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更低资源环境成本支撑优质发展
——浙江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纪略

2018-07-31李风

资源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亩产增加值效益

文|李风

2018年1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以及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小微园区、特色小镇全部纳入“亩产效益”综合评价。

“亩均论英雄”既强调总产量,更强调单位产出,其本质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追求的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作为一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亩均论英雄”也意味着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不再是简单地以GDP论英雄,而是更加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亩均论英雄”理念应运而生

伴随浙江工业经济的崛起,面对土地要素制约和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亩均论英雄”理念应运而生。

嘉兴市在创新中探索新路径,在全省率先推出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以差别化政策为调控手段,把资源产出率带到一个新高度。该市制定出台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并在全市范围内对企业自2010年起的绩效开展评价。嘉兴市的评价办法设有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排放每吨COD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五大指标,并根据各个工业企业的绩效综合评价得分,将其划分为A(优先发展)、B(鼓励提升)、C(监管调控)、D(落后整治)四大类。不同类别的企业,享有的资源待遇不一样,占有资源所要支付的代价也不一样。A+类企业每年的土地使用税可以减征80%,A类可减征50%到60%,B类只能减征20%,而C类不予减征;A类、B类企业享有正常电价,C类每千瓦时得加价0.1元,超限额则加价更多;用能、用水、排污等所有要素,排名越是靠后的企业,所要支付的成本就越高。

针对大量企业存在用地(厂房)租赁、出租、代征地、边坡地以及一企多地、一地多企等情况,在税收上存在集团公司、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及注册地、生产地甚至销售地不一致等问题,宁波市规范了“实际占地面积”“税费实际贡献数”“污染物排放量”等口径,并规定了“按照评价同一土地使用权人来确定评价对象”等21条统计原则和相应的计算公式,规范统计规则。

乐清市建立了对工业企业进行分类动态管理的综合评价机制,每年对该市1.8万家企业进行评价,规模以上企业以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等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排序,规模以下企业按亩均税收从高到低进行分类排序,并根据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情况进行定档提档,对占地30亩以上的规模以下企业视同C类企业,占地10亩以上的规模以下企业、发生环保、安全生产事故等企业予以降档,确保评价的合理性。此外,乐清市还自行研发了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软件系统,设立58个乡镇(街道)、功能区、职能部门独立账号和数据模块,建立企业基本信息档案和企业监测档案,进一步摸清了乐清各行业的真实家底和工业发展生态。

“亩均论英雄”倒逼资源集约利用

浙江的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仍较为紧缺,部分企业占有资源要素较多,却不产生相应的高效益,这是一种资源错配、低配。而以“亩均论英雄”,在企业用地、用电、用水、城镇土地使用税与房产税等方面全面实施差别化政策,有效倒逼了资源集约利用。

例如:去年乐清市新增工业用地出让1438.5亩,90%以上供给A类以上企业,向A类以上企业优先优惠3万元/亩进行供地,新上的工业项目平均容积率高达2.7。还例如:这两年,台州市黄岩区利用有限的用地指标建起了智能模具特色小镇,具备入园资格的模具企业,必须符合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目前,小镇已有127家企业入驻,2017年创造税收4亿元,总产值40亿元。

“亩均论英雄”改革倒逼下,着眼于提升亩产效益的企业也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全省3.68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后,结果公开公示的A类企业有7885家,用地占29%,实际税收贡献占60%。

嘉兴市某厨具电器公司累计投入两千多万元引进人才、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亩均销售额,达到了当地“亩产效益”A类评价标准,今年能够享受到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多项政策优惠,减免金额达30多万元。乐清市某企业与法国企业合作投资6亿元,开发UPS电源和双向电源换向开关智能储电项目,已实现亩均工业增加值2505万元,亩均税收441万元,为行业平均值的近6倍。

平湖市某玻璃有限公司在“亩均论英雄”考核中,连续两轮被评为D类企业。按照考核规定,企业用电每度提高0.3元,用水每立方米提高0.5元。仅这两项,企业每年就多支出500多万元。为此,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在最近的考核中一跃成为B类企业。不进行转型升级的企业,只有关停。近3年来,平湖市就淘汰2300多家企业。

“亩均论英雄”促进高质量发展

2017年数据显示,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0.54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全省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十三五”新增用能空间非常有限;一些体现浙江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距国内外一流水平还有差距。“亩均论英雄”不局限于对企业考核体系的更迭,还试图通过资源要素区域差别化配置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出台的《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扩围、提质、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亩均论英雄”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这意味着今后浙江省企业发展将由“亩产效益”来评估。评价结果分为4档,并对企业实施用地、用电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

在全省用地5亩以上的工业企业已经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到2020年,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以及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特色小镇(不含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全面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到2020年,浙江将对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亩产效益”进行“体检”,“体检”的结果将影响企业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

为了建立健全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浙江省要求完善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在推进降本减负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政府可依据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扩大差别化价格实施行业范围,加大首档企业激励力度,倒逼末档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加大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和叠加运用,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多的原则,构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与市、县(市、区)“亩产效益”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挂钩制度,对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的市、县(市、区),按规定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挂钩计划。

以“亩均论英雄”,既是一把衡量评判企业优劣的“尺子”,也是一根引导工业转型升级的“指挥棒”。“A等生”可以获取更多政策红利、发展支持;“D等生”则面临多重约束,比如,不得享受政府各项奖励优惠政策,需承受更高的水价、电价等……“正面激励+反向倒逼”的差别化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浙江省通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区域“亩产效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劳动生产率增速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年均分别提高4%以上。

据悉,浙江省正逐步推广“提高亩均效益十法”,即腾笼换鸟法、机器换人法、空间换地法、电商换市法、品牌增值法、兼并提效法、管理增效法、循环利用法、设计赋值法、新品迭代法,规范行业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规范,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猜你喜欢

亩产增加值效益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