,我都不怕”,最难的那一次,他身上只剩七百多块钱。
“当时我买了到重庆的票,坐过站在成都下了车。”摸摸口袋里剩下不多的现金,他干脆就留在了这座全然陌生的城市。
初到成都,不熟悉当地的服务标准和行业风向,他原有的一些优势显得水土不服。找到新工作,又因为老师傅的排挤和客人的挑剔备受打击。
“开始时我也会很委屈,面子放不下。但很快就不别扭了。”胡明经过反思,换了思维主动维系客户,并逐渐创造出自己的独特审美和造型手艺。
他耐住了性子,决定怀抱一颗工匠般的心,一生干好这一件事。“别人休息我不休,别人做不下的顾客我去做。我可以给客人提供不同的选择,指定顾客自然越来越多。”老板看他挺机灵,是好苗子,也愿意提携他学习本土流行的理发风格。
行业里,许多人为搏业绩不惜盲目推销。“我不能接受,我要对相信我手艺的人负责。所以接触下来他们都很信任我。”胡明说,“真诚不撒谎,这是我坚持的基准。”
真正自己开了店,胡明不是没有慌过。“刚开业时营销、管理我都不是很懂,亲手带的徒弟也在第二年就离开,店里就只剩三个人了。”
好在有妻子和忠实的顾客做后盾,他平稳心态,先去武汉进修了烫染课程,将技术优势迅速提升,同时又加强口碑营销,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网络直播等平台宣传。
胡明认为,光靠蒙头干活、开一两家门店,覆盖的人群是很有限的,让自己的店在日趋激烈的美发市场中独树一帜,必须要多元化发展。
凭借着过人的手艺和经营头脑,胡明得以闯出了一片天地。美容师出身的初恋女友陪他一同熬过艰难的创业初期,现在已结婚生子。当初工厂宿舍楼下的启蒙老师周师傅直说:“他是我教的徒弟当中取得成绩最好的一位。”
“我自己想要的生活慢慢一步一步在改变,就觉得挺好的。”胡明说。当徒弟后悔了回头找他时,他没计较;老家亲戚也把不听话的儿子送到成都请他代为管教。从前村里的那个顽童,成了值得托付的对象。
现在的胡明,淡定而从容地应对一切挑战。如果说最初他的勇敢,来自无畏,而现在他的勇敢,则是源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