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视化研究

2018-08-02

传播与版权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可视化公众

白 雪

一、提出问题

笔者不久前进行过一次编辑岗招聘面试,在前来应聘的非新闻或编辑等相关专业的8名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你眼中的编辑是什么样的职业?”要求应聘者按照自己的理解,阐述对编辑职业及其工作内容的定位。除了1人答不出外,其余7人均说出了编辑对文章进行“审阅”“修改”的工作内容,问及新媒体方面,如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编辑及其运营,8个人无一例外都认为这不属于编辑的工作内容,而其中的3人,在校期间不仅有平面媒体基础,还有一定的新媒体经验,但是仍未将新媒体的工作内容纳入编辑岗的工作职责中,详见表1。

表1:8名应聘者在校从业经验及职业定位

二、分析问题

近几年,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意识到这一新生事物的重要性,从观望到积极参与,费尽心思运营微信平台。然而,在非从业者中,仍然将这部分的编辑工作与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割裂开,认为是“两回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误解?笔者认为,暂时忽略非从业者对编辑工作不了解这个客观原因,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特点来看,“不可视”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什么是可视化

可视化,简单理解,就是肉眼可见,即某一信息被受众感知,它是利用科技手段或平台传播特征的一整套传播理论[1-2]。它不仅仅限于视觉叙事与图形化呈现,而是通过客户洞察,充分了解用户注意力聚焦与扩散规律,形成从内容策划到视觉表达,再到互动扩散的一整套信息传播理念。

作为传统平面媒体的编辑,对来稿进行加工,其工作内容会导致一个最直接、最可见的结果,就是稿件被刊发,书被出版——成品书是直接可见的,不需要借助任何媒介。但是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图文消息(不仅包括技术论文,还有各类图片、消息等微信公众号上可推出的所有内容)不能直接以某一种有形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而必须借助于某一特定载体——要么电脑、要么手机——并且必须以“有网络”为前提,这就导致了工作结果不能直接“可视”,从而产生了认识误区。

(二)深层面的可视化

可视化更深一层面的理解,就是产品独特性的“可视化”,即你的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从哪里体现出来?这个体现的方式与过程,必须是可视的,要以简洁明了的内容,帮助人们在各种碎片化信息中识别出你的品牌,进而形成注意力聚焦,通过分享与互动,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内容的再制作与再传播,不断强化用户的记忆与联想。

比如一本书,之所以让读者确定地知道,它是A书而不是B书,不是因为纸张,不是因为装帧,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因为它的书名印刷在封面上,是直接可视的。但是一个微信公众号,产品不能直接可视,那产品区别于其他公众号的“特色”自然也是不可视的。假设你看了某一个微信公众号,认为很好,加了关注,但是你如何让其他人知道你成了某个公众号的“粉丝”?你既无书本可以拿在手里让其他人“可视”,也无某个可以证明的标志让人看见,如果你不主动说,那么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你关注了某号。

深层次的可视化,就是便于再传播的、产品特征的可视化。

三、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视化途径

(一)将公众号的LOGO变得可视

LOGO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大多数科技期刊都直接以刊名作为注册商标,形成自己的期刊LOGO,在申请微信公众号时,一般是将刊名作为图片,直接生成本期刊微信公众号的LOGO,很少特意找专人设计,更不会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LOGO做成某个可见、可触的类似标志一样的牌子,发放给每一个粉丝,用来作为粉丝的“商标”。如果这个“牌子”携带方便,且有一定的艺术性、观赏性,便于“外露”,则无形中给公众号作了广告,向看见的人显示着自己的粉丝身份。

一句话,要把只存在于手机里、电脑上的LOGO物化,让人可看、可触、可辨识,形成读者的品牌认知与记忆重复。

(二)重视微信“线上”活动的可视化

现在,不少科技期刊越来越多地组织“线上”活动,因为在微信上发起活动成本低、传播快、受众广,是打造期刊品牌的有效形式。但是,线上活动最大的弊端就是,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进展,都无法保留。虽然那些呈现在手机里的消息,过后也是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但是毕竟不如实物摆放在固定地方那么直观,不能变成一种“文献”积淀下来。那么,如何把一个“线上”活动可视化?

1.给活动命名并做整体规划。每一个“线上”活动都应该有一个活动名称,并不断出现,让参与者重复记忆,形成认知。注意活动的名字一定要好记,要朗朗上口,字数不宜太多。最好将活动名称做成固定的图片,选择专有字体以形成特色(即上文所说深层面的可视化),便于传播,也便于将此图片直接作为活动LOGO;更要从一开始就规划好活动的整体“色调”,每个宣传都采用同一色系、同一风格。一般来说,LOGO采用的颜色,就是主色调。

如我社在2017年针对某企业做一次技术推广,并推出其所著技术专著。在活动伊始,就将该企业主产品名称进行了艺术加工,作为活动名称,并结合专著封面的色彩和图案,确定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标志图案采用书的封面图片——在之后所有的微信宣传中都不断出现该色调和标志图,对读者形成视觉冲击,强化记忆。

2.设计活动LOGO。活动有了名称,需要设计一个活动LOGO,利用视觉化的符号、形状、图形等方式,最大意义地将各种数据或活动内容进行整合,读者不仅可以参与内容的解读,也能通过分享行为影响社交媒体上的“圈子”,如微信的“朋友圈”,形成社群的内容聚焦[3]。一般来说,活动名称和LOGO往往以图片格式存在,并以整体形象同时出现,昭示着活动的存在。而这张图片,要出现在活动所用的所有物品之上,直观可视,通过视觉化表达,引导用户关注、分享、互动,同时也满足了读者的情感需求。

之前我社为企业做了一个贯穿全年的微信宣传活动,在设计活动LOGO图片时,别出心裁地将我社工作人员与对方工作人员的团队照片拼合在一起,图片上只有四个大字,就是本次活动的名称(四个字的颜色采用对方企业LOGO的颜色,也是这次活动的主色调),作为这次全年活动的LOGO图片,这张图片也成为该年度转载率最高的图片之一。

3.活动进程可视。科技期刊的出版有固定的日期,而“线上”活动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科技期刊品牌之下的微信公众号与其他微信号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公号上发起的任何活动,都可以在期刊上分阶段进行跟踪报道,将不可见的“线上”活动变成期刊上的文字消息,变得可视,使飘在“云端”的活动落到书面,也便于参与者日后翻阅,增强认知,满足读者“有文字可考”的心理。

四、结语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是动态的、参与性的、延展性的,因其必须借助第三方才能呈现,不能直观地“被看见”,所以往往让人忽略了这也是编辑的工作内容之一。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可视化,应综合考虑:读者是否能更轻松地接受信息,其“物化”形成的内容是否能使读者清晰识别品牌的内容并对读者有所帮助,并通过可看、可触、可辨识,形成读者的品牌认知与记忆重复,增强读者的品牌体验。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可视化公众
科技期刊的分类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公众号3月热榜
科技期刊”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