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易县大龙华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掠影
2018-08-01张瑞磊通讯员佟荣喜
本刊记者 张瑞磊 通讯员 佟荣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和留守儿童照护。易县大龙华小学就是一所处于太行山深处的半寄宿制中心校,它不仅有中心校,还有分布于各个村落的教学点,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所中心校,看看这里的育人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传统文化浸润灵动童心
“回首建校之初,学生入学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报名现场一片混乱,一片狼藉,报名的学生及家长不听指挥,不懂礼貌,说话不文明,乱扔垃圾,甚至还有学生随地小便的……我还惊奇地发现差不多有30%的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着来报名的。”佟荣喜校长回忆着。
学生外流现象严重,留守儿童多,基本素养堪忧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摆在校领导的面前。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让家长认可和满意?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小学阶段如果不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来转化的难度会更大,必须抓住有利时机,从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易县是一座千年古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他们在多方调研后,确定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育人思路,结合德育过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层面加以落实,从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终生受益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养,促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教育的第一步是令其“明德”,即加强道德认识教育,解决道德认知模糊和缺失的问题,使其明辨是非善恶,懂得规范规则。读书可以明智,读国学经典可以“明德”。他们大力开展诵读《弟子规》《论语》《大学》《诗经》等经典活动。结合低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选取相适应的内容,编印成册,通过晨诵(早自习前10分钟),午读(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暮省(晚自习最后10分钟,轮流上台背诵或谈感受)强化认知。每周一下午第七节课全校集体诵读,每学期进行一次诵读比赛,推进诵读活动开展。
结合活动巩固记忆、加深理解。以《弟子规》为例,学校发挥音体美等教师特长,编创《弟子规》操及《弟子规》歌舞,在每天上下午的大课间组织全体学生做,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舞蹈、音乐、阳光体育运动融合在一起,学生们一边跳一边随着音乐节奏大声诵读,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了韵律之美,还加深了记忆,一举多得。在古典音乐旋律下诵读《诗经》《论语》,学生自编自演《论语》情景剧等形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变得生动有趣。不论总校还是偏远教学点的学生都能熟练地背诵《弟子规》,以及《论语》、《大学》等篇目中内容。
他们还在校园里创设浓厚的国学育人氛围,楼道里、教室里悬挂、张贴由师生创作的浸润着“国学色彩”的作品——书法、绘画、剪纸等,装点校园,置身自创的文化环境中,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打造书香校园:每个班级设置读书角,全校的书籍在这里流传。设立梦想阅览室,每周每个班级不少于2个小时的课外阅读。通过诵读,让言语规范、生活态度、文明礼仪、学习品质、纪律观念等悄然走进学生意识里。
多方合力共育五彩人生
家长是是开展好国学教育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避免5+2=0现象,学校通过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做家访,请家长到学校参观听课等,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将学校的办学思路、德育方式方法告知家长,让家长也进入到学校的育人体系中来。通过学生的成长变化,并及时展示学校德育成果,取得家长支持与配合。每两周发放一张《践行〈弟子规〉力行表》,将学生需要培养的习惯、学校的要求等呈现给家长,共同监督,家校结合统一发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监督、促进,效果是最好的。他们把班级甚至学校交给学生来管理。学校指导辅助学生成立学生会,设立学习宣传部、纪律监察部、文艺体育部、劳动卫生部、安全生活部等,负责督导、检查评比各班学生综合表现。班级实施“人人岗位责任制”和“值日班长制”,让学生选择和竞争适合自己的岗位来做,让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有事可管。检查评价内容和标准都是从国学经典中提炼出来的,比如,用《弟子规》中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贵洁,不贵华”检查言行仪表。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每月评选“星级文明班级”,学生的自主性和集体主义感得到明显加强。
特色活动记录成长轨迹
农村孩子普遍动手能力差,不敢表达,不会表达,基于这一点,他们从2011年开始,开展画中国地图和播报天气预报活动,学生用笔在最短的时间内勾画出中国政区轮廓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疆域、政区分布及地理、政治、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手绘中国地图的基础上,开展播报天气预报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还能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等。学校成立书法、器乐演奏、朗诵、武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每学年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特色活动比赛,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既丰富了住宿生课余生活,又让学生的天赋得到酣畅的展示,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跳《弟子规》操(歌舞)、手绘中国地图、播报天气预报这三项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在活动中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如今在大龙华中心小学的带动下,这三项活动已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推广普及。
“吾日三省吾身”。大龙华中心小学的学生每天写“成长日记”,记录自己每天在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收获和不足,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的。每两周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电影,放映感恩、励志、诚信、爱国、亲情友谊等不同题材的电影,并且与当前开展的德育主题相结合,每学年每个年级都能观看20多部电影,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道德认识,逐步让那些规范内化为自觉遵守和维护的准则。
实践源于积累,细节决定成败。他们将学生行为习惯细化为113件小事,如爱劳动,勤学习,乐锻炼,善勤俭,懂感恩,守诚信,讲礼节等,分门别类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难易程度,或一周或两周落实一件事情,从小事抓起,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主题班会是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有力的抓手。他们针对个别学生撒谎、不守信用的现象,或结合“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或结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相关内容,各班召开“诚实守信,我能做到”的主题班会,或者通过讲述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的形式,然后由学生在班会课上谈感受,唤醒问题学生,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推进了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省政府高级督学高玉敏,2012年副省长龙庄伟,2014年教育部财政司司长吴国生等领导先后来学校视察调研,他们对学校规范有序、特色鲜明的德育管理给予充分肯定。2014年1月10日,佟荣喜校长作为唯一一名受邀的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组织的农村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讨论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听取了佟校长开展育人工作的汇报后,并给予了鼓励。
学校在探索中走特色育人道路,促进了学生知行合一,不仅提高了德育实效,还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全县校长会上,一些中学校长对佟荣喜说,从“龙小”毕业的学生素质高,品德好,能力强,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修养。这使他备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他培育人才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