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来袭重养生
2018-07-31
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
除了暑气逼人外,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伏天注意养生很重要。
三伏养胃,健脾除湿
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舌苔常比较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可吃些清热消暑、芳香化湿、健脾养胃的食物及药物,如薏仁、白扁豆、粳米粥以养脾胃,或辅以香砂养胃丸以健脾助消化,还可服用藿香、荷叶、佩兰等,或用藿香正气丸(水),醒脾化湿,这样三伏天人体就比较舒服了。
湿热交蒸,严防中暑
三伏天保养不当很易中暑,其症状常常是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虚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慌乱,首先避开闷热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采用各种办法帮助身体散热,补充水分好好休息,再喝点淡盐开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但对于严重中暑者还需送往医院治疗。
此外,三伏天湿热交蒸,细菌、病毒繁殖快,皮肤病发病也增多,如湿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屋内要多通风,坐公交车后要洗手。此节气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如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要尽快看医生。
因人而异,安度酷暑
老年人要防心脏病。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尤须注意保护心脏。在此期间要保持精神安静平和,不生气、不发怒。
夏季天热,重在养心,所以老年人可以多练练琴、棋、书、画等,以使心态清静、心旷神怡。
要做好防暑降温,可吃些绿豆汤、绿豆粥等清淡饮食。绿豆汤是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时常腹泻者,均可放心食用。还有荷叶、西瓜、莲子、冬瓜、薏仁等也具有很好的健脾清热解暑作用,是老年人的夏日食疗佳品。
大热天老人运动以早晚散步为好,避免消耗过大而出现意外。中午应睡个午觉,以恢复体力。
中青年要预防疲劳过度。三伏天出汗多,消耗大。天热又影响食欲,再加上睡觉晚,起得早,而工作量却不因天热而减少,相对的就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极易出现疲劳过度。故中青年上班族在三伏天要保证每天6~8小时的睡眠,饮食注意营养,早餐要吃好,可吃些鱼、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否则身体入不敷出,影响健康。
儿童要防脾胃病。中医认为儿童为“纯阳”之体,加上大暑季节天气闷热,小孩普遍喜欢吃冷饮,喝冰镇可乐、汽水等。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过食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影响胃肠对营养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出现胃痛、腹泻等脾胃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抓住时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认为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在夏季虽然不发作,但是其致病因素(中医称之为宿根)仍然存在,只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机体阳气充沛,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便会发作,所以在夏天,尤其在三伏天抓住有利时机,乘体内阳气充沛,肌肤腠理开泄之际,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或选取穴位敷贴,使药物比较容易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直达病处,故冬病夏治往往可以达到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的最好效果。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各种关节炎症、慢性腹泻、冻疮等。
(据健康网)