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绿色创新努力及利他偏好诱导
2018-08-02陈国宏
陈 哲,陈国宏
(1.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2.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1 引言
建设项目对环境会产生显著影响,要实现建设项目绿色绩效的根本性改进,需要开展系统性的绿色技术、工艺以及管理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建设项目是典型的由多个独立主体参与形成的合作型组织,其绿色创新涉及的参与方众多,覆盖了诸多专业领域,具有显著的复杂性,然而作为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承包商传统核心能力与绿色创新所要求的资源、能力并不匹配,由此绿色创新需要项目参与主体间的合作[1],建筑承包企业与其他主体合作(如绿色供应商[2]、规划设计方[3]、绿色研发机构[4]等)是获取绿色创新所需的专业互补知识与资源,进而推进绿色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建设项目情境下, 其临时性、不确定性、人员流动等特征对多主体间合作行为具有抑制作用[5],而且绿色创新属于非建设项目主体业务范畴,受到建设项目成本、工期等主要目标的挤压与约束[2],更加限制了项目参与方的绿色合作意愿。增强各参与主体的主观合作及努力意愿是提高项目多主体合作效率和绿色创新绩效的有效手段[6],由此如何促进项目参与方的绿色合作意愿与相关努力行为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创新合作行为决策往往与收益分配及相应的激励机制设计紧密关联,合理的收益分配是提升合作意愿并引导项目参与方决策行为的重要机制[7],其对项目参与方间的互动合作及项目绩效均会产生正面影响[8-9]。传统的关于合作收益分配与激励的研究大多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由于该假设忽略了行为主体的不同个性及其行为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10]。随着行为理论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个体在现实中是作为“社会人”存在,其在做出合作行为决策时并非完全自利,还会受到其自身具有的行为偏好(如公平、互惠、利他等)的影响[11],将行为偏好纳入到合作行为研究中有利于弥补现有研究理论基础现实性不足的局限[12-13]。
在已有研究中,公平及互惠偏好[14]较早得到广泛的讨论,利他偏好也随后逐渐回到研究者的视野中并愈发受到关注[15]。Becker[16]开创性地将原有利己的讨论范畴拓展到利己与利他的双重偏好, Levine D K[17]建立了考虑利他系数的直接效用和调整效用函数,Urda和Loch[18]发现利他偏好是影响决策效用与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Kulakowski和Gawronski[19]的研究指出利他偏好和个人声誉能够促使合作行为的发生;国内学者的研究也验证了利他偏好对合作行为的有效影响[20]。供应链合作是利他偏好最常见的研究情境,如Disney和Hosoda[21]、Ge Zehui等[22]的研究均肯定了利他偏好对供应链参与方及供应链整体效率的影响;林志炳[23]、王磊和戴更新[24]、浦徐进等[25]从不同视角讨论了利他偏好对供应链合作行为与运行效率的影响。同样,利他偏好也存在于项目情境中,其对项目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得到肯定[26-28],利他偏好的导入对克服由于临时性、不确定性等特征造成的建设项目成员绿色创新合作主动意愿低下的局限具有积极意义。
既有研究对利他偏好的讨论大多限于验证利他偏好是否产生影响或是偏好程度高低对行为的作用效应,关注点集中在利他偏好本身,对决策所处的情境及相关变量是否对利他偏好的作用效应产生影响及如何影响并不明确,限制了对利他偏好之于行为影响的全局把握。实际上,具体决策情境及相关因素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其可能会使利他偏好对行为决策的影响效应发生改变,或是对利他偏好本身产生激励或抑制,从而间接影响其对行为决策的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当前关于绿色创新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分析和问卷调研等实证检验手段[29], 主要关注绿色创新的内外部驱动因素以及环境规制对其的影响[30],关于绿色创新主体行为决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研究并不充分[31],具体到建设项目情境下的绿色创新主体行为研究更为缺乏。由此本文将考虑利他偏好的行为决策分析导入到建设项目绿色创新研究中,分析了“分散-分散”与“集中-集中”两类决策结构情境下利他偏好差异、收益分配等因素对利他偏好效应的影响,并讨论如何通过收益分配、努力成本、社会声誉激励等因素对建设项目绿色创新中主体的利他偏好进行诱导,探索提升绿色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上述研究拓展了建设项目绿色创新的研究视角,尤其是情境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纳入讨论有助于更全面地考察利他偏好对行为决策的影响,使得对利他偏好效应的判断更为贴近现实,从而对既有研究形成补充。
