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健全学生与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育活动认知差异研究

2018-08-02陈强答英娟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弱势意向态度

□ 陈强 答英娟(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上海 201815)

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降低和预防疾病。研究表明个体对体育活动的积极认知将影响其体育活动的参与度。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的身体和心理需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方面开设了公共体育课和体育保健课,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保健课开课的对象是体质弱势学生,他们是“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以往研究发现高校中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育活动水平低于健全学生,陈品的研究发现体质弱势学生“害怕受伤”和“担心被人笑话”的心理阻碍了他们的体育活动参与。大量研究表明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且男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参与意愿更积极。然而对健全学生(修读公共体育课的学生)与体质弱势学生是否在体育活动的认知上存在差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社会认知理论,个体对行为的认知主要表现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上。态度(Attitude)是个体对从事该行为的喜好程度;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是个体对进行该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个体对进行该行为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信心;行为意向是个体对接下来进行和持续该行为的意愿和计划。根据这一理论,个体对体育活动有积极的态度、感知到重要他人的支持和较强的掌控力,他/她就越有可能去参与体育活动,进行和保持相应的体育活动计划。因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体质弱势学生和健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进行比较。通过了解和揭示两组群体之间的异同,为高校公共体育课和体育保健课的课程设置和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了方便抽样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市2所大学的公共体育班的健全学生和包含这两所大学在内的5所大学的体育保健班的体质弱势学生。共发放问卷健全学生500份,体质弱势学生270份。在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回收问卷中包含健全学生451人(其中男生150人,女生301人)和体质弱势学生234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 166人)。

1.2、研究工具

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在对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四个变量的测量上采用了胡艳的 《计划行为理论量表》。四个变量均运用7级Likert的计分方式,每个题项以“在接下来的四周中,每周进行至少3次,每次2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为引导语来提出问题。其中,态度由5个题项组成,主观规范由3个组成,知觉行为控制由4个组成,行为意向由2个组成。各变量的信度分别为态度0.94,主观规范0.84,知觉行为控制0.78,和行为意向0.79。各变量的最后得分为其各题项的总平均得分。

1.3、研究步骤与方法

问卷发放于2015年12月,学生在体育课中根据研究人员和体育教师和指导语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问卷回收后经整理输入,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多元方差分析。

2、结果分析

通过多元方差统计,结果显示以健康为组别(健全学生与体质弱势学生)的主效应显著(Wilks’ Lambda=0.97,F(4,678)=5.01,p<0.05),以性别为组别(男生与女生)的主效应也显著(Wilks’Lambda=0.98,F(4,678)=4.15,p<0.05)。然而两个组别交叉效应并不显著(p>0.05),即表明本研究中的健全学生里的男生和女生在各变量上分别与体质弱势的男生和女生无显著性差异。因而性别之间的主效应在该研究中不再展开。表1为健全学生与体质弱势学生的描述性统计和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虽然健全学生和体质弱势学生在体育活动认知的各变量上都处于中等程度,但在这些变量上的差异却有所不同。

表1 健全学生与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育活动认知差异比较

2.1、态度差异

有表1可知,体质弱势学生在态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全学生。态度体现为个体对事物的喜好程度,表现为感兴趣程度、对体育活动的利弊和好坏等的判断。健全学生相对体质弱势学生更偏好于从事体育活动。这可能是基于体质弱势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佳,以至于他们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参与兴趣。此外,体育教学内容可能也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比公共体育课单一,缺少丰富的体育活动体验也可能导致较消极的态度。但从总体的得分来看,健全学生和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育态度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加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体验,鼓励学生的体育参与,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此外,各运动俱乐部和健身组织可以通过拓展课外休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体验活动来宣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打造一个活力散发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2、主观规范差异

主观规范主要表现为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期望值和认可度,如家长、教师和朋友对其体育活动参与的期望。健全学生在这一认知上显著高于体质弱势学生。原因之一可能是健全学生在平时和体育课堂中所获得来自体育教师和同伴的体育参与期望值更高。体质弱势学生的主观规范得分较低可能是源于他们有更强烈的孤立感,所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支持度较低。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考虑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利身体条件,体育教师、家人以及同伴对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支持和赞同也相对较低。进行常规的体育锻炼对个体身心健康的益处不言而喻,对于体质弱势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相对健全学生来说,学校、体育教师、家人和朋友应给予体质弱势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和支持,鼓励他们参与体育,协同他们一起设置适合其个人健康状况和需求的体育锻炼计划。

2.3、知觉行为控制差异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对某一事物或从事某一行为时所感受到的难易程度和控制感。由表1可知,健全学生和体质弱势学生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均表现出相对较低的知觉行为控制。这可能是由于两组学生都对于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感到难以掌控。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电脑、手机和游戏等电子产品和学校的课业等,致使大学生更多的时候处于静坐状态。这种久坐行为习惯也可能导致学生对经常性体育锻炼产生犹豫或抵触。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知觉行为控制不仅要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增多他们的成功体验,以提升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自信心。此外,还应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学校可以适时的举办围绕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和有效运用运动智能监督等一类的讲座和座谈会,由本校体育教师、健康指导员或是邀请校外的相关专业人士来进行宣传教育。创建活力校园氛围,如张贴“健康校园、坚持锻炼”等一类的标语、加大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等都将对学生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导作用,减少他们的久坐行为。

2.4、行为意向差异

行为意向是进行该行为前的意愿和打算。健全学生在行为意向上也显著高于体质弱势学生。体质弱势学生相比于健全学生而言,由于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不自信或是担心,他们可能对计划并坚持经常性的体育活动锻炼不够自信和肯定。尽管两组学生在行为意向上有明显的差异,但二者的得分都较低,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意愿都还需要一定的提升。大学阶段相对于其他时期(初高中阶段或是未来工作阶段)都有更多的变化性和灵活性,这既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探索,但也让很多学生的生活习惯变得不规律,影响他们的体质健康。计划和坚持常规的体育活动,如问卷所问“在接下来的四周中,每周进行至少3次,每次2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需要大学生持续性的将一定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体育活动。这虽然不难完成,但如果没有优先身体锻炼的想法,这对于处在学习生活高度变化和灵活期的大学生而言就是无法保证完成的任务。关键在于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及其对身心健康积极作用的认识,使“身体健康是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保障”这一观点深入学生。体育教师在公共体育课和体育保健课上都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常规体育活动。通过教学灵活实用而有趣的体育锻炼方式和手段来增多学生在日常中参与锻炼的机会。此外,体育活动意愿的培养还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高校、家长和社会外界应合力来引导学生进行常规体育锻炼。

3、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体育活动认知的比较,得知体质弱势大学生在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方面均显著低于健全学生,两组人群在知觉行为控制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果建议高校在体育教育课程设计、体育活动干预和服务计划中应该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支持和认可,并强调经常性体育活动参与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尤其对于体育保健班中的体质弱势学生,高校体育教师应灵活安排课程的内容,使之丰富、简单、易学;其他教师和家长等也应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支持。

猜你喜欢

弱势意向态度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将弱势变为优势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