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07-31邹慧君

前线 2018年7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小康社会

[摘要]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务期必成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依然存在客观环境、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能力本领、作风问题等障碍壁垒,必须强化问题导向,找准着力重点,坚决打赢打好这场历史性决战。

[关键词] 国家发展战略; 小康社会; 精准脱贫; 攻坚战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7-0044-04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上强调,“精准脱贫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只能打赢打好”1,向全党全社会再次吹响战斗号角。我们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和使命担当,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坚决打赢打好这场历史性决战。

打贏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决胜贫困,这是一种亘古未有的历史性跨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时代魅力,也展现了奋进中的中国面对世界减贫局势和人类贫困问题的坚定自信和恢弘气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点。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引领地位,其关键是“全面”,核心是贫困地区真正实现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只有真正摆脱贫困、消除贫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充分释放社会主义独特优势创造良好条件。从大历史的视野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朝哪一代能够完全解决老百姓的衣食冷暖问题,“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始终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下,中国一步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一个民族不能少,最终实现中国梦才有强有力的战略支撑。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将首次整体消除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贫困问题,必将开创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奇迹。

从世界发展视野看,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既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而且将提供扶贫减贫的中国智慧,推动全人类的发展进步。贫困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立足自身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表示,过去五年中国减贫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耀眼的减贫成绩世界瞩目,中国独特的减贫经验同样受到国际的高度肯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盛赞中国的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未来三年,中国减贫面临许多深层矛盾和问题,平均每年需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且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不仅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确定的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而且在时间的紧迫性、情况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交织背景下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减贫智慧和理论,必将产生更具世界影响的样本意义,必将书写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现实基础和问题瓶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1。 这一战略判断昭示: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的决策部署前进,历史将不可逆转地见证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之所以有这样的坚定自信和豪迈底气,主要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战略布局、系列举措和显著成就,为最终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完整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扶贫的新思想、新观点,从根本指引、重要依托、力量之源、基本框架、重要途径、核心要求、总体方略等不同角度,全面深刻阐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这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二是科学的制度支撑。脱贫攻坚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建立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等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三是丰富的经验支撑。创造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六条基本经验。这“六个坚持”从整体入手,以战略思维抓全局,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群众思维激活力,以底线思维保兜底,为更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四是扎实的成果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中全国共有6853万人脱贫,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370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93.5%的乡镇、70.8%建制村实现了公路畅通,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农村低保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部贫困地区。同时,脱贫攻坚既是消除物质贫困的过程,也是摆脱思想贫困、提振精神面貌的过程,初步实现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各区域各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且脱贫工作“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要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啃下“最难啃的骨头”,攻破“最难攻的碉堡”,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依然十分艰巨。一是客观环境的制约。一些地方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特殊困难群体脱贫难度大,特别是以“三区三州”为主的深度贫困地区仍有110个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超过18%,有16000多个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超过20%。这部分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扶贫减贫成本很高、难度极大,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则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二是思想观念的影响。受几千年小农经济传统和相对闭塞落后环境的影响,一些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有的习惯于“等靠要”,安于现状,“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有的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理解和接受脱贫政策、信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弱,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脱贫攻坚的进程。三是体制机制的障碍。尤其是在“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上,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有的地方贫困识别不够精准,简单算收入、“搞摆平”;有的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有的贫困退出不够精准,还存在算账脱贫、突击脱贫问题;有的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上还有漏洞,贪污、挤占、挪用等老问题与资金闲置滞留等新问题都有发生。四是能力本领需加强。有的不注重学习、不善于思考,对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知之不深不细;有的工作情况掌握不透、思路不清,拿不出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办法和举措;有的缺乏与贫困群众服务对接、沟通协调的方法和技巧;有的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急躁和厌战情绪等等。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着力重点和路径选择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咬定总攻目标,找准着力重点,落细攻击点位,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越是攻关夺隘的关键时刻,越是需要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意图和战略部署,认真学习领会,指导工作实践,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思路举措和实际行动,转化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巨大热情和干劲。

二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带动。“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要将创新作为脱贫的重要动力,优化劳动力、土地、知识、技术等要素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形成以创新为重要动力的扶贫模式;将协调作为脱贫工作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全国一盘棋攻坚态势,广泛地调动社会资源参与脱贫攻坚;将绿色作为实现扶贫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扶贫产业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将开放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助推,加强不同区域、地方乃至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吸取利用一切可用技术、有益经验和资金资本;将共享作为脱贫攻坚的必然结果,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集中力量补齐发展短板,让贫困群众最大限度分享各项公共资源、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强化责任抓攻坚。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层层压实压紧脱贫攻坚责任。要加大投入抓攻坚。“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1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在惠民项目、金融投入、资本市场、保险机构、涉农资金整合、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构建起适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的支撑保障体系。要聚焦重点抓攻坚,集中优势兵力解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特别重视解决好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群体的贫困问题,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促進慈善事业发展,及时分析解决新贫困、脱贫再返贫等难题,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是健全完善脱贫的政策制度。着眼提高脱贫质量,搞好顶层设计和动态调整优化,在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把一些成功经验上升转化为政策制度,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确保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有序退出上精准出招、精准落地。进一步健全完善脱贫攻坚信息公开制度,推动脱贫攻坚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实施最严格脱贫成效考核,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推动政策措施精准落地生根。

五是加强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 要持续充实一线帮扶力量,分级分类组织好扶贫干部培训,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层干部、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作风攻坚战,以最实作风“啃”最硬骨头。要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认真开展扶贫领域作风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作风不深不细不严不实不精准问题,切实让作风“虚火”降下来,让脱贫工作硬起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

[4] 刘永富:不忘初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J].求是,2017(11).

(作者简介:邹慧君,洛阳师范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

责任编辑 / 梁齐勇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小康社会
破译决胜全面小康的价值密码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之主策
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