2 模型假设
假设1:在建设项目绿色创新过程中,往往形成以设计/施工为主导,材料供应、咨询等多主体参与的绿色创新合作链,为简化讨论,将上述合作参与方归为主导方L与成员方M两个主体,假定双方均为风险中性。假设项目委托方为鼓励绿色创新行为,将创新收益归主导方与成员方共同分享,二者通过Stackelberg博弈过程确定付出的努力水平与收益分配方案。
假设2:建设项目绿色创新过程中,合作参与方不仅在自身活动领域做出相应的绿色努力,还会为合作方提供合作努力,如知识共享等。基于此,借鉴Siemsen等[32]的模型,设在建设项目绿色创新合作中,各参与方将付出自身绿色努力ei(i=L,M)(下文简称为自身努力),合作方将为其提供绿色合作努力hj(j=M,L)(下文简称为合作努力)。两类努力共同影响建设项目绿色绩效产出,暂不考虑创新失败的情况,将产出函数表示为:
Yi=λei+μhj+ζi
(1)
其中λ与μ分别表示各参与方自身努力与合作方付出的合作努力对其产出的影响系数,且0≤μ≤1。ζi为自然环境变量,表示所处环境不确定性对参与方绿色产出的影响,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
假设3:各参与方的产出之和即视为项目整体的总产出,又假设主导方与成员方对项目整体绿色产出的贡献率为kL与kM,kL+kM=1。且一般认为主导方的产出贡献要大于一般成员,即kL>kM。设kL=k,由此项目总产出为:
Y=kYL+(1-k)YM
(2)
(3)
其中c为努力成本系数,又假设各参与方单位努力付出的成本相同。
假设5:主导方与成员方通过分享整体绿色创新收益来获得各自收益,其中主导方的收益分配比例为b,满足0
(4)
(5)
假设6:在以往研究中,利他效用函数往往表达为利他者自身直接效用μ与利他行为产生的效用μ′的组合[17,27],即
(6)
其中,εi为参与方i的利他偏好系数,满足0≤εi≤1,当εi=1时,表示参与方i是完全利他的,εi=0则意味着参与方是完全利己的。然而在现实中,绝大部分人并不会完全利他,由此往往表现出利己与利他的结合。依据上述设定,ui是绿色创新参与方i的直接效用,由于设定绿色创新参与方均为风险中性,ui即为参与方i的期望收益:
(7)
(8)
行为主体的决策还受到其所处的决策结构情境的影响[34],不同的决策结构反映出项目参与方对自身效用抑或整体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其将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在建设项目绿色合作创新各参与方行为决策的分析过程中,主要分析“分散—分散”、“集中—集中”两种决策结构情境下完全“自利”与双向“利他”两类偏好组合中的参与方付出的自身努力与合作努力,分别以表1符号进行表征。
表1 考虑决策结构与行为偏好差异的参与方努力
* a—利他,s—自利,c—集中决策,d—分散决策
3 模型构建
3.1 不同决策结构情境下建设项目绿色创新努力行为分析(完全“自利”情形)
完全自利的情形下,利他偏好εL与εM均为0,此时主导方、成员方效用及总效用表示为:
(9)
(10)
(11)
(1)“分散—分散”决策
(12)
(13)
(14)
(15)
(2)“集中—集中”决策
(16)
(17)
(18)
(19)
3.2 不同决策结构情境下建设项目绿色创新努力行为分析(双向“利他”情形)
再设主导方L与成员方M均具有利他偏好的情况,二者的效用函数表示为:
(20)
(21)
(1)“分散—分散”决策
(22)
(23)
(24)
(25)
策的唯一最优解。
(2)“集中—集中”决策
(26)
(27)
(28)
(29)
综上分析结果,建设项目绿色创新主导者与成员方在完全“自利”与具有双向利他偏好的不同行为偏好属性的情形下,做出“分散—分散”、“集中—集中”决策选择时,其付出的最优自身努力e*与合作努力h*如表2所示:
4 模型分析与讨论
4.1 不同偏好属性下的最优努力决策比较
表2 行为偏好与决策结构组合下参与方最优自身努力与合作努力
结论1:分散决策下,利他偏好仅对合作努力产生正向作用;集中决策下的情况较为复杂,利他偏好对自身努力与合作努力均产生影响,但是影响方向与二者的利他偏好比较差异有关。当个体自身利他偏好大于对方利他偏好时,该个体的自身努力与合作努力均大于完全“自利”情形下的努力水平;当对方利他偏好更强时,需二者的利他偏好关系满足特定条件才能使利他偏好影响下的努力水平大于自利偏好下的努力水平,否则其付出的努力程度反而小于“完全自利”情形。
4.2 绿色创新参与方努力与利他偏好程度的关系分析
分别考虑具有利他偏好的参与方在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努力决策。
(30)
(31)
(32)
(33)
结论2:分散决策下,绿色创新合作参与方的自身努力与利他偏好无关,合作努力与自身利他偏好正向关联,不受对方利他偏好影响;集中决策下,各参与方两类努力均与自身的利他偏好正向关联,与对方的利他偏好负向关联。
4.3 绿色创新参与方努力与收益分配情况(b,1-b)及其他因素的关系分析
(1)在分散决策下,显见主导方与成员方的两类努力水平与其收益分配比例正向关联,意味着收益分配情况直接影响创新合作者的努力意愿与努力水平,这一结论在以往研究中已得到大量验证。
