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蹦迪简史
2018-08-01跳海大院
跳海大院
夏天,那些堵塞的、放肆的失眠夜晚要整整持续数月。万幸,有蹦迪这项解放身体、释放灵魂的体育运动拯救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它已从街头挥汗如雨的青春中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音乐和酒精的安慰下,他们各自蹦着各自的迪,仿佛找到了无处安放的青春。
饱含激情的80年代
霹雳舞:霹雳舞,本名 breaking / break dance,起源于美国70年代紐约布朗克斯区和黑人区。1987年引进的美国电影《霹雳舞》把这种街头舞蹈跳上了大舞台,荧屏的外面,大西洋的彼岸,中国青少年也开启了在街头苦滑“太空步”苦“擦玻璃”的模式。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过,也撩动起一颗颗本就不安分的小心脏,整个神州大地都浸泡在荷尔蒙里面,霹雳舞不火就奇了怪了。
行头:除了认真买文化书籍,严肃认真学习蹦迪姿势,最核心的蹦迪装备能落下吗?当然不能——飞机头、蛤蟆镜、喇叭裤、尖头鞋……从头到脚,总之怎么拉风怎么来。
江湖:霹雳舞的江湖,有几个如雷贯耳的传奇不可不知呐。“霹雳舞王子”陶金,本色出演电影《摇滚青年》一夜成名,圈粉无数。广州歌舞团的邓志乐,用一曲《雨中即景》伴舞以时髦的霹雳舞太空步,打动万千少男少女的芳心。北京的震动队和胜利舞蹈队,虽然是玩票性质,也玩得有模有样,颇具影响力。
歌曲风格:这种饱含激情的迪,背景音乐也是直白热烈且温柔。先有《荷东》、《勇士》这种欧洲舞曲音乐系列。后有《87狂热》中文填词翻唱英文原曲的迪斯科合辑系列。《路灯下的小姑娘》、《站台》一系列名曲皆出自此。
野人的士高引领90年代
90年代:六零七零的青年们,给烫过的头吹个大弯,拎一双喇叭立体声,往文化宫、露天旱冰场之类的“洋盘”走去……走着走着,就走入了90年代。
Techno:一张叫“野人的士高(Savege Disco)”的磁带横空出世,一举拿下了蹦迪的天下。由这张磁带的风靡可以看出,90年代的蹦迪,迪斯科蹦得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电音的另一分支——Techno。毕竟这张专辑主打的音乐人是2 Unlimited。简而言之就是听起来“现代感”强多了。
交谊舞:在我小时候模糊的记忆中,夜幕降临,我家老式音箱里总会响起一些现在早就记不起来的舞曲旋律,老爸老妈时不时会在家里喝着便宜红酒翩翩起舞。此外,舞厅里也常跳交谊舞。
当代三种蹦迪潮流
跨界科技感:比如无声迪斯科,也就是戴着荧光耳机各自在各自的音乐里嗨,充分反映出当代年轻人既融入群体又保持自我,既共享资源又互不打扰的生活哲学。
搞复古:应验了那句“时尚就是个循环”。马赛克、新裤子,均属此列。北京女孩张蔷再度戴上假发套,穿着亮片裙踩着细高跟站在音乐界舞台上甜甜地唱起《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一个迪斯科女王icon就此诞生。
蹦野迪:酒吧、livehouse、小区、公园、田野、楼顶、房间、停车场……只要心中有舞池,处处是舞池。地点随意、时间随意、动作随意,墨镜、帽子、口罩一起上,就图个“随心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