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高效教学初探

2018-08-02吴红星田艳洪吴宝华

祖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高效教学校本课程

吴红星 田艳洪 吴宝华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纷纷研发了校本课程。我们学校在国家重视国学的大背景下,研发了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它既符合大势所趋,又是民心所望。那么,如何教好校本课程,将其与语文教材资源相整合,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本文与大家探讨的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和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提升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经典诵读 校本课程 高效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习得诗文知识,获得学习诗文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大力倡导学生以读促写,将诗歌运用到习作当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一、转变学习方式,构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高效教学

校本课程研发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由其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以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实践,运用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诗文的主动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我的探索过程。

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的古代诗歌,按照其教学计划,我会在当天或本周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堂上进行相应的诗歌综合性学习,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古诗素养。在一次《经典诵读》的综合复习课堂上,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到今,涌现出了屈原、李白等许多伟大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動人的诗篇。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将要开展搜集诗歌、给诗歌分分类、然后按照类别再补充一些诗歌等活动。你们觉得有什么困难?一谈起“古”诗、“古”文,不仅是学生,就是很多成年人都会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消学生的顾虑,在进行综合性复习之前我首先要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学生马上回应说:老师,到哪儿去搜集这么多诗歌?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给他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大家先不要着急,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课文里都学过哪些诗歌啊?我们在《经典诵读》的课堂上又学过哪些诗歌?学生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我趁机说:你们看,这么多诗歌,是不是正好可以用呢?你们看这两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描写送别的。我们把同一个内容的诗歌整理在一起,这就是分类。那么,诗歌除了送别,有没有不一样的诗?经过我的抛砖引玉,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最后学生们总结说:分类的标准很多,我们可以按照类别编编小诗集……

传统的的诗歌教学活动,教师往往会提前把诗歌分好类别,然后让学生诵读、背诵,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容易使学生们产生逆反心理。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与新课改提出的这些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角色,大胆运用合作探究法进行《经典诵读》的教学,以促进校本课程与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以致用,构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高效教学

如果能将学到的古诗词运用到日常的交际和习作当中去,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兴趣。下面结合习作案例与大家分享学生们在《经典诵读》这门校本课程中的收获。

在《我是诗歌迷》的习作中,小作者用熟悉的古诗词引入,自然地表达对诗歌的痴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手握一本《古诗词》,摇头晃脑地一字一句背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嘴角情不自禁地越扬越高。我的诗歌梦,从学习《经典诵读》综合性学习开始了……

……

“我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写的一首小诗吧,不要见笑哦!小鸟小鸟/你怎么一脸委屈地站在那儿/是不是没认真听课,带头捣蛋/被老师揪了出来!”一位调皮的男同学绘声绘色读起了自己的大作,引来一片笑声。

“呵呵呵… …”

“哈哈哈… …”

他这简短的小诗,不住撞击着我的心房:原来我们也可以写诗歌,原来诗歌也可以这样写。他能行,为什么我不能行呢?

……

上面这篇习作巧妙地写出了小作者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收获:有教材的启迪;有教师的引领;有同伴的激励……对诗歌的兴趣也就这样浓郁起来。

综上所述,不要以为诗歌离我们很遥远,不要以为诗歌只是诗人的专利,只要用心读诗,品诗,写诗,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诗人。我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拓展了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诗歌的海洋尽情遨游,还相应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文学素养。希望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广大教育同仁能够在践行新课改理念的同时,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将校本课程与教材教学相整合,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芳.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经典诗文[J].华人时刊(校长),2015,(04).

[2]吴静.开放:延展“校本课程”的张力[J].小学语文教学,2015,(11).

(作者单位:[1]吴红星,吴宝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小学;[2]田艳洪,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素质教育基地。)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高效教学校本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