结论3:绿色创新合作参与方的两类努力水平受收益分配影响。分散决策下,合作双方的努力水平均与各自的收益分配比例正向关联;集中决策时,努力水平与收益分配比例的关系受到二者利他偏好强度差异的影响,当对方利他偏好更强时,收益分配比例正向促进两类努力水平,但自身利他偏好更强时,高收益分配比例反而抑制其努力付出。
上述结论充分体现了利他的行为特征,当个体的利他程度较对方显著时,其付出努力将随收益分配比例负向变动,意味着即使其分配到的收益变少,由于利他动机的驱动,该主体也愿意付出更多努力,而当其分配的收益相对较多时,将激发该主体对对方的公平关切。
综上还可得不同决策结构下,各参与主体的最优努力水平与其社会声誉评价系数φ、产出贡献度k或1-k正相关,与其单位努力成本c负相关,自身努力、合作努力还分别受到与其产出系数λ、μ的正向影响。
4.4 利他偏好与收益分配比例、努力成本、社会声誉评价等因素间的关系分析
(34)
(35)
分别分析εL、εM与收益分配比例及努力成本的关联。就εL、εM分别对收益分享比例以及努力成本求导:
(36)
(37)
(38)
(39)
进一步考察εL、εM与声誉激励系数φ的关联:
(40)
(41)
上述结论反映了主体分配的收益越大时,反而会抑制该主体的利他偏好,降低其参与合作、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意愿。而当努力成本较大时,比如所要完成的任务难度较大、耗费资源较多等情况出现时,其利他偏好增强,一方面可理解为任务完成成本增加,该主体更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可能出于在利他交换中获得他人帮助的动机。
4.5 主导方与成员方效用与利他偏好的关系
以上分析主要讨论绿色创新参与方的努力行为影响因素及诱导途径,最后利用数值分析法分析主导方与成员方效用与利他偏好的关系。
设定参数k=0.6,c=1,λ=1,μ=1,φ=0.5分别讨论b=0.7与b=0.4两种情形下双方效用与主导方利他偏好εL(此时设εM=0.5),以及成员方利他偏好εM(此时设εL=0.5)的关系。用Matlab2012a绘制效用随利他偏好变化的情况,分别如图1~4所示。
图1 效用与主导方偏好关系(b=0.7)
图2 效用与主导方偏好关系(b=0.4)
图3 效用与成员方偏好关系(b=0.7)
图4 效用与成员方偏好关系(b=0.4)
结论5:主导方与成员方效用随利他偏好增大而最终呈现同向增加趋势,尽管部分效用会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将不同收益分配水平情形进行比较,发现双方效用的大小会随着其收益分配比例变化,自身收益分配比例变大,其效用水平一般也随之增加。
此外,从上图可观察到主导方效用随自身偏好变化时,其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下的效用大小关系会随着εL与εM的关系变化发生改变,当εL较小时,集中决策效用大于分散决策,反之则分散决策下效用更大,但成员方偏好变化对这种差异关系改变影响并不显著。但上述变化关系无法从图中得到完全验证,有待进一步的证明。
5 结语
本文以建设项目绿色创新参与方的努力行为决策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分散—分散”、“集中—集中”两种决策结构情境下利他偏好对不同参与主体的自身努力与合作努力决策的影响,讨论决策结构情境差异、参与方间利他偏好差异等对利他偏好效应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收益分配比例、努力成本、社会声誉评价等因素对利他偏好的诱导机制,综合研究结论,可得到:
(1)利他偏好对参与方努力决策具有影响,在大多数情形中,对比“自利”偏好,利他偏好更能激发绿色创新合作方的努力行为,但影响程度将随其所处的决策结构情境发生改变,集中决策情境往往对利他偏好之于努力行为的影响存在强化作用。由此可见,引导和培育创新合作主体的利他行为具有积极意义,而决策情境的营造与匹配也是十分必要的。
(2)除决策情境外,参与方间的利他偏好差异也会影响利他偏好的作用效应,利他偏好强度较高的一方,其自身的两类努力受利他偏好正向影响,即其更愿意在合作中进行付出,但利他偏好强度较弱的一方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产生降低努力水平的机会主义倾向;基于此,在利他偏好诱导时应注意合作双方利他程度的平衡,减少机会主义发生的可能。
(3)不同决策结构情境下,收益分配均是影响参与方努力行为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影响会随双方利他偏好差异发生改变,因此利他偏好对参与方努力决策具有直接与间接双重作用。由此可见,在设计绿色创新合作收益分配方案时,应结合考虑具体的决策结构情境以及合作双方利他偏好差异的影响,合理地进行收益配置,减少利他偏好较弱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适度保障利他偏好更强的主体利益。
(4)利他偏好受到收益分配比例、努力成本、社会声誉评价等因素影响,收益的公平分配将对合作双方的利他偏好产生良性引导,而合理设置的合作任务以及适度的社会声誉激励,对利他行为诱导均有积极意义,在实践中应予以关注。
综上所述,在考察利他偏好影响的研究中纳入对情境与相关影响要素的考虑是必要的,对具体情境与相关因素影响的把握将有助于更为系统地理解利他偏好对绿色创新努力行为决策的作用机制,以实现努力行为与利他偏好的有效诱导。而且对具体情境与相关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细分讨论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