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价值的伪命题
2018-07-31张兴军
张兴军
以补贴获得用户、以低价制造营收和以数据推升估值是当下新兴创业者的一贯逻辑。可一旦资本退潮,独角兽们如何应对用户流失与虎视眈眈的同质竞争者?
近期,本土的独角兽企业纷纷选择上市。动辄几十亿数百亿美元的估值,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些新经济与新商业的代表:缘何如此扎堆上市、估值是否合理、未来前景如何,均成为媒体与分析人士拷问的焦点。归根结底,人们对独角兽们的前景还是充满了担忧。
IPO的一个最直接目的便是融资,此前或多或少地宣称过不急于上市的公司如此紧锣密鼓、火急火燎地进行招股,背后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些企业的前景如何,则需要通过厘清几组变量,抑或称之为“X因素”来予以审视。
首先,是活跃用户与忠实用户的差别。查看各家的招股书,会发现用户数据都是强调的重中之重。日活、月活等用户数据,可以说是独角兽们估值高企的最为直接的原因,但庞大的用户群是商业模式价值的充分条件吗?
在中国这一拥有世界最大互联网用户群体的国家,不计成本的推广方式是最易獲客的。以滴滴为例,截至2017年年底就已经在400多个城市拥有4.5亿用户,与之对应的则是600亿美元的估值。众所周知,出行市场仍属于服务有待升级且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其现金奶牛是司机端,但在当下的监管背景下,如果严格以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具体网约车规定执行,去除无当地户口的车主、不符合规定的车型,以及数量不菲的异地牌照,滴滴的营收势必将大打折扣。
活跃用户与忠实用户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墙。补贴在,用户就在墙内,补贴无,用户就在墙外。
其次,要看市场占有率及是否有潜在的实力竞争对手。互联网巨头们都讳言“垄断”,但毫无疑问,只有具备了垄断性和排他性的服务能力才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支撑其未来的高估值。以美团为例,这家在O2O市场无出其右的公司,估值也已经达到600亿美元。但放眼市场,美团的市场地位并不稳固。
美团未来的最大变量就是阿里巴巴。在外卖市场,有饿了么与其分庭抗礼,而阿里的口碑则对标着老点评的业务。美团介入的打车业务则面临着滴滴出行的迅猛反扑,而监管问题同样是美团迈不过去的一个门槛。
实际上,不止滴滴出行和美团,包括拼多多、优信二手车等已经上市或正准备上市的独角兽,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要看这些公司究竟是否能够撑起估值,还要看其能够持续增长,以及实现其野蛮生长时无法实现的持续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